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國銀行惠州分行
從“新”出發 向“質”飛躍 共繪實體經濟新藍圖
結合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這一政策指引,為金融創新與實體經濟融合開辟了新路徑,如同春風化雨,滋養著實體經濟的每一寸土地。
在“五篇大文章”實踐過程中,中國銀行惠州分行(以下簡稱“惠州中行”)將科技金融、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視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金鑰匙”和自身轉型升級的“加速器”,助力區域實體經濟從“新”出發,向“質”飛躍。
科技金融
創新驅動 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質效
作為“五篇大文章”之首篇,科技金融的提出,賦予了金融服務科技新的歷史使命。面對科技創新的浪潮,惠州中行深耕科技金融領域,全方位聚焦科技企業從初創到成熟的各階段需求,持續強化科技創新服務能力,致力于提升科技金融服務的綜合效能。
該行通過構建完善的科技金融組織架構,成立科技金融中心,統籌規劃全行科技金融發展,并設立中行惠州仲愷高新區支行及惠州分行營業部為科技金融特色支行,提升對全行科技金融業務發展的示范引領作用。
為解決科技企業面臨的“輕資產、融資難”挑戰,惠州中行創新性地引入量化評估模型,特別是“創新積分貸”機制,利用“創新積分”工具精準評估科創企業的發展潛力與核心競爭力,定制化提供與企業經營特點相匹配的授信服務方案,有效提升金融服務科技企業質效。截至8月末,惠州中行已成功助力50多戶創新積分貸客戶獲得超過50億元的信用支持。
惠州中行參加惠州市“兩新”政策宣講和對接活動。
“當中行知道我們的融資需求后,立馬安排專人跟進,在最短時間內為我們發放了500萬元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惠州市某精密部件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滿懷感激地說道。這家成立于2011年的企業,深耕精密模具、手機零部件、汽車零部件等多個領域,其產品廣泛應用于計算機、通訊、電子數碼、運動器材及LED電源等行業,是行業內技術創新的佼佼者。多年來,該公司始終專注于金屬結構件的研發與創新,不僅掌握了精密沖壓技術和熱能散熱系統解決方案等核心技術,還榮獲了多項實用新型專利及發明公布,并于2022年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質。
今年6月,隨著下游客戶結算周期的延長,該公司的流動資金面臨挑戰。正當企業犯難之際,惠州中行及時伸出援手。該行充分了解企業的實際困境后,依托中國銀行總行創新推出的線上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品——“中銀速貸·知惠貸”,以其高效便捷的審批流程和線上操作優勢,迅速為企業量身定制了融資方案。通過該公司提供的部分專利作為質押擔保,惠州中行成功發放了500萬元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為企業的持續經營和穩健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當前,針對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及制造業領軍者等多元化客群,惠州中行采用數字化手段開展客戶畫像,實施精準分層服務策略。通過推廣“科創貸”“知惠貸”“中銀科企支持貸”及“中銀科技通寶”等一系列線上線下科技金融特色產品,該行不僅提供優惠的審批政策、專屬綠色通道及專項信貸額度,還構建了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確保科技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獲得及時、有效的金融支持。
截至8月底,惠州中行在科技企業金融服務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科技企業貸款余額超200億元,服務科技企業超1000家,戰略新興貸款余額超270億元,較年初增速超12%,為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注入強勁金融動力。
綠色金融
深度謀劃 建立業務發展長效機制
隨著低碳環保理念漸入人心,綠色也逐步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和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作為金融行業的中堅力量,惠州中行深刻理解并積極響應這一時代召喚,深度謀劃,長期布局,致力于綠色金融的廣泛實踐與深度發展,持續加大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產業重點領域的融資支持。
通過強化綠色金融發展領導小組的引領作用,惠州中行不僅加強了組織內部的協調與推動,還研究出臺了綠色金融的發展戰略、重要工作計劃及一系列配套支持措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綠色金融業務發展長效機制,讓綠色金融的“血液”更加暢通無阻,流向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的每一個角落。
緊跟綠色產業發展的蓬勃步伐,惠州中行不斷加大綠色信貸的投放力度,精準對接惠州地區綠色低碳產業體系的構建需求。該行通過調整投融資布局,合理配置資源,積極支持綠色低碳產業項目,為實體經濟的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金融支撐。
惠東港口某風電項目。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惠州中行主動架設金融服務橋梁,為我們項目核定了8億元的授信額度。”作為廣東省2024年省級重點項目,某燃氣熱電聯產項目完全投運后,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73.51萬噸,不僅是當地重要的電源支撐點,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也具有重要意義。在服務過程中,惠州中行積極使用“碳減排支持工具”,提升綠色金融審批服務,支持企業低碳轉型,最終為該項目核定授信額度8億元,截至8月末已投放貸款超2.5億元,推動項目平穩有序建設。
6月20日,惠州中行攜手廣東某地方農村商業銀行,共同邁出了重要一步,成功完成了全省范圍內首筆金融機構柜臺綠色債券的認購交易。此次交易依托中國銀行先進的電子交易平臺,以詢價方式順利達成,涉及金額高達4000萬元。此舉不僅精準對接了我國推動多層次債券市場深化發展的政策導向,盤活了銀行間市場存量債券,激發了柜臺債券市場的交易活力,同時也充分發揮了綠色金融推動環境保護、清潔能源和節能減排領域發展的“加速器”作用。
從風力發電到核能發電,從抽水蓄能到綠色建筑,從綠色路橋到光伏項目,惠州中行始終用心關注每一個綠色項目的成長與發展。該行利用“碳減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政策工具,積極支持綠色龍頭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努力構建綠色金融服務的首選品牌。截至8月底,惠州中行的綠色信貸余額已超250億元,較年初新增超20億元,增速超10%,為“綠美廣東”以及“綠美惠州”的宏偉藍圖貢獻了不可或缺的中行力量。
普惠金融
問需于企 編織政銀企對接網絡
普惠金融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滋養著千行百業,溫暖著千家萬戶。經過十年的深耕細作,我國普惠金融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亦對金融機構提出了更為貼心、精準的服務要求。
為努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近年來,惠州中行不斷深化政銀合作,精心編織政銀企對接網絡,致力于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綜合金融服務。通過定期舉辦的政銀企融資專場平臺活動,問需于企、問計于企,切實幫助企業解難題、渡難關,構建起銀企精準對接“新機制”。同時,該行持續加大普惠小微企業信貸投入,共同破解發展難題,推動普惠金融增量擴面、精準有效。
惠州中行普惠客戶經理向客戶介紹金融產品。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截至今年8月底,惠州中行在普惠金融領域的貸款余額已達126億元,較年初新增了24億元,增速達24.2%;同時,受益的小微企業戶數也大幅增加至7400戶,較年初新增超2000戶,增速達37.7%。這一串串數字背后,是無數小微企業因獲得金融支持而煥發的勃勃生機。
惠州市某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在談及惠州中行提供的貸款支持時,難掩內心的喜悅與感激:“真沒想到,中行的貸款那么快就到賬了,對我們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場‘及時雨’。有了這筆資金,我們對未來發展的信心也更足了。”
這家企業從深圳遷址至惠州信利康樂創城智慧產業園后,因新廠房購置與裝修需要大量資金,致使企業流動資金一度緊張。關鍵時刻,惠州中行通過走訪調研,敏銳地覺察到了企業的困境,立即組織業務骨干第一時間上門調查經營情況,切實了解客戶的需求,最終為企業推薦了“惠制造”貸款方案,成功投放了1000萬元授信貸款,解決了企業廠址搬遷的“疑難”問題,也為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如今,該企業生產經營步入正軌,營業收入穩步增長。
惠州中行深知小微企業在融資道路上的不易,因此始終將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視為己任。該行緊跟國家政策導向,將首貸業務作為服務小微企業的重要抓手,積極為首次申請貸款的企業提供金融支持,讓金融的溫暖與力量惠及更多小微企業。同時,該行還大力推廣無還本續貸政策,通過“中銀接力通寶”等創新產品,以及引導客戶利用“轉貸基金”進行轉貸,有效緩解了企業的還款壓力,讓資金在企業內部實現良性循環,進一步激發了企業的生機與活力。
據統計,今年前8個月,惠州中行已累計為157家首次申請貸款的小型微型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發放的貸款總額達到4億元,較去年同期有顯著增長;累計發放無還本續貸金額5.8億元,惠及141家經營主體,有效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為他們的穩健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提升融資便利度方面,惠州中行同樣不遺余力,不僅深耕傳統線下服務,滿足企業的多樣化需求,還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推廣線上普惠產品。這些產品以其手續簡便、快捷高效的特點,贏得了眾多小微企業的青睞。截至8月末,普惠金融線上業務貸款余額36億元,較年初新增約5.8億元,增速達18.49%。
跨境金融
融通全球 助力企業“揚帆出海”
跨境金融的脈動,正深刻影響著實體經濟的每一個細胞。惠州中行作為這一領域的積極參與者,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助力著實體經濟與全球市場的深度融合。
惠州中行緊密貼合地方經濟發展脈搏,特別是在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及惠州“雙區”建設的征程中,精準捕捉企業需求,通過優化服務流程、擴寬融資渠道等措施,實實在在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助力外資、外貿企業的穩健經營發展。利用中國銀行的全球化優勢,惠州中行精心設計了多元化的跨境融資解決方案,不僅拓寬了企業的融資渠道,還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加速轉型升級的步伐。在今年6月,惠州中行為一家當地制造業領軍企業成功辦理了跨境融資業務1億元,有效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
惠州中行認真落實監管部門要求,開展匯率風險管理“企業宣教全覆蓋”活動,通過舉辦線上線下宣講會,一對一上門輔導,做好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的服務工作。同時,加大外匯套保“首辦戶”的拓展力度,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匯率保值授信支持,建議適配的遠期、掉期和期權等套期保值產品,全力支持企業匯率避險行穩致遠。截至目前,該行當年累計辦理人民幣與外匯衍生簽約量超20億美元,外匯套保率穩步提升至35%,新增外匯套保首辦戶39家。
此外, 惠州中行充分發揮跨境金融服務優勢,積極搭建跨境金融服務平臺,推出一系列優化個人跨境支付服務的舉措。今年2月,惠州中行成功落地了“跨境理財通2.0”,實現了優化準入條件、拓寬試點范圍的全面落地,不僅更好地滿足了市民跨境投資的需求,提升服務體驗,還促進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同時,該行還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優化境外來華人員支付便利性的工作要求,主動尋求合作機會,在惠東縣某酒店合作設立外幣現鈔代兌點,為境外人士和本地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貨幣兌換服務。
“遇到外匯業務問題,我們在偏遠地區,想要專業、高效的金融服務,太難了!”在博羅縣石灣鎮,一個從事進出口業務的小企業主表示。隨著該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外貿易和投資活動日益頻繁,對于外匯金融服務的需求也愈發迫切。
為貫徹落實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普惠性,進一步提升縣域地區跨境金融服務質效,助力縣域地區涉外經濟健康發展,惠州中行在博羅縣、龍門縣、大亞灣區設立了“外匯業務直聯點”。這些直聯點充分發揮“前哨陣地”“服務站點”和“溝通橋梁”的作用,不僅提供外匯業務咨詢、跨境業務辦理等服務,還配備了專業的外匯業務專員和先進的設施設備,確保企業能夠享受到高效、專業的外匯服務。同時,直聯點還與屬地外匯管理局建立了雙向直聯機制,實現問題快速響應和解決,為企業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跨境金融服務體驗,讓縣域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更便捷的辦事流程和更優質的金融服務,為惠州市涉外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落實落細金融“五篇大文章”,多維度、深層次地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是惠州中行持續探索的焦點。未來,該行將緊密圍繞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使命,不斷增強金融供給和金融服務的深度與廣度,為構建更加繁榮、綠色、可持續的經濟體系貢獻“中行智慧”與“中行力量”。
惠州日報記者伍磊
通訊員廖金燕
圖片由惠州中行提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