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杜林文學作品展陳室在平海揭牌
為惠州首個作家作品展陳室,全面展示杜林文學成就
人物簡介
杜林生于惠東縣平海鎮葫角村,先后在平海公社和惠東縣交通部門工作,1998年加入省作家協會,200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是惠東縣第一位中國作協會員。杜林勤奮創作,筆耕不輟,以家鄉平海的人文風情為素材,堅持業余文學創作60多年,寫就《代代人生》《初春》《傻人有福》《南飛雁》《疍家女》《沉吟集》《杜林詩詞選萃》等長篇小說、詩詞集7部著作,還有兩部遺作待出版。
10月18日上午,杜林文學作品展陳室在惠東縣平海鎮平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三樓揭牌,這是惠州首個作家作品展陳室,展示中國作家協會原會員、已故平海籍作家杜林(1937~2020)生平事跡和作品。
記者了解到,杜林生于惠東縣平海鎮葫角村,先后在平海公社和惠東縣交通部門工作,1998年加入省作家協會,200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是惠東縣第一位中國作協會員。杜林勤奮創作,筆耕不輟,以家鄉平海的人文風情為素材,堅持業余文學創作60多年,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寫就《代代人生》《初春》《傻人有福》《南飛雁》《疍家女》《沉吟集》《杜林詩詞選萃》等長篇小說、詩詞集7部著作,還有兩部遺作待出版。
杜林半身雕塑。
杜林的代表作、以惠東平海為背景的長篇小說《代代人生》,耗時11年創作而成,分上中下三卷,全書共108萬字,于1996年7月正式出版,講述了南海邊一群青年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的人生經歷,故事以就業和愛情兩大人生主題貫通全篇,反映不同社會、不同年代的社會風貌、道德觀念、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乃至工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的變化,可以說是當代海濱小城的生活史、風俗史,被譽為“嶺南生活的恢宏畫卷”收入“粵人文庫”永久收藏。2001年11月,中國作家協會曾在巽寮灣為杜林長篇小說《代代人生》舉行研討會,2007年,這部長篇小說又被中國現代文學館永久收藏。
去年10月,市作協在平海舉辦杜林逝世三周年紀念活動,會中有作家提議設立杜林文學作品展陳室。懷著對杜林文學創作精神的敬重,平海社區接受了該建議,并得到平海鎮政府支持,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杜林文學作品展陳室。
在當日的揭牌儀式上,惠州市、惠東縣作家代表,惠東縣、平海鎮文化界代表等,與平海鎮、平海社區工作人員,為杜林文學作品展陳室揭牌,并參觀展陳室,交流文學心得。
展陳室內,杜林半身雕像矗立顯眼位置,杜林已出版的各種文學作品、書法作品等一一展出,獲獎證書、作品收藏贈書、報紙相關報道等資料也展陳其中,全面展示杜林文學作品成就。
杜林文學作品展覽。
“我們深切緬懷杜林先生,就是要學習、傳承杜林先生熱愛文學,鍥而不舍的創作精神。”市作協主席陳雪說,長期以來,杜林除做好本職工作,還堅持業余文學創作,他熱愛故鄉,謳歌人民,反映人民生活,深耕這方養育自己的水土,不斷深挖身邊鮮活的題材,寫好最熟悉的人和事,從而講好家鄉故事,推動當地文學的發展,以文學的力量賦能鄉村振興。
平海鎮黨委委員劉靜靜表示,杜林對文學創作以及背后的重要社會問題進行探討,針對建設社會主義新漁村創作出優秀文學作品,為平海文學創作樹立了標桿,對惠州小說創作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
惠東縣政協文史研究員、平海鎮平海社區黨委書記汪潔表示,他與杜林亦師亦友,杜林用一生的時間在“爬格子”,嘗盡了寫作路上的甜酸苦辣,卻無怨無悔,直至去世,尚有兩部小說手稿待出版。汪潔表示,杜林文學作品展陳室設立后,將免費開放給群眾參觀閱讀,并配合閱覽室開展讀書交流等活動,打造平海社區的文化名片。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