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藍田瑤族鄉撂荒地換新顏。
在惠陽區良井鎮、惠東縣白盆珠鎮四個“百千萬工程”示范項目相繼建成,村民拍手點贊;在全市各石場,反哺資金支持當地發展,解決周邊群眾就業,還利于民;在各項目屬地,投入資金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捐贈資金解決當地民之所需……
當前,惠州正以頭號工程之勢全速推動“百千萬工程”。市交投集團堅持“企地共建、資源共享、協調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國有企業人才、資金、技術、平臺等優勢,全力做好資金、項目合作等要素保障,在做強做優做大企業同時,推動城鄉經濟提檔加速,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以實際行動辦好民生實事,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推動“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作出國企貢獻和交投力量。
發揮國企優勢
打造示范項目,探索合作共贏新模式
今年春季新學期,惠陽區良井鎮松元村明德小學門口的環境發生了大變化,校門口道路拓寬2米并鋪上瀝青、停車區與道路分離、圍墻改造翻新、綠化種植優化……
“不僅道路變寬,接小孩方便,綠化美化也讓環境變美,師生、家長們都很開心!苯衲2月,由市交投集團實施的明德學校門口改造及道路擴建工程順利完工,給師生們創造了一個更舒適和安全的出行環境,大家紛紛叫好。
把目光看向惠東縣,在白盆珠鎮,從甬莞高速白盆珠站駛出,進入356省道,在干凈平整的柏油路兩旁,開了許多農家樂、溫泉酒店和民宿,路上穿梭著來自廣州、深圳的旅游車輛。在雙金至白馬段及社區雙下段,道旁一排排藍色的屋頂建筑整齊有序,讓人賞心悅目。
今年1月底,市交投集團在上述路段實施“小披檐”改造項目,結合整體建筑風貌特征、本地傳統文化符號和建筑特色,共完成78棟農房屋頂改造,以點帶面,整體提升了鎮、村風貌,贏得了村民們點贊。
發揮國有資本集成和資源整合優勢,以現代產業振興、城鄉能級提升為主攻方向參與“百千萬工程”,成為國資國企與縣鎮村合作共贏的新模式。
去年10月,惠州市國資委召開“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工作推進會,提出打造一批富有國資特色的“百千萬工程”示范點、示范項目。
良井鎮、白盆珠鎮是市交投集團的結對幫扶鎮。明德學校門口改造及道路擴建工程、惠東縣白盆珠鎮356省道雙金至白馬段及社區雙下段“小披檐”項目便是市交投集團積極投身“百千萬工程”,以國有資本助力實現鄉村振興的縮影。
“集團經過與兩鎮鎮政府溝通對接、實地考察,最終決定實施4個項目建設,計劃幫扶金額共約1080萬元!笔薪煌都瘓F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具體由所屬惠州交投公路建設有限公司及其下屬惠州交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來實施。截至目前,對4個幫扶項目已投資315萬元。
其中,與惠陽區良井鎮結對幫扶項目明德學校門口改造及道路擴建工程、與惠東縣白盆珠鎮結對幫扶項目白盆珠鎮356省道雙金至白馬段及社區雙下段“小披檐”已順利完工;與惠東縣白盆珠鎮結對幫扶項目蘇聯專家樓修繕改造工程正在做施工前的籌備工作;與惠陽區良井鎮結對幫扶項目為實施典型鎮“七個一”中的生態小公園、美麗圩鎮客廳、高速出入口形象升級項目,正在與良井鎮政府溝通對接。
可以看到,通過實施推動鄉村道路品質提升、農房換新顏等內容,讓“施工圖”變為“實景圖”,市交投集團不斷利用自身優勢及技術經驗,做好項目施工質量安全管理,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以實際行動辦好民生實事。
產業幫扶資金
“組合拳”推動鄉村振興提質增效
5月的惠州,處處生機勃勃,龍門縣藍田瑤族鄉新星村140多畝優質甘薯種苗正茁壯成長。過去,這里是連片的撂荒耕地,如今變成了綠意蔥蔥的種苗基地,從這里培植的種苗,將賣向全國各地。
“從去年開始復耕復種,所種優質甘薯種苗已收成幾次,增加了村集體和村民收入。”藍田瑤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劉黨明如此說到。
如何盤活閑置資源,讓昔日“沉睡”耕地煥發新生機成為藍田瑤族鄉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方向。去年,市交投集團定向捐贈28.64萬元給藍田瑤族鄉人民政府,作為撂荒地復耕復種獎補資金,以先種后獎補的方式鼓勵企業、種植戶、村民積極復耕復種,大大提高了村民參與的積極性。
如今,隨著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的推進,藍田瑤族鄉全面盤活全鄉撂荒耕地,通過種植甘薯脫毒組培苗,形成規模化、產業化,促進當地產業發展。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對鎮村的產業幫扶還體現在市交投集團自身的業務上。采礦是該集團一大業務,在此方面,市交投集團積極推進現代化綠色石場建設,與縣區攜手共建,打造綠色石場標桿、企地合作樣板,用責任與擔當促進當地鄉村振興,推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
市交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集團在全市取得8個綠色石場的采礦權,項目總投資約為230.1億元。目前,各石場通過支付礦價款的方式,已反哺各地資金超26.3億元,支持當地發展項目,并部分解決項目周邊群眾的就業問題,還利于民。隨著各石場項目投入運營,項目將持續為各縣區提供稅收支持,預計各石場達產后每年將納稅約6億元。
“石場項目啟動建設以來,我們主動關懷當地村民,適時提供就業崗位給當地村民,個別技術工種還可提供免費培訓,培訓合格即可上崗!痹撠撠熑私榻B,各石場在項目建設施工期間,聘用當地勞務人員約100人、各種工程機械800余臺班;生產試運營期間,聘用當地村民超40人,解決當地的富余勞動力,促使當地經濟發展。
不僅解決了就業,石場也助力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在惠東梁化石場,途經石場的梁化至大嶺的道路,是一條按照二級公路標準新建的外運道路,除了運輸車輛外,大大方便了當地村民的出行。
該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市交投集團共投資14.67億元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其中,博羅神山石場投資4.2億擬改造當地道路5.3公里,龍門葛埔石場投資1.69億元拓寬改造Y154道路6.9km、優化G355線與龍華鎮富民大道交叉口,惠東梁化石場投資8.78億元按二級公路標準新建外運道路16.8km?梢钥吹,這一條條新建、修繕的寬敞的道路,不單是富民之路,還是幸福之路。
走訪慰問困難戶、為學校更換老舊設備、為村民建休閑廣場……當地有什么發展計劃,村民有什么困難需求,都是企業幫扶的方向。市交投集團累計貢獻超12億元鄉村振興資金,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發揮國企優勢,全力做好資金、項目合作等要素保障,如今,市交投集團走出了一條企地共建、村企共贏、利益共享的和諧社區發展模式,為實現鄉村振興、促進新農村建設發展作出國有企業應有的貢獻。
本組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通訊員林雨 譚志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