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農村公路通車里程11665公里,全市所有鄉鎮通雙車道三級以上公路
建好農村幸福路 鋪就振興致富途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盛夏時節,惠州廣袤的農村大地上,處處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早造稻米迎來豐收,農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放眼望去,一條條平坦的公路,一塊塊整齊的農田,一座座美麗的村莊,構筑成一幅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路,是出行的希望,更是發展的助力。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串起千家萬戶,連接起廣闊鄉村的新生活。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作出農村公路要“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重要批示。十年來,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公路建設,全力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全市農村公路通車里程11665公里,所有鄉鎮全部實現通雙車道三級以上公路,鋪就了人民群眾通向美好生活的幸福坦途。
現狀
惠州成為全省首個全域獲評“四好農村路”省級以上示范縣的地級市
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有出路。惠州地域遼闊,既有經濟發達的中心區,也有發展相對落后的廣大農村地區。建好農村公路,成為帶動農村發展的重要抓手。
過去十年來,惠州把建設“四好農村路”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先手棋,加強統籌謀劃,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扎實推動全市“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惠陽區鎮隆山頂荔枝路。市公路事務中心供圖
截至去年底,全市農村公路通車里程11665公里,所有鄉鎮全部實現通雙車道三級以上公路,1043個行政村10203個村民小組和20戶以上自然村全部通路面硬化路,行政村通客運率100%、通標準雙車道公路率84%。基本形成了以縣道為骨架、鄉道為支線、村道通達為補充的農村公路路網體系,農村地區交通公路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為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7年,惠陽區獲評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惠城區先后獲評“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惠州成為全省首個縣級行政區域全域獲評“四好農村路”省級以上示范縣的地級市。
措施
四大抓手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農村公路貫通城鄉、連接市場、撬動活力。近年來,惠州通過完善制度機制、強化資金保障、評選示范引領、構建物流體系等四大抓手,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健全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體制機制。2014年以來,惠州先后出臺《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惠州市農村公路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的實施意見》和《惠州市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在市級層面統籌主導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各項工作。2022年初,印發《惠州市推進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方案》,由市領導掛帥,全面建立市級領導小組和縣級“總路長+縣、鎮、村三級路長”的組織體系,實現縣鎮村三級路長全覆蓋。健全考核制度,將農村公路工作納入年度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確保工作落實。
加大建設資金保障力度。在省加大對“四好農村路”建設資金政策扶持的基礎上,惠州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市級累計投入29.36億元用于農村公路建設養護,不斷優化農村公路路網體系。同時,將縣、鎮農村公路管理機構的行政和人員基本支出納入財政預算,穩定農村公路工作機構和人員隊伍。
強化“最美農村路”示范引領作用。2022年起,惠州啟動“最美農村路”評選活動,每年評選10條“最美農村路”。2022年以來,全市共評選出博羅縣羅浮1號公路、仲愷高新區幸福路等20條“最美農村路”,起到了立標桿、樹模范的品牌示范效應。過去兩年,惠州“最美農村路”沿線的20個村,村集體收入年平均增幅達到17.7%,15個村集體收入超過20萬元,示范帶動效應明顯。
“最美農村路”博羅泰美車村村崇美公路風景優美。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構建客貨郵融合發展物流體系。惠州積極推進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統籌群眾出行、物流配送、郵政寄遞,形成客貨郵融合發展新模式,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和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里”問題,促進農民收入與農村消費雙提升。惠城、惠東、博羅、龍門建成縣級客貨郵站點2個、鄉鎮級客貨郵站點30個、村級客貨郵站點426個,開通客貨郵線路20條,激發強縣促鎮帶村新動能。
正是在頂層設計到基層保障的雙重推動下,惠州“四好農村路”發展步伐不斷加快,農村公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為歷史,“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化作現實,農民群眾獲得感不斷提升。
成效
一條公路改變一個村莊帶富一方百姓
通暢無阻的農村公路讓更多“世外桃源”走出“深閨”,隨著鄉村游的火熱,一個個村落成為熱門旅游地。
漆黑嶄新的柏油路面,房前屋后的鮮花盆栽,沿著幸福路走進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幸福村,一間間頗有格調的民宿錯落有致,喚起人們對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
幸福村是我國民主革命先驅廖仲愷先生的故鄉,依山傍水,自然資源得天獨厚。過去,幸福村是一個典型的農耕生產村。這些年,幸福村立足村情實際,從村容村貌等方面進行“微改造、精提升”,實現了主干道2.5公里村道黑化,各村組道路、巷道2公里硬底化建設。
在幸福路旁邊,幸福村引進了“千畝”松瑞農業公園和承翰奧莉農場,高質量建設集農業生產、田園觀光、休閑采摘、農業科普等于一體的現代化高科技田園農業綜合體。
如今,幸福村已開發生產基地面積800畝,年種植水稻、蔬果等農產品約770畝,年產值可達470萬元。每年接待游客約3.5萬人次,年旅游服務收入約350萬元。未來,幸福村謀劃打造“產學研游”示范基地,建設美麗休閑與鄉村旅游示范村,更好地帶動村民就業,持續為村集體收入引來源頭活水。
“路在山腰繞,車在林中穿。”從空中俯瞰,廣袤鄉村風光美不勝收,掩映其中的鄉村公路串起了一幅幅美麗畫卷。一些公路還憑借“高顏值”,成為發展文體產業的獨特資源。
博羅縣柏塘鎮柏鄒公路全長8.38公里,沿途串聯了柏市村、高橋村、上田埔村、石崗村、鄒光村等5個村莊。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在羅浮山下大洞水庫旁,羅浮1號公路蜿蜒迤邐,沿途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羅浮1號公路是“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示范帶最重要的交通通道和旅游路線之一,途經長寧鎮石下屯村、松樹崗村、羅村村,整體采用瀝青路面,總長約9公里。
作為惠州“最美農村公路”,羅浮1號公路將沿途的玄碧湖水庫綠道、設施藍莓園、博羅縣委第三任機關舊址、青云書室、客家婆景區、浮生六季生態園等景點串珠成鏈,帶動沿途鄉村風貌換新顏,農旅項目得到新發展。長寧鎮松樹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朱見聰期待地說:“交通道路再升級,將給鄉村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
因路而行、因路而興、因路而富。越鋪越密、越建越好的“四好農村路”必將成為惠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相關新聞
高鐵通車里程全省第一、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全省第三、空港海港“雙港齊飛”……
惠州奏響交通高質量發展新樂章
惠州機場跑道上,一架架飛機升降起落,一批批旅客從這里飛往全國各地;惠州港內,一艘艘貨輪靠岸裝卸,一批批貨物從這里運往各大港口;高鐵站場里,一列列班車來來往往,帶來人流物流資金流的密集交互……
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近年來,惠州全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高鐵通車總里程258公里、排名全省第一,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930公里、穩居全省前三,惠州機場和惠州港“雙港齊飛”,全面奏響交通高質量發展的華美新樂章。
深入實施融深融灣行動
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要深入實施融深融灣行動,充分發揮惠州獨特區位優勢,積極推進深圳都市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主動承接大灣區核心城市高端產業、高端資源的輻射外溢,加快構建大灣區樞紐門戶。
2023年,惠州被列為首批廣東省交通強省建設試點城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毗鄰廣州、深圳、香港三個國際化大城市,交通網絡十分便捷,與廣州、深圳、東莞、河源、韶關、汕尾等周邊六市均有兩條以上高速連接。當前,惠州正推進“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加快推動惠霞高速、惠肇高速、環島高速、惠河高速改擴建等項目建設。加快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推動莞惠城際小金口至惠州北段、深汕鐵路惠州段、惠陽站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惠州積極落實交通物流樞紐(基地)規劃,加快與深圳融合發展,把惠州機場打造成深圳第二機場,大力發展臨空經濟、低空經濟。自2015年通航以來,惠州機場一路按下“快進鍵”,去年旅客吞吐量超261萬人次,航線網絡覆蓋全國80%省會城市,是廣東省重要航空樞紐。目前,惠州正加快推進機場二期擴建,推進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
今年5月26日,粵港澳大灣區“大號地鐵”開通運營。隨著“四線”貫通五城連線,惠州7個站點日均旅客吞吐量達19870人次,同比增長140%。截至6月底,全市鐵路旅客吞吐量達188.25萬人次,同比增長27.8%。
加快破除“馬路經濟”
國省道穿城而過,既影響道路美觀,又妨礙交通暢行,由此衍生“馬路經濟”等問題。據統計,惠州境內有20條國省道,其中71段穿越圩鎮,道路兩側大多存在占道擺攤等情況。
如何破除“馬路經濟”,改造“馬路圩鎮”?惠州的做法是把國省道從圩鎮中“甩出去”,改善現有國省道沿線品質,為居民營造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同時,在有條件的典型鎮、中心鎮建設“第二街區”,發展“后街經濟”,讓公路沿線生態、產業、文旅互為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
今年3月,市交通運輸局組織相關單位前往浙江、江蘇等地,圍繞破除“馬路經濟”、建設一流交通開展學習考察。調研組發現,浙江、江蘇等地始終把公路作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率先發展的領域,通過國省道升級改造串聯產業園區、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帶動產業發展,同時堅決破除“馬路經濟”,推動新型城鎮化,最終實現建設美麗家園的目標。
經過十幾年接續推進,江蘇較為徹底解決了“馬路經濟”問題,對“馬路經濟”集中區域,不斷通過國省道規劃優化提升,把穿城而過的馬路堅決“甩出去”。同時,以快速化的國省道公路網串聯起產業園區,有力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要素資源在城鎮行政中心、經濟產業中心和交通樞紐之間高效流動。
據悉,惠州計劃改線21條道路,改線路段總里程約480公里,解決33個鎮街的國省道穿城問題。按照2024年惠州市“百千萬工程”集成式重點改革任務,今年計劃在有條件的鎮推進7條路段先行改造。其中,博羅縣2段、龍門縣2段、惠東縣2段、惠陽區1段。加快推進國省道改線提質,破除“馬路經濟”。
高標準規劃建設環“兩山”最美旅游公路
今年4月,省委作出重要決策部署,決定建設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這是“百千萬工程”的重要內容,也是廣州、惠州4縣區(從化、增城、博羅、龍門)的重大發展機遇。
按照環“兩山”示范區總體規劃的目標要求,惠州圍繞環“兩山”特色資源要素,充分發揮公路對打造環“兩山”示范區的支撐作用,計劃結合現狀公路,高標準規劃建設環“兩山”最美旅游公路。
此前,國家已出臺文件支持旅游公路建設。交通運輸部、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印發的《推進旅游公路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形成具有國際國內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旅游公路品牌。
環“兩山”最美旅游公路是交旅融合的“四好農村路”,主要由高標準縣道組成,是惠州全力打造的“四好農村路”3.0版。該項目涉及10條道路,涵蓋8條縣道、1條省道、1條國道,途經博羅縣長寧、橫河和龍門麻榨、永漢、龍潭、龍華等鎮,串聯主要風景區、度假區和美麗鄉村,輻射沿線鄉鎮和經濟節點,以建設比肩國際、世界一流的最美旅游公路為目標,力爭打造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連心路、振興路。
據介紹,環“兩山”最美旅游公路重點打造11個旅游公路項目,總里程約218公里,建設內容包括公路主線、驛站/服務中心以及公路周邊區域品質提升,計劃2025年建成。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