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啟新章 強醫療 惠民生
市三院心腦血管病大樓投用 開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惠心仁術,濟民安康”這是一句樸素卻厚重的承諾,也是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三院”)每一次前行的航向。從匯聚八方英才、引進尖端技術、配備先進設備,到斥巨資筑就心腦血管病大樓,市三院以一次次實際行動詮釋了“惠心仁術,濟民安康”的深刻內涵,為這座城市的醫療健康事業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今年7月底,市三院心腦血管病大樓的搬遷工作圓滿完成,標志著醫院在深化民生服務、強化醫療實力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大樓啟用不僅是市三院積極響應惠城區“衛生強區、健康惠城”戰略的具體實踐,更是惠城區致力于提升民眾福祉、構建幸福健康生活的重大民生工程。
“最終目的是讓老百姓獲益,增強老百姓對醫療服務的認同感、體驗感、獲得感、幸福感。”惠城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三院院長李雪松的話語擲地有聲。隨著心腦血管病大樓的全面啟用,不僅實現了醫療資源的深度整合與增量擴容,更引領了心腦血管疾病一體化診療服務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提檔升級,助力市三院更好地當好惠州百姓健康的“守門人”。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心腦血管病大樓。
筑高樓 心腦血管病診療再提質
“心腦血管病大樓的建設,是醫院在深入貫徹‘惠心仁術,濟民安康’宗旨之上,經過深思熟慮、精心規劃后的重大決策。”當前,在惠州乃至全省范圍內,獨立的心腦血管病大樓都尚屬稀缺,但市三院卻勇于擔當,毅然投入巨額資金,打造了這座現代化的醫療設施。李雪松提到,這一決策不僅響應了國家關于加強醫療衛生事業、特別是在心腦血管疾病防治領域的政策導向,更是對地方醫療需求及醫院自身發展潛力的精準把握和積極回應。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醫療衛生投入的不斷加大,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被提升到了新的戰略高度。市三院作為區域醫療的核心力量,緊跟國家醫改步伐,通過心腦血管病大樓的建設,構建起一個涵蓋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等多個環節于一體的全方位、高質量醫療服務體系,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高效、人性化的醫療服務,進而推動區域醫療水平的全面提升。
其次,惠州市作為一個老齡化程度較高且人口持續凈流入的城市,其疾病譜中慢性疾病的比例,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居高不下。這一現狀對當地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市三院心腦血管病大樓的建成,正是針對這一地方醫療需求的精準回應,它將有效緩解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就醫難題,提升公眾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和信任度。
此外,李雪松還著重強調,心腦血管病大樓的建設不僅是醫院硬件設施的一次升級換代,更是醫院龍頭學科群建設和科研實力提升的關鍵一環。依托于醫院在心血管和神經醫學領域的深厚積累與優勢,大樓的啟用將進一步促進這兩大學科的融合發展,形成合力,從而帶動醫院整體醫療水平的提升,并在科研、教學、臨床等多個領域實現新的突破,為區域醫療事業的蓬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我們相信,心腦血管病大樓的建設將為醫院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李雪松充滿信心地說:“我們將以此為契機,不斷提升醫院的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為人民群眾的健康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解民憂 刷新百姓就醫體驗
“樓道寬敞明亮,病房溫馨舒適,環境整潔如新,設計也更人性化,體驗感真的好太多了!”作為陪護家屬,周先生見證了從老病房到新落成的心腦血管病大樓的變化。這份由衷的贊嘆,正是市三院致力于提升醫療服務品質、改善患者就醫體驗的具體體現。
該大樓共有地下3層,地上17層,占地面積達1.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7萬平方米,配備15部電梯,開放床位500張,可充分滿足我市及周邊地區患者的就醫需求,切實為人民群眾提供堅實“醫靠”。
在建筑設計上,大樓突出現代醫療理念,配備了不少智能化設施。內部設施一應俱全,專科布局科學合理,集聚心血管醫學中心和神經醫學中心各大優勢學科群、甲乳中心(甲狀腺外科、乳腺外科)、皮膚·性病科門診、臨床營養科等其他部分專科和門診,共同構建起了一個全面、專業的醫療服務體系。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大樓的啟用打破了傳統科室間的界限,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等多學科在同一平臺上實現了資源互補與緊密合作。醫生們跨越學科壁壘,共同交流,共享資源,為患者量身定制更加科學、全面的診療方案。“這種跨學科的合作模式是推動心腦血管專科集群化和‘心腦同治’的重要前提。”李雪松說。
心血管醫學中心和神經醫學中心專家舉行多學科診療會議。
此外,醫院還借此契機深化了學科建設,增設了放射治療中心、高壓氧科、介入診療中心(DSA 2區)等,填補了學科空白,進一步豐富了治療手段,有力提升了醫院整體醫療水平。行政與科教中心的設立,則有效緩解了醫院行政資源緊張、科教短板等問題,為醫院的科研與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持。
更為人性化的是,心腦血管病大樓為患者打造了一條從診斷、治療到康復的無縫銜接服務鏈。患者無需再輾轉于不同科室之間,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務,大大提高了診療效率,同時也讓醫生能夠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從而有效降低手術風險,提升治療效果,減輕患者及家庭的身心與經濟負擔。
同時,醫院還對食堂進行了全面升級,注重營養均衡與口味多樣化,力求為醫護人員及患者提供健康美味的餐飲服務,營造出一個更加溫馨和諧的醫院環境。
融心腦 一臺手術解決兩大難題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致殘率、致死率以及資源消耗率正在逐年上升,尤其是老年患者常面臨心臟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雙重困境。傳統分科治療模式不僅增加了患者負擔,還可能導致治療方案的割裂。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市三院積極響應國家戰略,依托其特色優勢,創新啟用心腦血管病大樓,深度融合心血管醫學中心、神經醫學中心兩大中心,積極探索并實踐“心腦同治”這一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實現了在一臺手術中同時解決患者的心腦血管疾病問題。
李雪松介紹,“心腦同治”基于心腦血管疾病機制的同源性和系統相關性,強調跨學科合作,整合心內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等優質資源,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面精準的診療服務。這一模式不僅簡化了繁瑣的就醫流程,讓患者無需奔波于多個科室之間,還通過多學科團隊的緊密協作,確保了治療方案的全面性和個性化,提高了治療的安全性和效果,成本也會相應降低。
在具體實踐中,市三院已成功為多位患者實施了“心腦同治”手術。72歲的吳女士,面對復雜的心腦血管病情,市三院通過“心腦聯合造影+介入治療”手術,一次性解決了冠脈和腦血管的雙重狹窄問題,手術高效且安全,顯著減輕了患者的身體和經濟負擔。術后不久,吳女士便康復出院。
“我們不僅致力于治愈患者,更將提升他們的治療后生活質量作為核心追求。”李雪松強調,“心腦同治”模式在這一方面展現出了顯著的優勢,它改變了患者面對復雜心腦血管疾病時的治療困境,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安全且經濟的治療路徑。
此外,市三院還構建了閉環式醫療服務體系,為每位患者建立起健康檔案,從健康科普、疾病預防到標準化治療、康復管理及長期隨訪,全方位保障患者健康,提升了患者的就醫體驗。
聚學科 醫學中心建設顯成效
“在我看來,醫院的最終定位是解決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滿意度。”在醫療領域不斷探索與創新的征途中,市三院以其前瞻性的視野和務實的行動,成功走出了一條以患者為中心、以醫學中心建設為引領的發展道路。李雪松深知,醫學中心建設是突破口,也是持續發力的關鍵,它能有效滿足患者多元化需求,并顯著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醫學中心的建設是對患者需求的積極響應。”李雪松提到,面對紛繁復雜的病癥,患者往往難以準確判斷應就診的科室,這無形中增加了就醫的難度與成本。醫學中心通過整合相關學科資源,為患者提供從診斷到治療的一站式服務,極大地簡化了就醫流程,解決了他們面臨的現實困境,讓患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捷與安心。
“醫學中心的建設也是推動醫學發展的內在動力。”李雪松表示,隨著醫學科學的飛速發展,專科的日益細化無疑在微觀層面上推動了診療技術的深度發展。然而,這一趨勢也不可避免地引發了醫生知識體系趨向單一化,以及對疾病全貌認知的局限性。他強調,疾病本質上是一個復雜而相互關聯的系統,僅僅聚焦于微觀或局部層面的治療,往往難以觸及根本,實現最佳療效。“理想的醫療模式應當是縱橫聯合,既深耕專業領域的精與專,又強調跨學科間的橫向協作,共同為患者構建全面、高效的診療方案。醫學中心的建設,正是這一理念的最佳實踐,是實現醫療資源優化配置的關鍵途徑。”
當前,市三院已在醫學中心建設上邁出堅實步伐。醫院深耕學科強院之道,堅持以高水平學科帶動醫院高質量發展,秉持“重基礎、抓重點、強特色、補短板”的學科發展戰略,運用整合醫學理念,成功打造了心血管醫學中心、神經醫學中心、骨科醫學中心、康復醫學中心、健康管理中心5大享譽粵東地區的特色學科群。后又重點支持了腎臟泌尿醫學中心、消化醫學中心和眼耳鼻喉口腔醫學中心的建設,并將根據醫院實際和“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原則逐步推進各學科醫學中心的建設,同時整合檢驗醫學部、影像醫學部、麻醉手術部、急診醫學部、重癥醫學部5個公共醫學平臺,初步形成了“5+3+5+N”的學科發展戰略格局。
這種中心制學科發展模式不僅實現了醫療服務的全面覆蓋與高效銜接,更通過學科間的深度交流與合作,極大地提升了醫院的綜合醫療實力,贏得了業界的廣泛認可。當前,市三院還在穩步推進呼吸醫學中心、腫瘤醫學中心、醫療美容中心等新學科群的規劃,并計劃在婦兒等領域探索更多可能。李雪松指出,這種按系統設置學科群的戰略選擇,與“破壁”行動的核心理念不謀而合,即打破傳統學科界限,以患者為中心,以疾病為紐帶,通過多學科協作(MDT)模式,為患者提供重大疾病的一站式診療服務。
惠民生 打造大型綜合性現代化高水平醫院
心有方向,行有定力。市三院以堅定的步伐和明確的方向,不斷突破自我,成績斐然,榮譽滿載。醫院先后榮獲全國人文愛心醫院、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廣東省醫療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等殊榮。
2023年,廣東省2021年度三級綜合醫院績效考核結果公布,市三院位居全省第25名、惠州市第1名。2024年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了2022年度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結果,市三院取得優異成績,躋身“國考”A級梯隊!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是對醫院綜合實力和高質量發展成果的最佳注解。
作為醫療領域的佼佼者,市三院還集多項“國家級認證”于一身,創造了多個惠州第一,在心血管醫學領域包含冠心病介入培訓基地、胸痛中心、房顫中心、心臟康復中心、心衰中心、體外反搏中心、心肺康復專科護士/康復師培訓基地、心血管病護理及技術培訓基地等,在神經醫學領域包含高級卒中中心、腦出血外科診療基地、神經介入建設中心、神經外科建設中心、高級認知障礙診療建設中心、二級癲癇中心等。此外,市三院還是廣東省標準版胸痛中心示范基地、聽力殘疾人自助互助康復服務基地和全國防控重大慢病創新融合試點項目單位、健康管理示范基地、語言康復規培基地、危險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區域中心以及全球超聲無創治療良惡性腫瘤技術產業化臨床示范基地。
堅持以學科建設為中心,不斷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讓學科建設成績斐然。而教育與科研領域的成就是市三院綜合實力提升的又一重要標志。作為“雙一流”建設高校廣州醫科大學附屬惠州醫院,醫院也是多所高等醫學院校的教學搖籃和科研高地。醫院不僅為醫學界輸送了大量精英人才,更通過獲批博士工作站及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引領醫學研究向更高層次邁進。并在惠州率先舉辦醫學博士研修班,為惠州培養醫學博士人才。近五年間,科研碩果累累,彰顯了市三院在探索醫學未知領域的堅定決心和創新能力。
“讓醫院的整體實力再上臺階,是通向更高質量、更均等化服務的必經之路,這不僅是公立醫院公益屬性的體現,更是我們不可推卸的使命與擔當。我們必須在這條道路上持續發力,不懈前行。”李雪松表示。
在醫院黨政領導班子帶領下,市三院正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醫院不僅顯著增強了整體實力,更將這份力量轉化為對區域民眾健康的深情承諾,致力于將更優質、更均衡的醫療服務送達廣大百姓手中。
“如何讓患者實現更健康、長久健康、持續健康的狀態,是我們需要長久探索與討論的核心議題。”李雪松表示,醫院的角色已遠不止于單一的疾病治療,正逐步向一個全鏈條、全流程融合的健康管理體系轉型。未來十年,市三院將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傾力將醫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在華南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集平安、智慧、人文為一體,以心腦血管病學科群為龍頭、中西醫并重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高水平醫院。并不斷深化全國人文愛心醫院內涵建設,貫徹落實“愛院如家,視病人如親人,待同事如家人”的“家”文化理念,努力打造一家像“家”一樣的醫院。
堅持高質量發展、守護百姓健康的初心不改;加強學科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堅定腳步不止。在這場醫療變革的浪潮中,市三院以實際行動踐行著“明德至善,醫道至誠”的院訓、“惠心仁術,濟民安康”的宗旨、“敦厚崇禮、醫患同心”的愿景,詮釋了“健康惠州”的深刻內涵,為這座城市的健康未來繪制了一幅更加絢爛多彩的藍圖!
惠州日報記者伍磊
通訊員歐永杰 許燕如
圖由第三人民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