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工商銀行惠州分行:激活新質生產力 挺膺擔當建新功
黨旗高揚,凝聚金融為民的大行情懷;初心如炬,砥礪金融為國的赤誠本色。
惠州工行為惠城區長者飯堂搭建智慧餐廳,為老年客戶提供服務。惠州工行供圖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是工商銀行四十年再出發的奮進之年,亦是工商銀行惠州分行(簡稱惠州工行)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深化之年。凝聚在黨的旗幟下,惠州工行在高質量發展征途上蹄疾步穩、乘風破浪,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深入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與鵝城熱土同生共榮、同心跨越,將總省行黨委決策部署扎實轉化為支持惠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鑄牢根與魂 擦亮領航定盤星
深學細悟,同心同德同向前行。扎實構建理論學習常態化長效化機制,營造不斷學、反復學、深入學的濃厚氛圍。深入開展主題教育,經常開展學習研討會,還組織基層黨組織書記講授專題黨課上百場;扎實推進黨紀學習教育,專班推動制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學習安排,抓好集中性和經常性教育,確保黨紀學習教育無死角全覆蓋,通過讀書班、中心組學習、專題黨課、主題黨日開展各類集體學習超200場次,奮力開創頭雁迎風奮力、群雁協力向前的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以行踐知,黨建業務雙融雙促。堅定胸懷“國之大者”,在篤學力行中賡續紅色血脈、扛起時代擔當,樹立錨定服務實體經濟主航道的行動自覺。嚴格落實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三會一課”、民主評議等制度,著力將黨支部建設為提升能力、凝聚人心、助推業務的戰斗堡壘,發揚黨員干部勇于攻堅、敢于克難的頑強作風,主動跳出傳統業務“舒適圈”,將黨建與業務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目標同向、工作同力,真正將黨建優勢轉化為改革優勢、創新優勢、發展優勢。
統籌破與立 發展新質生產力
助“制”進質,“惠州制造”提檔升級。惠州工行積極策應惠州“制造業當家”發展圖景,勇當重要陣地的金融先鋒。信貸既增又優。投入專項資源,將制造業厚實家當做優做強。截至5月末,該行制造業貸款余額538.46億元,較年初增長53.34億元,余額和增量均為同業第一,規上工業企業有貸戶比年初新增59戶,全省第一。抓好“關鍵變量”。積極探索“制造業金融+科技金融”雙驅動發展的交匯點,助力先進制造業形成細分市場優勢及全產業鏈競爭力;為線路板業內標桿企業辦理廣東首筆余額包銷方式并購銀團,助力其拓展“軟硬兼具”產品互補布局戰略;為地方國企認購鋰電龍頭企業提供并購貸款,強力支撐其后續業務增長及戰略發展;聯動工銀馬來西亞為鋰電頭部企業辦理跨境銀團,加速其全球化布局步伐,并深化中馬兩國在新能源領域合作。
向綠圖強,厚植綠色轉型底色。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以綠色金融力量“貸”動新質生產力增色,綠色貸款穩步增長,2024年5月末余額410億元,在公司貸款中占比49%,較年初增61億元,余額增量同業雙第一。同時,助推“兩個融入”。一是融入“2+1”現代產業集群規劃。結合《惠州市加快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工作方案》,支持區域成熟產業由“強”至“綠”,為埃克森美孚、TCL、億緯鋰能、德賽等支柱產業龍頭綠色升級注入強勁動力,2024年5月末“2+1”現代產業集群綠色貸款余額121億元,在綠色貸款中占比超86%。二是融入基建領域,確保綠色項目貸款應投盡投。結合惠州市水風核光儲多能互補的產業版圖,滴灌清潔能源項目,支持中廣核惠州港口海上風電場、中洞抽水蓄能電站等重大項目。
強健筋與骨 暢通發展大動脈
固巢留鳳,承接產業落地生根。面對融深融灣大潮,惠州工行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助力惠州栽好“梧桐樹”,成為大灣區產業轉移的主戰場。圍繞市“3+7”工業園區提質增效戰略,一園一策服務7大千億級工業園,打造以購建貸、技改貸等系列融資品種為載體的一體化金融服務,提供從園區建設到企業入駐、生產、壯大等全周期、全品種、全產品的金融服務體系,助力產業轉移企業“開枝散葉”。截至5月末已開展業務合作的產業園項目13個,累計接單購建項目167戶,均為首貸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超過60%,同業接單占比超33%。
乘勢而上,潤澤項目筑基見效。乘著惠州市打造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的“東風”,惠州工行聚焦大項目大建設,為穩增長的“引擎器”和“壓艙石”保駕護航。2023年對廣河高速公路惠州至河源段、大亞灣石化區綜合能源站、豐達電廠二期等立體交通、能源轉型等領域項目累計投放融資約90億元,金融賦能,強化惠州的大灣區東部立體交通動脈及電力輸配樞紐地位,已批復可提款項目近60個、金額超200億元,使一筆筆資金如汩汩活水滋潤著這片熱土。
回歸本與源 蓄勢聚力扶實體
積微成著,點亮小微星火燎原。惠州工行堅守人民金融本色,既登高望遠、立足大局,又細處落子、實處推動,打造由點到線及面至立體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普惠樣板。一是以內部機制變革激活動能,網點競爭力提升與普惠下沉雙線并進,激發金融服務實體的內生動力;二是以渠道手段優化延伸觸角,首創“線上運維+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點+金融助理+金融外拓+遠程服務”“AI智能系統外呼+人工座席精準觸達”等數字化賦能模式,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三是以產品服務創新增加供給,完善“資產+、場景+、稅務+、擔保+”產品體系,陸續推出技改貸、金葉e貸、跨境貸、民宿貸、種植e貸、e擴快貸等特色產品,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經過一系列精耕細作,惠州工行由內至外編織起一張覆蓋面廣的普惠金融服務網,近三年累計向3萬多戶小微客戶發放普惠金融貸款超600億元,普惠貸款增量連續四年同業第一,年均增幅超61%。
頭雁先行,厚植鄉村希望田野。惠州工行將鄉村“希望的田野”作為服務創新的沃土,2023年建立系統內首個智能鄉村振興金融服務中心與鄉村振興遠維服務中心,累計建立7家金融服務點,重點鄉鎮金融服務覆蓋率由38%提升至59%,金融服務點累計投放貸款超百筆、合計金額1.2億元,拓展服務公司客戶超百戶、個人客戶近3000戶,吸引全國多家系統內兄弟行及同業一級分行前來調研交流創新運維模式;2024年3月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點順利入駐博羅泰美綠色產品基地,成為5月15日召開的2024年全國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產銷對接活動唯一入駐國有大行,工總行副行長姚明德實地調研參觀該行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點,對運營模式表示充分認可;5月24日,該行榮獲由市政府頒發的“2023年度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優秀銀行機構”牌匾。
力量在黨旗下凝聚,初心在踐行中堅守。惠州工行將一如既往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效率推進、高質量經營,執飽含初心的金融之筆,書寫適應時代之變的新答卷;傾矢志為民的金融之情,展現響應民生之需的新氣象;聚實干擔當的金融之力,擘畫應答發展之問的新圖景,為惠州高質量發展再添活力。
惠州日報記者伍磊 通訊員汪雋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