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以高質量數據匯聚及數字化技術賦能基層治理
基層治理加“數”開辟“智治”新境界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劉豪偉 林麗娟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民眾感知公共服務效能和溫度的“神經末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信息是國家治理的重要依據,要發揮其在這個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全域數字化時代,數字化技術、數字資源在基層治理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織密下面“一張網”,破解基層面臨的上面“千條線”難題;一網共享降本增效,“小馬”也能拉動“大車”;提前感知矛盾態勢,協同快速精準化解風險,甚至推進“未訴先辦”“未呼先為”……
在惠州,借助高質量數據匯聚及數字化技術,各級政府及部門將互聯網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優勢“釘”進了基層治理領域,基層治理加“數”的生動實踐在惠州處處可見,破解著傳統治理方式面臨的一個又一個“痛點”“難點”,不斷開辟惠州“智治”新境界。
數字加持
智慧治理平臺重塑基層治理鏈條
“鏡頭拉大點,再結合熱成像看看,學校上空提示的警報是什么?如果是熱氣、云霧干擾引起的警報,就過濾掉;如果是異常的,馬上通知網格員!痹诨蓐枀^三和街道綜合治理指揮中心,現場負責人提醒大家注意屏幕上的“報警”。
這是惠陽區三和街道智慧治理平臺的“效力”。該平臺由視頻監控、預警、大屏一張圖展示以及業務系統模塊四大部分構成,借助64個高、中、低空AI鷹眼,一屏匯聚該街道各項基礎數據,并融合街道三維實景進行統攬,實現對全域風險提前感知、及時處置。
從2019年惠陽區淡水街道探索建設全市首個鎮街級智慧治理平臺開始,多個街道(社區)紛紛將智慧治理平臺作為“利器”,啟動了基層治理的數字化升級。其中,鎮街級已建的智慧平臺不約而同地向著“一屏統攬、一網全管、一鍵調度”方向發展。
智慧治理平臺的應用一舉打破了傳統的基層治理鏈條!耙郧巴潜粍臃磻,處置問題存在滯后性,面對一些反復出現的問題如亂擺亂賣,傳統的人海戰術或持久戰都難以持續,不同部門間的聯動也不那么容易,有時候得靠‘刷臉’才能推進!币唤值谰C治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數字技術加持下,基層治理鏈條得到了“重塑”。特別是在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機制創新上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
——“小馬”拉動“大車”。淡水街道常住人口多、人口密度大、“三小場所”多,綜合治理環境復雜,治理難度大。據統計,2021年,淡水街道以不足1000名各級各類行政人員的人力,服務65萬名常住居民,還接住下放的200余項行政處罰權和43項公共服務事項。借助智慧治理平臺,淡水街道線上線下高效融合協同,實現了從公共安全預警到各類執法事項監督的高效治理,破解了小販反復占道經營、工廠偷排污水、孩子河道野泳、泥頭車跨區非法傾倒垃圾等傳統手段無法有效持久治理的難題。
——“清單”變為“訂單”。潼僑位于仲愷高新區,是惠州電子信息產業重鎮,外來人口多。此前,出租屋領域存在治安案件多、安全隱患多、租客管理難等問題。潼僑鎮借助“數智潼僑”智慧平臺構建了常規問題訴求“135”解決機制,網格員將自身無法解決的居民訴求“清單”及發現的問題在平臺“下單”,平臺快速“叫”來相關部門協同高效處置,推動基層治理精準且高效。
以此前問題高發的牛墩街出租屋片區為例,今年以來該片區實現了盜搶警情零發生、消防安全警情零發生,一般性矛盾糾紛化解率100%,為出租屋群體辦實事解難題16件。
平臺賦能
依托數字化平臺實現協同聯動
實現真正的協同聯動是基層治理中快速響應、高效處置的關鍵所在,也是數字化升級的主要目標。當前,依托數字化平臺,惠州以需求為牽引,在推動部門內部之間與跨部門、跨領域的協同聯動上開展了積極探索。
去年一個午夜時分,市區西枝江大橋上演了一場“生死救援”:市公安局110報警服務臺通過可視化指揮調度平臺巡查發現一男子在橋上處境危險,隨時有可能墜江,服務臺立即向周邊執勤警力下達救援指令。僅僅2分鐘,附近巡邏警力到達現場,隨后河南岸派出所、水上派出所等警力依次增援到位,成功救下該男子。
這是我市“情指行”一體化警務運行機制借助可視化扁平指揮調度平臺,服務基層一線實戰的生動案例。
在惠州市公安局110接報警大廳,相關負責民警介紹,該平臺不僅在公安內部協同高效,通過與12345聯動,也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階段。
今年,“惠云眼”在執行任務時,“順路”發現某路段有一堆建筑垃圾擋住了道路,立即拍照留痕,并自動供單到12345平臺,經核準后通知相關部門進行處理反饋,實現了“未呼先為”“未訴先辦”,破解了以往基層治理“被動響應”、處置存在滯后、監管存在空白等難題,同時也實現單次低空飛行效能最大化。
“惠云眼”項目是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去年啟動的項目,集無人機、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先進技術于一體,在民生和政務側探索開展應用示范工作。“‘惠云眼’與12345的高效聯動,在社會治理領域將發揮更大作用!笔姓⻊辗⻊蘸蛿祿芾砭謹底只l展科相關負責人介紹,“惠云眼”著重突出“一次采集,多次共享”的數據復用,滿足不同部門的同質化需求,避免重復采集和投入。
例如,針對市生態環境局在高速公路環境治理過程中與市交通運輸局存在共性需求,平臺集約復用2023年12月13日至2024年3月27日高速公路影像數據940份,共享至市生態環境局,實現資源資金有效節約,并提升治理效能。
至今,該平臺已將高清影像圖向全市32個市直部門以及24個縣區部門共享,服務市“百千萬工程”指揮辦、市應急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等64個部門單位100余個場景。
今年,“惠云眼”入選全國首批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
迭代升級
跨部門數據協同治理形成全閉環管理模式
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兑庖姟分赋觯鶎由鐣卫砩婕叭恕⒌、事、物、情、組織等諸多復雜要素,會產生海量數據信息,其治理難度與民眾訴求交織疊加。這就需要運用現代技術力量,實時掌握和分析基層社會運行規律與需求、政府治理舉措與成效、社會矛盾與風險,并進行可量化可觀測的管理與回應。
如果說借助各類智慧平臺、智慧系統,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協同和跨部門、跨層級聯動,推動及時響應、高效處置是基層治理數字化升級的第一階段,那么惠州在基層治理數字化升級上的探索已更深一步。
高質量數據資源的匯聚是支撐基層治理數字化升級的重要根基。為打牢這個根基,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多措并舉,推動公共數據“應匯盡匯”。包括印發《惠州市公共數據管理實施細則》《惠州市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公共數據管理工作指引》等系列文件,指導各級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提升數據質量,促進數據共享開放和開發利用;還聯合市委編辦、市司法局開展市政府部門職能清單和數字資源清單梳理審核工作,摸清數字家底。
目前,我市已完成第一批20個部門清單審核和啟動第二批10個部門清單梳理工作。截至10月底,市“一網共享”平臺已歸集資源目錄9429類,歸集數據超68.23億條,開放數據集5661個。
在數據匯聚的基礎上,該局初步探索出以需求為牽引,充分發揮首席數據官制度優勢,協同首席數據官單位共建各類基礎庫和專題庫,實現各類應用場景落地。
例如,針對低保群體補貼發放手工管理認定不精準、信息核對不全面、入戶調查不翔實等問題,市民政局會同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推動建立社會救助專題庫,依托市“一網共享”平臺匯聚民政、公安、衛健、人社、公積金、自然資源、市場監管7個部門44類數據資源,通過數據多維度綜合比對分析,將篩選出來的存疑信息提供給民政部門核實。至今,累計比對出存疑數據約2000條。
“這是非常龐大的數據,傳統手工管理的模式下,民政部門和基層工作人員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逐個核查,不僅工作量大,而且信息更新不及時,容易出錯。通過社會救助專題庫的賦能,大幅減少因跨區域、跨部門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重復低效工作,為基層減負的同時,在市統建平臺上分析核驗共享數據,也保障了數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在市“一網共享”平臺,全市累計完成數據共享訂單超4600個,接口調用超8.6億次,落地了社會救助、失業金申領、商事登記、學籍申報等多個應用場景。
與此同時,各智慧平臺的功能也日益完善。例如,淡水街道就自籌設備,探索推進“惠瞳”人口檔案管理系統,構建空間感應圈,全面感知人、車、物等基礎治安要素,將傳統的平面巡查轉變為全方位、立體式的三維感知體系,實現了巡查覆蓋無死角和公共服務、社區治理、綜合執法、應急處置等工作管理可視化,一線巡查與執法時長縮減近40%。
隨著基層治理數字化的迭代升級,多個端口輸入信息、一個平臺集成資源、一套系統指揮協調、一個端口輸出政策的全閉環管理模式日漸成型。
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市將堅持以需求為導向,注重實效,激發公共數據共享開放動力,構建起基層社會治理的“數字全景圖”。同時,推動我市各類智慧平臺標準不統一、數據不能完全互通共享、基層設施重復建設、基層數據多頭報送等問題解決,精準解決百姓“急難愁盼”問題和基層人員面臨的“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難題,不斷提升基層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隨著基層治理效能持續提升,一張智慧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藍圖正在惠州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