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三步走”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提質增效
惠城中心區廚余垃圾100%無害化處理
“你好,我們是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的網格員,請履行物業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安排人員在桶邊對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督導。”在惠州市區江北江灣南岸小區,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工作人員耐心地與物業小區管理人員溝通,發放垃圾分類宣傳資料,講解《關于進一步明確各物業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職責告知書》和相關法規條例。
垃圾分類是關系民生的“關鍵小事”,也是成就綠色發展的“生態大事”。
今年以來,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采取了“三步走”措施:督導物業小區落實垃圾分類管理責任、嚴格監管中轉站進站垃圾、加強商戶落實“門前三包”的宣傳引導,進一步推進了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提質增效。今年1月至9月,惠城中心區共收運處理廚余垃圾約45500噸,已實現100%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標志著垃圾分類工作正穩步向前發展,分類率呈現持續上升的良好態勢。
環衛所工作人員向商戶宣傳垃圾分類。
走好第一步:督導檢查
物業管理單位落實桶邊督導職責
物業小區是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前沿陣地。
《惠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5月1日起施行。根據《辦法》規定,住宅小區實行物業管理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由物業管理單位負責。為強化物業小區垃圾分類工作,明確職責與提升投放準確率,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于5月中旬攜手市、區兩級城管執法部門,共同制定并正式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惠城中心區域廚余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通知》與《關于進一步明確各物業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職責告知書》。
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有關負責人指出,根據近年來垃圾分類的實施情況,居民將餐廚垃圾直接與其他垃圾混合投放,已成為當前物業小區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中面臨的一大難題。為此,新出臺的兩份文件的實施,進一步強化了物業小區垃圾分類的工作基礎。通過各部門的緊密配合與協同努力,解決居民在投放廚余垃圾時遇到的困難,從而有效提升前端垃圾分類的準確率。
走進市區南湖花園,處處干凈整潔,這里設置智能垃圾分類屋和四分類垃圾投放點,居民自覺地將垃圾投放在相應的桶點。該小區物業主任李慶磊介紹,現在物業工作人員每天早上7~9點、晚上7~9點,在投放點向小區住戶科普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加深居民對垃圾分類方式的了解。目前,該小區每天約收集廚余垃圾200公斤,較之前有較大的提升。
“除了前期動員物業要依法履行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外,我們不定期在早晚進行督導檢查物業是否落實桶邊督導責任,并聽取居民的反饋意見。”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麥地環衛所副所長白興勇告訴記者。
2023年11月起,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在市區12個環衛所所轄區域內28個小區開展餐廚垃圾收運試點工作。如今,廚余垃圾定時定點收運示范小區54個,并逐步在擴大示范小區收運范圍。
江灣南岸是廚余垃圾定時定點收運示范小區之一。記者看到,小區出入口顯著位置都張貼著垃圾分類宣傳海報,營造出濃厚的氛圍。小區居民陳女士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小區物業經常在桶邊進行廚余垃圾分類的宣傳,并且明確廚余垃圾有專門的車輛前來收運,打消了大家的顧慮。
“垃圾分類也沒想象中那么難堅持,有個垃圾桶專門裝廚余垃圾就行了,操作方便。”陳女士笑著說。
此外,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通過《關于進一步加強惠城中心區小區住戶生活垃圾收集費管理的通知》,將垃圾收集費的返撥與物業小區垃圾分類工作有效掛鉤。該通知明確,物業小區生活垃圾收集費的返撥標準為每戶每月3.5元,但物業服務公司或清潔公司等單位在申請核撥小區住戶生活垃圾收集費的同時,須對小區內住戶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送工作承擔相應的責任,制定垃圾分類管理制度,建立生活垃圾“四分類”臺賬,明確清運量、運輸時間和去向等。
走穩第二步:嚴格把關
專人蹲點中轉站檢查收運車輛
“你好,在垃圾進中轉站前,讓我檢查看看,不得混裝混運垃圾。”日前,在市區橋西的一處中轉站,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橋西環衛所網格員鐘海明仔細地檢查小型生活垃圾收運車輛內的垃圾。
今年5月以來,為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優化收運體系,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各環衛所對中轉站進站垃圾、垃圾收運車輛進行專人蹲點檢查監管,明確告知垃圾收運工人不得將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及建筑垃圾等運進垃圾中轉站。同時,對不符合進站規定的垃圾,進行勸離并告知正確垃圾傾倒地點。“經過這幾個月的檢查、宣傳,混投混運的成袋廚余垃圾明顯減少。”鐘海明說。
垃圾通過嚴格監管進入中轉站,也倒逼著物業小區必須將廚余垃圾交給專門的收運公司。截至目前,三家餐廚垃圾收運公司與廚余垃圾產生單位共簽訂收運協議1105份,其中9月份新增309份。
居民在前端有序地進行垃圾分類,惠州中端的垃圾收運體系也在不斷完善。
目前,惠城中心區針對廚余垃圾共配有專用運輸車輛35輛,采取定時定點的收運方式進行收運。今年1月至9月共收運處理廚余垃圾約45500噸,已實現100%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廚余垃圾分類率處于逐步上升階段。
可回收物方面,配有可回收物專用運輸車輛5輛,采取預約上門和微信小程序的回收方式,今年1月至9月共收運可回收物約5836.5噸。
有害垃圾方面,目前有害垃圾統一由市場化公司負責收運并分類暫存,采取預約上門的回收方式收集,今年1月至9月共收運有害垃圾約42.18噸。
大件垃圾和園林綠化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今年1月至9月共收運了大件垃圾和園林綠化垃圾約4467.17噸,提高了市容環境衛生質量,有效緩解了生活垃圾的焚燒壓力。
走實第三步:發動宣傳
踐行垃圾分類落實“門前三包”
5月以來,每天中午(12:00~13:00),晚上(18:30~20:30),隨著一陣悅耳的鈴聲響起,橋西街道的居民們就知道,生活垃圾分類員來上門服務了,大家便紛紛拎起已分類好垃圾投入搖鈴車內垃圾桶。
據悉,為滿足轄區居民、商戶的實際需求,橋西環衛所對特定的片區實行“三定”(定時定點定人)上門收運垃圾工作,日常由工人搖鈴定時定點上門收運垃圾。
“門前干凈了,生意也更興隆。我們將積極配合環衛管理,以實際行動維護好自家門前的市容環境,自覺地進行垃圾分類。”在步行街一經營奶茶店的商家表示。
據悉,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發動12個環衛所將垃圾分類與“門前三包”相結合,發動轄區超1.8萬沿街商鋪自覺維護門前衛生、規范門前秩序、愛護門前公共設施,同時,引導廣大商戶定時規范投放垃圾。
“我們在走訪商鋪,宣傳垃圾分類、‘門前三包’時,也要求轄區內餐飲商戶將廚余垃圾交給餐廚垃圾收運公司。”江北環衛所有關負責人說。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各環衛所還加強與街道聯動,深入轄區內餐飲企業、單位食堂、物業小區等重點場所,對廚余垃圾的分類、收運情況進行檢查,并向場所負責人詳細講解廚余垃圾收運規定和要求。對于達成收運協議的場所,現場與收運公司進行簽約,明確雙方責任和義務,確保廚余垃圾收運工作高效、有序進行。
以橋西街道為例,8月26日至9月6日期間,橋西環衛所、南門環衛所、麥地環衛所與橋西街道辦事處聯動深入轄區內62家餐飲企業、單位食堂等重點場所,發放《關于惠州市惠城區餐廚垃圾實行統一收運處置的通告》57份,已有49家達成收運協議的場所,現場與惠分類公司進行簽約。據餐廚垃圾收運公司反饋,已對29家餐飲企業進行廚余垃圾收運,現每天共計新增收運重量約為2450kg。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通訊員劉隸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