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今年前7月惠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
兩大產業集群實現雙位數增長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通訊員惠統宣
8月27日,惠州市統計局發布《2024年1~7月惠州經濟運行簡況》。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惠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08.55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電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兩大產業集群均實現雙位數增長,增速分別為11.3%和22.4%,顯示出工業經濟“壓艙石”作用持續凸顯,有力支撐了全市經濟平穩運行。
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市場需求激增拉升電子信息行業
華為的盤古大模型迭代到5.0,OPPO手機宣布接入谷歌AI大模型Gemini,小米大語言模型MiLM通過備案……在AI模型快速迭代的當下,越來越多手機、PC、Pad等移動終端借助端側AI應用的賦能,不僅打破了智能手機市場處于需求飽和、相對低迷的發展態勢,而且有力地引領了消費電子行業復蘇,為產業鏈上下游注入新的活力。
惠州是電子信息產業重鎮,不少企業憑借前期技術投入和客戶積累,在這一輪AI技術落地浪潮中創下佳績。例如光弘科技,進入了華為、榮耀、小米、三星、OPPO等全球知名品牌商和華勤技術、龍旗科技、聞泰通訊等領先ODM企業的供應鏈,據其近日發布的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3.13億元,同比增長86.55%。
如果說AI技術成為消費電子發展的新引擎,那么掀起汽車電子新一輪高速發展的“密鑰”則是車路云時代的開啟。在今年1月印發的《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的通知》、4月印發的《關于支持引導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通知》等政策影響下,自動駕駛項目快速落地,智能座艙娛樂體驗也日益豐富,帶動了智能汽車的艙內外高速互聯需求,單車電子電氣零部件占比快速提升。
記者了解到,德賽西威第四代智能座艙域控制器在理想車型上配套量產,并持續獲得理想、廣汽、吉利等新訂單。今年上半年,德賽西威的智能座艙業務營收79.65億元,同比增長27.43%,占總營收約68%,而智能駕駛業務毛利率上升至18.94%,高算力智能駕駛域控制器已在理想、極氪等車企車型上規模化量產,并獲豐田、長城、廣汽埃安、上汽通用、東風日產等多家車企新項目訂單。
8月22日,由中國汽車報社和羅蘭貝格聯合編制的《2024全球汽車供應鏈核心企業競爭力白皮書》中,我市企業億緯鋰能、德賽西威、華陽集團均上榜“2024中國汽車供應鏈百強”榜單。
這是惠州工業生產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惠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08.55億元,同比增長8.8%。“2+1”現代產業中,電子信息行業增長11.3%;石化能源新材料行業增長22.4%,其中石化產業增長29.1%、能源產業增長16.9%、新材料制造業增長6.4%;生命健康制造業增長3.3%。此外,規上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3%,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4%。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居全省第一
夏季,惠州的濱海游和避暑游迎來了旺季。惠東磨子石公園經常上演“人從眾”景象,還有不少年輕游客到惠東海邊滑翔傘基地體驗飛翔的快樂;博羅的酥醪村位于群山之間,可沿溪谷徒步,又有滿天星斗伴入眠,已成為周邊避暑游熱點,村里光民宿就有60多家;龍門南昆山的自然研學游也吸引了一批批孩子與家長。
同程旅行發布的《2024粵港澳大灣區暑期旅游趨勢報告》顯示,今年暑期,港人內地旅游最青睞的目的地TOP20中,惠州位居第8;大灣區熱門景區TOP20中,惠州海龜灣位居第4;大灣區熱度上升最快的景區TOP10中,海龜灣和南昆山大觀園昆山峽漂流分別位居第9、第10。
我市還舉辦了系列促消費活動,以“消費促進年”為主線,以消費品以舊換新為重點,政策、平臺、場景、載體系統發力挖掘消費潛力。例如,5月1日惠州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啟動,累計發放補貼約3000萬元,拉動消費達7億元。
“今年6月我們參加了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政府補貼10%,我們補貼10%,拉動效果很好,6月以來營業額同比增長10%。”惠州市翠豐電器有限公司華僑城店負責人說。
統計數據顯示,1~7月,惠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5.12億元,同比增長3.3%,同比增速居全省第一。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3.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2.9%。按消費形態分,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增長3.0%,餐飲收入增長5.5%。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長較快,限額以上通訊器材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分別增長23.7%、23.1%。
外貿進出口也持續快速增長。數據顯示,1~7月,我市外貿進出口2224.01億元,同比增長20.8%。其中,外貿出口1249.26億元,增長7.8%;進口974.75億元,增長42.9%。
投資方面,分行業看,1~7月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劇增141.1%,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93.4%,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31.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增長8.8%,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