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省委省政府發文支持惠州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引起惠州社會各界熱烈反響
更高標準更高水平建設制造強市創新城市品質城市
新時代惠州迎來歷史發展新機遇。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惠州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支持惠州更高標準更高水平建設制造強市、創新城市、品質城市,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惠州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宜業宜游。這是惠州西湖一角。惠州日報記者陳子杰 攝
這是省委、省政府寄予惠州的殷殷厚望,是惠州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消息傳來,在惠州社會各界中引起熱烈反響,全市上下為之振奮。
“消息令人備受鼓舞,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充滿信心擼起袖子加油干……”大家紛紛表示,將結合自身職責崗位苦干實干,凝心聚力謀發展,為推動惠州全面提升發展能級,順應新時代要求加快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貢獻自己的力量。
●搶抓機遇
將政策紅利轉變為發展動力
《意見》提出,推動惠州全面提升發展能級,順應新時代要求加快高質量發展,建設全球石化產業高地和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著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意見》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惠州發展寄予厚望,是含金量極高的政策。”市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黃其蔚表示,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該局將用好政策禮包,對標對表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發展目標和打造全球石化產業高地、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標桿和開放包容現代品質城市四個戰略定位,進一步落細落實“1+4”政策體系,拿出真招實招硬招,抓好政策落實,切實將政策紅利轉變為發展動力,為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貢獻力量。
市民在德賽西威智慧出行體驗館內體驗。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市委黨校科研部主任、經濟學博士黃忠平認為,《意見》落腳點在造“極”,“增長極”要求惠州經濟體量更大,增長速度更快,對全省經濟更具帶動支撐作用。“新”是惠州要釋放發展勢能潛能,在產業發展上跑出加速度,加快做大經濟總量,持續做優發展質量,強力撐起廣東高質量發展新一極,為穩定全省經濟、“再造一個新廣東”作出更大貢獻。
如何搶抓歷史發展機遇?黃忠平認為,惠州要抓住用好“賦予部分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強化資源要素保障”等政策紅利,按照全球石化產業高地的標準,推動石化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提高產業集群化水平和整體競爭力,著力提升園區本質安全和應急救援水平;錨定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建設目標,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培育發展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擔當作為
進一步推動優勢產業提質升級
《意見》賦予惠州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的戰略定位,提出到2035年,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支柱產業躋身世界前列。
“這為我們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萬億元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指明了前進方向,令人倍感振奮,也讓我們深感重任在肩、使命光榮。”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電子信息產業科科長張滔表示,接下來,將積極貫徹落實《意見》精神,主動擔當作為,依托現有電子信息產業基礎,推動高端化電子信息產業集聚,進一步推動超高清視頻、5G及智能終端、新型電池、基礎電子等優勢產業提質升級,聯合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市共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實施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提升行動,推動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集群集聚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業集群,為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作出更大貢獻。
“產業發展的‘高度’和城市發展的‘溫度’在《意見》中的體現十分明顯。”惠州城市職業學院科技部部長、教授梁乃鋒關注到,《意見》要求惠州以更高標準更高水平建設制造強市、創新城市、品質城市,“‘制造’‘創新’與‘品質’不僅明確了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萬億元級產業集群的發展目標,同時突出了建設開放包容現代品質城市的城市發展綜合定位。”
梁乃鋒認為,這充分體現了惠州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不僅要重點著力在區域主導產業上,還要服務城市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品質生活的追求,“這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
●深耕發展
推動廣大企業扎根惠州
當前,德賽集團正在積極擴大在惠州的投資布局。“《意見》讓我們深感振奮、備受鼓舞。”德賽集團董事長、總裁姜捷說,《意見》中提到新型儲能產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提升新型儲能產業綜合競爭力、推動高端化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和大力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與德賽集團大力發展的“新能源電池+智能汽車電子”產業的戰略方向高度契合。
《意見》還提出了一系列務實的支持措施,如財政扶持、稅收優惠等,這些都將為企業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姜捷表示,德賽集團將搶抓機遇,堅定扎根惠州,堅定投資未來,立志讓德賽智能汽車電子產業躋身國際一流、全球第一方陣;新能源電池產業,不僅在消費類鋰電領域,還包括儲能電池、SIP系統級封裝等新領域,做到國內領先、挺進全國第一方陣。同時,期待與更多的產業鏈伙伴攜手合作,共同推動惠州綠色低碳產業、電子信息產業蓬勃發展,為惠州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低空經濟和數字經濟也是當前風口,位于仲愷高新區的泰一科技是國內低空數字經濟領域的領軍企業。“近年來,惠州在數字產業發展方面展現了不俗實力,根據《意見》,惠州將是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無疑讓人備受鼓舞。”該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黃山表示,泰一科技和廣東數據交易所近日簽約共建全國首個低空行業數據空間,全面賦能低空產業數字化轉型,接下來公司計劃加大投資力度,進一步提速擴產。
《意見》提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市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雁來深有感觸。“營商環境一頭擔著城市發展,一頭擔著企業未來,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支撐。”張雁來說,近年來,惠州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優質企業、項目紛至沓來。協會將充分發揮政府和企業之間橋梁紐帶作用,全力幫助企業創新發展、不斷做大做強,推動廣大企業扎根惠州、深耕發展,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爭辦一流企業,助力惠州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扛起責任
建設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園區
《意見》提出,著力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標桿,包括提升新型儲能產業綜合競爭力、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促進產業園區綠色循環發展、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等。
“《意見》的發布讓我們振奮,機遇與責任并存。”惠州大亞灣石化產業園區管理服務中心主任黃小虎說,《意見》明確建設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園區,同時提到“支持惠州發展高端聚烯烴、能源電子、高端銅線等化工、電子、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以及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產業”,這將鼓舞園區企業發展信心。
黃小虎說,園區將進一步加強統一管理,推動整體升級,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智慧石化園區,并強化鏈條效應,促進集群聯動。在打造發展標桿上,將積極探索建設低碳園區,加快推進大亞灣石化區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S/CCUS)集群項目建設。同時,鼓勵企業提升碳固定碳消納能力,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等,推動高危工藝企業開展全流程自動化控制改造試點,加強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和工業互聯網安全建設,全面提升企業安全風險管控能力,筑牢安全防線。
“十分激動,作為惠州企業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市政協委員、惠州市鵬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平天說,作為廣東蛋品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鵬昌多年來始終在推進綠色低碳產業,通過與華南農大合作變廢為寶,貫徹落實有機肥逐步替代化肥計劃,打造惠東“蛋雞+馬鈴薯”循環低碳農業模式,同時謀劃開展廣東省蛋雞領域第一個碳交易,為全省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作貢獻,為惠州推進“百千萬工程”添磚加瓦。
●大膽創新
打造大灣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高地
“《意見》提出的一系列戰略定位,如建設全球石化產業高地、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標桿等,與研究院的發展規劃高度一致,這也為研究院接下來的工作提供了鮮明的指引。”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執行院長吳海波說,作為服務地方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平臺,研究院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科技與綠色低碳的深度融合。
吳海波說,接下來,將進一步探索低碳發展模式,繼續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加強科研創新能力,重點推動中山大學(惠州)成果轉化基地建設,持續深耕產學研融合、構建園區雙創生態和打造特色品牌,聚焦“創新資源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業孵化、創新人才培養、開放協同發展”等功能,助力惠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高地。
“加大創新力度,集聚優勢科研力量,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加快科技成果在惠州轉化落地,是支撐惠州建設世界一流石化產業高地的重要舉措之一。”惠州市綠色能源與新材料研究院科技事業部主任甘航說,該院將繼續引進高水平科技人才,支持新技術工程化驗證平臺建設,開展關鍵技術、變革性工藝及裝備研究,為惠州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作出新貢獻。
《意見》提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此前因為在通關口岸、基礎設施等方面與周邊城市存在差距,造成了惠州部分跨境數據、服務流失,《意見》將進一步推動惠州完善相關功能。”惠州市跨境電子商務行業協會黨支部書記、秘書長龔平認為,《意見》提到的積極發展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等措施非常務實具體,將直接改善跨境電商的運營環境,鼓勵行業向綠色、創新、高效方向轉型升級,意味著跨境電商企業有機會獲得政府在技術創新、模式創新上的資金支持和政策傾斜,進一步優化跨境電商產業鏈,讓惠州在大灣區城市群中的聚合力、競爭力更加凸顯。
●凝心聚力
讓群眾幸福生活更有“質感”“溫度”
《意見》提出,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現代化城市。“讓白盆珠鎮山更綠、水更清、生態更優美,促進鄉村全面振興。”駐惠東縣白盆珠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徐越說,工作隊將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創建工作,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充分挖掘和釋放白馬窯遺址文化價值,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凝心聚力推進各項幫扶工作有力有序開展,高標準培育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
“《意見》對我們基層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讓我們備受鼓舞,提振了工作信心。”惠城區水口街道黨工委委員黎華容說,《意見》提出要加強民生保障、推進綠美惠州生態建設,這些都是當下街道工作的重心。當前,水口街道正全面掀起綠美生態建設熱潮,優化居住環境,同時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進民生工程,讓群眾幸福生活更有“質感”和“溫度”。
“作為基層社區書記,我深知肩負的責任重大,為提升居民幸福指數而努力奮斗。”市人大代表,惠城區龍豐街道花園水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丁丹說,《意見》提出建設完整社區,意味著構建一個功能完備、和諧宜居的社區生態系統,讓居民可以享受教育、醫療、文化、娛樂等全方位的服務,社區不僅是居住場所,更是交流、互動、發展的溫馨家園。
《意見》提出,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丁丹說,過去部分老舊小區設施陳舊、功能不全,給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如今,通過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不僅完善了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更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質。“期待老舊小區改造持續推進,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更加便捷、舒適、美好的生活。”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袁暢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謝寶樹 劉煒煒 劉豪偉 馮麗均 游璇鈺 劉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