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全域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
鎮容鎮貌展新顏 文旅融合煥活力
驅車駛入博羅縣橫河鎮,映入眼簾的是嶺南風情濃郁的標志牌,小河潺潺繞鎮流,田野平坦綠油油,一座清新干凈的小鎮畫卷徐徐展開……
在全面推進“百千萬工程”城鄉環境治理工作中,惠州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全域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進一步優化城市管理,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鄉品質,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助力農文旅發展。
橫河鎮的綠美生態小公園。
鎮容鎮貌
人居環境細梳妝,鄉村蝶變煥新顏
記者日前走進橫河鎮改造后的集貿市場,只見市場周邊煥然一新,沒有出店經營、占道擺賣、亂堆亂放等問題,農貿市場周邊市容環境整體水平明顯提升。“以前很多垃圾堆放,還有違建擠占道路,看上去很不美觀。”橫河鎮居民張伯回憶說。
橫河鎮是廣東省第二批“百千萬工程”典型鎮。今年以來,在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博羅縣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指導下,橫河鎮大力推動鎮容鎮貌整治,通過垃圾清理、亂搭亂建整治等系列有力組合拳,實現橫河鎮的美麗蝶變。
拆違治亂,鎮容煥新。橫河鎮通過開展專項整治,著力打造干凈、整潔、宜居、有序的人居環境,各社區重點針對房前屋后亂堆亂放、亂搭亂建等問題開展集中整治行動,清理圍擋、違法廣告牌等,整治亂堆亂放垃圾上千處。
與此同時,該鎮廣泛宣傳發動,通過全方位、多形式加強環境整治宣傳教育,提升群眾對鎮容鎮貌整治的正確認識。一方面發動志愿者、寒暑假返鄉大學生等力量,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另一方面,組織黨員干部發放宣傳材料,并通過各村(居)大喇叭、微信群、LED顯示屏、公告欄等多種渠道,廣泛傳播做好鎮容鎮貌整治的重要意義,引導群眾積極參與。
橫河鎮還不斷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人居環境質量。如今走在橫河鎮,只見寬敞的柏油路面、整齊的門頭招牌、靚麗的鎮村風貌,小鎮換新顏,更具嶺南韻味。
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如今,位于橫河鎮新建市場的公廁,地面墻面貼上的瓷磚閃閃發亮,洗手池、沖水便池等設施俱全。
與此同時,該鎮擁有設計轉運能力50噸的垃圾中轉站,各村和鎮上收集的生活垃圾都運到垃圾中轉站,經壓縮處理再轉運至縣城垃圾焚燒廠處理,實現村鎮垃圾日產日清,保持全鎮環境衛生整潔有序。
夜經濟
規范流動攤販經營,“煙火氣”更有“文明味”
放眼橫河鎮,鎮容環境干凈整潔有序,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現在走在鎮里,地上的垃圾少了,河道更干凈了。”近日,橫河鎮的群眾看著煥然一新的鎮容鎮貌發出由衷的感慨。
隨著鎮容鎮貌整治的深入開展,此前雜草叢生的荒地,搖身變成濱水公園。站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放眼望去,顯崗水庫的旖旎風光一覽無余,讓人心曠神怡。
“這個公園鋪設了草皮,完善了路燈、廁所等配套設施,剛建好我就帶著家人過來玩了,傍晚微風吹拂,特別舒服。”正在公園散步的張伯邊走邊與鄰居聊天。
濱水公園夜晚,更是熱鬧非凡,各種攤位一字排開,特色小吃、手工藝品、娛樂項目等,吸引群眾前來游玩,濃濃“煙火氣”點燃橫河“夜經濟”活力。
接下來,該鎮將持續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重點任務抓緊抓實,集中攻堅解決問題突出的環境衛生“黑點”,確保鎮容村貌顯著提升,為打造美麗圩鎮省級示范樣板鎮,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奠定堅實基礎。
鄉村旅游
風貌提升助力打造綜合性旅游目的地
推進惠州城鄉市容市貌提升,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
徒步騎行,游覽鄉村風光,體驗畬族文化……每逢周末,博羅縣橫河鎮人頭攢動。今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的重要部署,橫河鎮是連接羅浮山與南昆山的樞紐。該鎮深化“民宿+”產業融合,打造綜合性旅游目的地,讓鄉村有人來、有事干、有錢賺。
在橫河鎮下河村,從村口往里延伸,不到3公里就有5家民宿、6家農家樂,農旅融合發展勢頭良好。下河灣民宿沿河而建,竹林下溪流潺潺,生態環境優美,吸引很多深圳、廣州的自駕游客帶著孩子前來游玩。
橫河鎮郭前村被顯崗水庫環繞,風景秀美。投資商看上了郭前村上良村民小組的環境,采用村企合作的模式在這里打造了上良民宿,不僅讓村民的閑置房屋得到更好利用,還讓村民有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也讓農特產品插上了旅游的翅膀,變身旅游產品,提升附加值、拓寬銷路。
得益于干凈整潔的鎮容鎮貌,越來越多的民宿出現在橫河鎮。它們或依山而建,隱于林間;或傍水而居,映于湖光,來自大灣區的游客們在橫河感受到“歸園田居”的詩意。
為推動鄉村旅游發展,橫河鎮充分盤點山河湖庫、閑置用地、古村落等現有資產資源,主動對接四季文旅等優質企業,推動百歲山小鎮、橫河谷升級改造及沙上古村落改造等項目落地見效。
今年6月,惠州提出在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規劃建設中國最美旅游公路,總里程約218公里,該公路涉及橫河段約23公里。
為此,橫河鎮全力推動X223線、S254線升級改造,對最美旅游公路沿線的村容村貌開展整治,拆除屋頂鐵棚等亂搭亂建,并持續推動農房風貌提升。同時,將文化元素融入道路改造,提升道路兩側廣告牌品質。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愿景正在博羅橫河變為現實。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