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全市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現場會發言摘登
凝聚發展合力 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更大成效
在12月26日至27日召開的全市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現場會上,相關縣、鎮、村、單位作了典型發言,介紹推進“百千萬工程”、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農房風貌提升、托管幫扶等工作的做法及成效。大家互相學習經驗做法,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凝聚發展合力,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更大成效。
■博羅縣委書記周耿斌:
提速建設千億級高質量發展強縣
今年是“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推進、實現全面突破的關鍵之年。博羅縣聚焦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全力以赴推進“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著力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作出示范。今年1~9月,GDP615.8億元、增長4.1%。在賽迪百強縣中排第66位,較上年提升3位。
“1~11月引進項目224宗,總投資420.1億元!敝芄⒈蠼榻B,博羅通過“八個一”工作機制實施“鏈長制”,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預計全年四大主導產業規上工業產值1450億元,產業集聚,成效明顯。博羅產業園區引進項目135宗,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315.08億元。1~11月,全縣供地新動工項目32宗、新投產項目31宗。
博羅以引領區建設為重要抓手,規劃建設縣域副中心,簽約建設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博羅實驗學校,組建羅浮山文旅集團,最美旅游公路博羅段預計明年3月底完工。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推進縣城補短板強弱項52宗項目建設,發行39億元專項債券,動員社會各界捐資捐建累計超3.27億元。
博羅認真落實市委“抓兩頭促中間”要求,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截至目前,131個美麗圩鎮項目已開工130個;預計今年村集體收入超20萬元的行政村達316個,占比95.5%;成功舉辦2024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產銷對接活動;以集成式改革為牽引,深化以“三變五合”為核心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專項改革;實施31宗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總投資38.88億元。
■龍門縣委書記劉洪添:
開創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
今年以來,龍門縣堅持把實施“百千萬工程”作為推動縣域發展的總抓手,舉全縣之力開創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
“建強產業園區,致力打造6個百億產業集群!眲⒑樘斫榻B,今年1~11月,全縣引進項目56宗,總投資138.86億元,落地項目42宗,總投資77.52億元,工業投資完成44.45億元,增速全市第一。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方面,龍門縣取得新突破。劉洪添介紹,全國名校中山紀念中學全面托管幫扶龍門縣高級中學,全國名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全面托管龍門縣總醫院,示范帶動全縣教育、醫療水平整體提升。完成縣城古城街區改造,打造未來社區試點2個,全力創建兒童友好城市。獲授“一星平安鼎”,群眾安全感連續11年全市排名第一。通過全域建設美麗圩鎮,城鎮面貌、功能品質明顯改善。
龍門縣高標準推進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率先開建最美旅游公路(龍門段)154公里。實施首期建筑藝術計劃,改造“三村一廠一線”。“一湯一策、一宿一方案”升級打造森林溫泉康養高端品牌。同時,探索“長灘模式”“水口模式”整村改造空心村等。
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效凸顯,探索建立縣鎮村組四級統籌機制,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穩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見效……龍門縣集成式改革縱深推進,下一步將搶抓引領區、新型城鎮化試點建設重要發展機遇,全力以赴打造縣鎮村現代化建設樣板。
■惠陽區新圩鎮黨委書記羅國慶:
“清查+整改+監管”讓“三資”管理長治長效
近年來,新圩鎮緊緊圍繞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目標,從清產核資、合同清理、產權流轉交易、財務資金管理等方面入手,著力破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難題。2023年,全鎮村集體經濟收入3500萬元。
構建“三資”管理“一盤棋”的工作格局,是新圩鎮破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難題的重要抓手。羅國慶介紹,該鎮通過組建由農業、財政、司法等職能部門組成的統一“三資”管理機構,配齊“一村一會計”,鎮紀委全過程監督,發動法律顧問等專業力量共同參與等方式,有效凝聚“三資”管理合力。
“先是全面摸排,把好‘清查關’,同時科學處置,把好‘整改關’。”羅國慶表示,該鎮通過抓清產核資和合同清理,摸排形成了13張資源資產圖,完成1800余份合同的清理、整改,可增加村集體收入約1.94億元。與此同時,通過抓監管體系規范化建設,建立農村集體產權流轉交易鎮級聯審工作機制、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內外監管制度、在各村組推廣公積公益金提取制度等方式,“對癥下藥”式解決產權流轉交易不規范、資金支出執行不規范、村集體收入分光用光等問題,讓“三資”管理長治長效。
■惠東縣寶口鎮黨委書記沈改:
黨建引領聚合力 推動“撂荒地”變“致富田”
針對農用地撂荒現象,寶口鎮緊抓“百千萬工程”建設機遇,通過黨建引領聚合力,推動全鎮復耕復種3010畝,壯大村集體經濟約36萬元,帶動48名村民就業和流轉土地增收168萬元。
“逐村逐戶摸排撂荒土地現狀,以村為單位建立臺賬,做到底子清、情況明。”沈改介紹,該鎮通過“上面支持一點、鎮政府投入一點、村自籌一點”的方式,新建或修復陂頭14座、灌溉渠道18600米,有效解決2500畝農田灌溉用水問題。同時,由黨員干部帶頭進村入戶宣傳,帶頭從自家撂荒地耕起,有效帶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復耕復種工作。
聚焦耕地零散分布、高低不平等問題,沈改說,寶口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通過建成一條從土地流轉到品牌銷售的產業鏈條,帶動本村及周邊鎮村復耕復種1550畝。試種26個旱稻品種并取得良好試驗效果,同時因地制宜打造新化村梅菜、大圍村黃花菜和馬山村小香薯等一批強村富民特色產業。
打造“江源大米”特色品牌、建立集線上、線下于一體的市場營銷和宣傳渠道、爭取各級工會和市駐鎮幫扶成員單位支持……沈改介紹,該鎮堅持打響品牌“開銷路”,著力鞏固撂荒地復耕復種質效。
■仲愷高新區潼僑鎮黨委書記邱吉航:
農房風貌從“點上開花”變“面上成景”
潼僑鎮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百千萬工程”,建立完善各方力量合作共建機制,同心同向推動全鎮農房風貌向好向美提升,實現從“點上開花”向“面上成景”轉變。截至目前,全鎮完成房屋風貌提升533棟,美化改造小披檐517戶。
邱吉航介紹,該鎮搭建征詢機制,完善農房風貌提升共創設計,遵循規劃先行原則,確保整體方案的科學性與前瞻性。同時,發揮僑聯力量,發動3家設計單位免費提供方案,精心規劃以東南亞風格美化提升示范主街房屋。隨后,充分聽取村民及鄉村工匠的建議,組織村民投票選定,因地制宜實施農村農房“一村一策”,力求充分展現各村特色。
80多名黨員和村(居)干部率先打造樣板樓棟、簽訂自愿參與升級改造書400余份……邱吉航介紹,該鎮聚焦融合機制,用好“村(居)吹哨·先鋒報到”機制,發動引導廣大群眾共同參與農房風貌管控提升,發揮群團作用,組織動員群眾改造創建“美麗庭院”102戶,以庭院“小美”扮靚農房風貌“大美”。接下來,將進一步建立健全后期維護管理機制,不斷提質升級,推動全鎮整體風貌再上新臺階。
■惠城區橫瀝鎮墨園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劉紅蘭:
創新實踐“強村公司+強村合伙人”運營模式
針對村集體經濟薄弱、古村資源閑置、鄉村留不住人等問題,墨園村以“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培育為契機,走出了一條墨園特色的強村富民新路徑。
“創新打法,突破傳統的鄉村建設思維!眲⒓t蘭介紹,在對全村資源資產厘定的基礎上,成立惠州市墨園強村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將運營前置理念貫穿至鄉村建設全過程。創新打造一批墨園特色IP創意產品,推出新春嘉年華、游園會、豐收節等主題活動,推出稻夢空間、墨園印象咖啡、茶野小館等運營項目,盤活大夫第、老書室等歷史建筑,打造沉浸式古村。
劉紅蘭介紹,該村創新探索實踐“強村公司+強村合伙人”聯合運營模式,形成了統一品牌宣傳、統一運營管理、統一資源流轉的“三統一”模式。強村公司還與村民簽訂閑置物業代招商運營協議,將空置古屋分批分類改造。此外,搭建創業培育平臺和共富基金平臺,帶動村民在本村就業創業。
今年以來,累計接待游客超60萬人次,帶動村民增收約800萬元,文旅融合直接帶動村集體增收超100萬元。村民參與力度持續增強,累計貢獻超2萬平方米以上自有土地用于村集體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大亞灣開發區西區街道新寮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振忠:
探索實踐“三線整治、四網融合”工作模式
新寮村是大亞灣開發區最大的城中村之一,空中亂飛的“三線”像蜘蛛網一樣,既影響村容村貌,也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新寮村今年初被列為市“百千萬工程”重點提升村。黃振忠介紹,通過創新工作思路,新寮村探索出了“由政府主導,街道辦及村委會為實施主體,供電、四大運營商聯合整治”的“三線整治、四網融合”工作模式。
“三線”整治剛開始時,不少村民心中有顧慮,擔心像以往一樣治標不治本。黃振忠介紹,新寮村黨組織先后多次召開黨員大會、村民動員大會,黨員干部帶頭配合、帶頭示范,以實際行動為村民作榜樣。同時,協調相關部門和運營商現場辦公,在一線解決難點堵點問題,并精心選取了兩條街巷試點實施,以試點成果取得群眾廣泛支持。
在探索整治“新模式”上,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工藝、統一實施、統一驗收”,實行“主干共享、光箱共享、路由共享、末端自建”模式,實現了“供電、監控、通信”三類線路全程并行。同時,不斷完善“新工藝”,使新寮村“三線”整治的工作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市“百千萬工程”指揮部城鎮建設專班辦公室負責人嚴戈科:
系統重塑全域農房風貌
在推進農房風貌提升上,我市創新農房風貌品質提升實施路徑,以農房“小變”促鎮村“大變”,全面提升鎮村顏值。
“以彰顯嶺南特色、留住鄉愁記憶為核心,深入挖掘和整合自身資源和文化元素,圍繞‘減存量、控增量’工作思路,系統重塑全域農房風貌!眹栏昕平榻B,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形成上下聯動、一體推進的工作格局。
嚴戈科介紹,立足“提升工藝,降低成本”,制定《農房風貌品質提升建設指引》,引導各縣區優化施工組織形式、提升改造工藝、做好成本管控。同時,實施“強村公司+鄉村建設工匠”模式,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并發揮建筑業央企在資金、技術、隊伍等方面優勢,打造高標準房屋外立面提升樣板。通過精簡工藝流程、因地制宜集中采購、組織村民投工投勞等,多措并舉推動外立面改造投入成本下降。
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農房風貌品質提升67739棟,其中“小披檐”改造兩萬余棟,提升改造數量位于全省前列,打造了潼僑鎮金星村、新圩鎮長布村、惠大高速沿線等農房風貌示范片。同時,組織各縣區結合本地傳統文化元素和建筑風貌特征,編制農房風貌指引和農房設計通用圖集,系統考慮連片風貌以及風貌管控要素。接下來,將持續推進存量農房風貌品質提升,并推動構建錯落有致、獨具韻味的農房整體風貌。
■中山紀念中學教育集團龍門縣高級中學黨總支書記文遠:
致力留下一支“帶不走、教得好”的教師隊伍
今年9月,龍門縣人民政府與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建立托管幫扶關系,由中山紀念中學全面托管幫扶龍門縣高級中學,建設和打造中山紀念中學教育集團龍門縣高級中學。
“學校黨組織建設更加堅強有力,黨員教師積極發揮能動性!蔽倪h介紹,學校以“航燈工程”為突破口,黨員教師辦公室每天晚上燈光常明,為學生解疑答惑。同時,積極深化“五育并舉”體系建設,建立“大思政課”體系、強化學生體質、搭建美育展示平臺,構建全員心育的育人局面、共建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文遠介紹,學校沿用“祖國高于一切,才華貢獻人類”的校訓,統一穿中山紀念中學同款校服,師生同唱校歌,有效促進了師生共同成長。并且,采用中山紀念中學本部強基班的管理模式,享受廣東六大名校聯盟的優質備考資源。目前,強基班良好的班風學風正引領學校校風全面提升。
學校還組建了“九大艦隊”教研聯合體,九大高考學科的全體教師加入。其中,中山組團的教師擔任各學科領航人,組建了“導師-領航人-成員-學員”四級綜合一體的教研聯合體,帶動全縣教師的教研水平提升,致力于為龍門留下一支“帶不走、教得好”的教師隊伍。
■中國建筑(廣州)總部總經理劉寶山:
全力打造高品質“陽光工程”
“惠州市委、市政府領導有力,組織有力,措施得力、各方聚力,我們央企在惠州開展助力工作,也最有信心、最敢放心、最多受益。”劉寶山說,該集團助力惠州“百千萬工程”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劉寶山介紹,該集團始終把握“百千萬工程”的鎮村建設重點任務,聚焦農房風貌提升及美麗圩鎮“七個一”,將更多資源更多力量集中在典型鎮村的培育上,高標準建設博羅橫河主街、龍門西族村、礦坑公園等一批典型項目。
當前,在助力最美旅游公路建設上,集團集聚旗下兩家主力二級單位,組織系統內外多家設計院資源,以“最美標準、最嚴要求、最快速度、最低成本”建設好本項目,為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做好先導工程,讓最美旅游公路盡早以“最美”姿態呈現,并集聚更多系統內外設計資源,助力引領區成為全球設計師和建筑工匠的天堂。
劉寶山說,接下來將進一步提高認識,堅定不移助力惠州“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進一步加大資源投入,全力參與引領區建設;進一步加強統籌組織,完成好第二批助力項目的謀劃和建設;進一步彰顯央企責任擔當,全力打造高品質“陽光工程”;進一步加強創新技術運用,以新質生產力打造精品工程。
(按發言先后排序)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劉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