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文旅深度融合,惠州越來越受年輕人追捧
歷史與時尚交融 好玩好吃好有趣
上榜年輕人最想去旅游的城市、2023年引進超7萬青年人才、今年1~8月累計接待游客超2900萬人次……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和追捧。
充滿青春魅力的惠州,是一座擁有逾千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是一座山環水繞、河海奔騰的美麗城市,更是活力四射的休閑都市。在這里,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每一瞬間都在孕育傳奇書寫精彩。
愛樹·觀湖書院,游客透過落地窗180度觀賞全景湖光,在日出日落間感受時光流逝。
城市文化魅力四射
北宋紹圣年間,蘇東坡寓居惠州兩年八個月,留下“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動人詩篇,東坡寓惠文化也成為惠州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在惠州蘇東坡祠內,有歷經風吹雨打仍保存完好的東坡井,還有三賢祠、思無邪齋、東坡居室、遲蘇閣、娛江亭、松風亭。現在的蘇東坡祠,成了嶺南保護、傳承、弘揚東坡文化的重要場所,吸引了大批游客來到惠州,感受惠州的文化魅力。
距蘇東坡祠不遠,是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水東街,穿著時髦靚麗的年輕人熙熙攘攘,網紅茶飲“0752”門口排起長隊;曾經的老廠房搖身一變成為黃家塘文創街區,每到節假日“752藝術倉”和“野島文化生活社區”就上演特色集市、藝術展、音樂會等不同主題的活動,成為年輕人的網紅打卡地;33號青年公路街區創意滿滿,滑板、涂鴉、攀巖等潮流文化隨處可見,這里還不定期舉辦音樂派對、涂鴉藝術節、動漫嘉年華、電競比賽等活動,是惠州青年文化生態圈。
今年國慶節期間,水東街美食嘉年華吸引眾多市民游客。惠州日報記者黃鑫威 攝
“漫步惠州西湖蘇堤,流連老街深巷,惠州的一物一景無處不流溢著文化。”來自福州的游客朱覓說。
500年前,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被惠州西湖風景吸引,在祝屋巷購產筑屋,為惠州留下一段歷史佳話。如今,曾經殘舊斑駁的老街區,隨著多家文創團隊的進駐和文創業態的涌現,正漸漸蝶變為一張新的城市名片。逛逛老街,吃美味小吃,在文化氛圍中感受的是美好生活,匯聚的是城市活力。
匯聚于此的惠州老字號餐飲品牌也乘街區升級改造的東風,將檔口升級成三層帶落地玻璃窗的“文藝店”,面向年輕消費者講好惠州美食故事。新進駐的文旅團隊,更是讓街區成為年輕人的聚集地。在精品餐廳“五合院”,年輕人肆意地享受咖啡與閱讀時光。在愛樹·觀湖書院,游客透過落地窗180度觀賞全景湖光,在日出日落間感受時光流逝。在文創店里,以“祝枝山”為主題的文創產品琳瑯滿目。
“惠州是一座有新有舊的城市。”在小紅書上,一位博主這樣寫道。這也印證了《城市畫報》的評價:在老城區看見年輕人的創業小店,在新城區也能回望老城發展的歷程,處處能感受惠州自帶的一份“故事感”。
歷史與時尚交融的惠州,孕育了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讓年輕人滿懷憧憬。
美景美食出圈出彩
“這里是朱一龍主演電影《負負得正》的拍攝地。”“惠東港口情人堤值得打卡!”在社交媒體上,打卡影視劇拍攝地已成為不少年輕人來惠州旅游的新玩法。
惠州景色迷人,是一座“天然的影棚”。近年來,惠州從機制、機構、隊伍等方面入手,吸引90多個劇組在惠拍攝,如電視劇《追光的日子》、電影《穿過月亮的旅行》等。
王源主演的《追光的日子》播出后,直接帶火了惠州巽寮灣金銀灘、東江沙公園等多個取景地。惠州也加足火力,挖掘影視劇消費潛力,設置線下影視劇打卡點,吸引游客打卡拍攝分享到抖音、微信及微博等平臺贏取旅游紀念品。數據顯示,該劇帶動惠州文旅消費約18億元。
《追光的日子》同款打卡點 烏山頭綠道。
“《錯位》《要久久愛》等電視劇都非常好看,被電視劇‘種草’來到惠州,真的不虛此行,太舒服太松弛了。”來自廣西南寧的游客周錦說。
吸引年輕人來惠的,并非只有美景,美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傳統的客家釀豆腐、梅菜扣肉、“阿嫲叫”、橫瀝湯粉,到創新的海鮮佳肴、甜品小吃,年輕人直呼“吃得過癮”。
為推廣惠州美食文化,推動“旅游+美食”深度融合,打造“好吃在惠州”美食品牌,今年國慶至明年1月,我市舉辦“嶺南好味道·好吃在惠州”美食品牌系列活動,評選出一批有特色、品質高、口碑好、體驗優、最受市民游客喜愛的美食,打響“好吃在惠州”美食IP,以美食為牽引帶動文旅消費熱,推動惠州餐飲消費提檔升級,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潛力。
市政協委員盧修學建議,促進惠州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以優質的文化體驗擦亮惠州城市名片,增強惠州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而城市IP的打造,是一個與時俱進、變化創新的過程。盧修學表示,針對不同宣傳平臺用戶的特點,策劃不同的宣傳內容,升級打造城市IP及文旅立體宣傳矩陣,提升惠州影響力。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