坐落在博羅縣人民公園大門旁的博羅縣慈善超市,是我市首家慈善超市示范點,于去年年底正式揭牌營業。在這里,居民可以進超市自主購物,也可以通過美團線上APP點單,每購買一份商品,就能奉獻一份愛心,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也可以得到更實惠便捷的慈善服務。
慈善超市是一個集市場銷售、慈善募捐、社會救助、慈善文化、慈善體驗為一體的多功能慈善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慈善超市示范點是省、市兩級民政部門助力“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部署,也是構建“大慈善”體系的一項重大舉措。今年年底前,我市計劃實現每個縣(區)農村地區至少建成1家慈善超市示范點。
試運營、開業5個月匯聚善款5萬元
博羅縣慈善超市占地約200平方米,外觀和其他便利店(超市)沒什么兩樣,主要銷售日常生活用品、食品飲料等商品。如果不是看到“善行羅浮 匯聚愛心”“慈善超市 愛心匯聚”等宣傳標語,人們或許會以為誤入了哪家便民超市。超市里還特別設置了一排愛心捐贈區,用來接收愛心企業或個人捐贈的慈善物資。
義賣區。
在日常運營上,博羅縣慈善超市通過引入美團公司作為“線上+線下”運營方,依托其豐富的商品品類以及強大的配送網絡,為社會公眾參與慈善服務、困難群眾接受慈善救助提供一體化服務平臺。市民在慈善超市購物,完成每單結算后,將抽取0.1元作為慈善資金捐贈至博羅縣慈善總會的愛心基金中,這份愛心將用于幫扶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此外,低保、特困等困難群體在慈善超市購物,可享受九五折優惠;對于行動不便的困難人員,慈善超市還提供免費配送到家的服務。
“困難群眾憑低保、五保證明就可以享受折扣,近期附近困難群眾前來消費的有幾十單。截至目前,我們通過銷售愛心企業捐贈的物資獲得慈善款和市民消費積累的慈善款約有5萬元,兩者約各占一半。”博羅縣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股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大宣傳,讓更多市民知道這一便利的慈善平臺。”
仲愷、惠東慈善超市示范點預計6月中旬揭牌
建設慈善超市示范點旨在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和社會力量在慈善超市建設中的作用,以示范點建設帶動全市慈善超市專業化、規范化、系統化發展,進一步增強慈善超市的社會服務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讓困難群眾得到更加精準有效的基本生活保障,社區居民就近奉獻愛心,傳遞關愛,更好地助力“百千萬工程”。
去年8月,市民政局就印發了《關于推進慈善超市示范點建設 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實施方案》,計劃在全市建設一批選址合理、功能多樣、充滿活力、運行規范的慈善超市示范點。“我們要求在2024年底前實現每個縣(區)農村地區至少建成1家慈善超市示范點。”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利金說。目前龍門縣采用與平價折扣商店合作模式建設慈善超市示范點,面向困難群眾提供折扣優惠;仲愷、惠東的慈善超市示范點正在建設中,預計6月中旬正式揭牌營業。
多元化合作模式促進慈善超市可持續發展
如何讓慈善超市示范點實現可持續發展?陳利金介紹,在慈善超市示范點的選址上,要遵循市場規律,結合人流量覆蓋面以及人口密度等要素,重點選取場地規模適度、地理位置優越、服務便民利民等具有優勢的地址,要合理設置捐贈區、義賣區、慈善文化展示區等多功能區域,配置好捐贈箱、展示柜、宣傳欄等硬件設施。
慈善文化展示區。
在經營模式上,要堅持開拓創新,可采用政府購買社會服務、與愛心企業聯建聯營、“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等多元化合作模式,實現慈善超市的自我造血功能,促進慈善超市可持續發展。
服務幫助、關心關愛困難群體是慈善超市運營的出發點,因而慈善超市示范點將暢通社會愛心捐贈渠道,保障慈善資源便利對接;精準摸排困難群眾需求特點,針對性設置相應的便民服務功能;推動社工、志愿者等社會力量有效融入,深入開展慈善活動,暢通慈善幫扶供需對接渠道。
“在運營管理上,我們要求完善信息公開制度和服務臺賬,依法依規開展慈善活動,嚴禁以公益慈善名義從事商業牟利活動,做好日常監督檢查,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及時公布捐贈款物的接收、使用和去向情況。”陳利金說。
文圖:惠報全媒體記者馬海菊 通訊員盧志煥 林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