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市、縣區領導代表在惠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發言
吹響“沖鋒號” 描繪“新藍圖” 共謀發展合力
2月6日,惠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全市重大項目集中動工儀式在惠陽區舉行。
在主題發言環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濱,副市長李俊玲、黎炳盛圍繞集中精力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加快發展金融和現代服務業、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建設“3+7”工業園區、推進全市產業創新發展作發言。大亞灣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兼管委會主任郭武飄、惠陽區委書記譚星海先后圍繞加快打造全球石化產業高地、在區域融合發展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發言。
談感想、議發展、謀未來……擲地有聲的發言,吹響了奮進“沖鋒號”、描繪了發展“新藍圖”,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惠州奮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石化產業集群。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2+1”現代產業集群成惠州發展“壓艙石”“動力源”
去年石化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分別突破3900億元、5500億元
2024年我市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突破390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產值突破5500億元,生命健康產業蓄勢勃發……記者從大會上獲悉,“2+1”現代產業集群已成為惠州發展的“壓艙石”“動力源”。在新的起點上,惠州將堅持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不動搖,集中精力、競逐一流,讓產業的基礎更牢、成色更足、實力更強。
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產業
1月6日,“面向全球、惠聚未來——高端石化新材料招商大會”在惠州舉行,為惠州競逐全球石化產業高地增添了新動力。立足當下展望未來,惠州將聚焦注入新動力,全力延鏈補鏈強鏈,加快培育壯大“2+1”現代產業集群。
其中,在建設全球石化產業高地方面,我市將強化大亞灣石化區“榜首”地位,推進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等重大項目建設,延伸培育碳二、碳三、碳四等千億級產業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石化產業集群。
在電子信息產業方面,我市將錨定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推動超高清視頻、5G及智能終端、新型電池、基礎電子等優勢產業提質升級,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推動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項目落地,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生命健康產業方面,我市錨定打造世界級森林溫泉康養目的地,大力發展森林康養、健康制造、中醫藥等產業,打造高端健康產業集聚區。
為全力培育新動能,我市還計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科技創新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加快構建“2+1”產業全過程創新鏈。
降低內耗提升政府服務效能
2024年,惠州工業總產值突破1.5萬億元,對生產性服務業也提出更高需求,同時也為生產性服務企業提供了重要發展機遇。
為提升新能級,惠州將立足“2+1”產業發展需求,加快發展工業設計、信息服務、貨運運輸、科技服務、檢測檢驗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厚植產業發展新優勢。一方面,充分發揮“2+1”產業發展優勢,以更多的應用場景和市場空間,促進生產性服務業項目落地發展,拓展產業發展新市場;另一方面,融合“2+1”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建設一批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
企業是經濟的細胞,企業興則經濟興、企業強則城市強。為進一步用心用情服務好企業,惠州將著力提升政府效能,把發展目標落實到每個部門、每個項目、每件事情上,減少折騰、降低內耗,讓每天都有新變化、新進展、新成效。
在要素保障方面,堅持新增用地指標70%以上用于工業項目,著力解決企業“用工難”“融資難”“創新難”等問題,促進各類企業發展壯大。同時,惠州著力提升企業服務,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規范涉企行政執法,靠前服務解決企業困難問題,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惠州產品、惠州企業、惠州產業。
惠州加快發展金融和現代服務業
做大做強生產性服務業 加力提速產業高質量發展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現代服務業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其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助力制造業由低利潤的生產加工向附加值高的“微笑曲線”兩端延伸的有效路徑。
當前,以制造業當家的惠州,生產性服務業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尤為重要。記者從大會上了解到,今年,惠州將圍繞金融和現代服務業發展,重點實施商貿企業高成長計劃、聚焦兩大支柱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做大做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以“文旅+百業”激活消費新動能,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塑生態強支撐,推動產業融合集群壯大
惠州具有扎實的制造業基礎和完善的產業鏈;特別是互聯網和電商的發展,為制造業企業實現產銷一體化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今年,惠州將重點實施商貿企業高成長計劃,著力推動研發設計、原材料供應、生產制造、倉儲、物流運輸、銷售等全產業鏈深度融合,塑造商貿流通行業發展全新生態。通過招引培育一批知名品牌、龍頭平臺,力爭年內推動一批本地根植性強的制造業企業在惠州設立銷售公司;加力推動個轉企、小升規,年內再推動一批商貿企業上限納統;培育壯大制造業“產銷一體化”電商企業,力爭年內網絡零售超1000億元;大力培育發展外貿綜合服務及外貿供應鏈企業,全力爭取B保年內獲批,為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穩外資外貿賦能。
與此同時,惠州將聚焦兩大支柱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做大做強。例如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生產性服務業的嵌入應用,建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集聚區;聚焦服務先進制造業集群領域,推動高企培育認定,加大檢驗檢測龍頭企業引進力度;加大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進和支持;做強做大倉儲、包裝、加工、展銷、金融等貿易,助力惠州港加速轉型。
提質效促消費,文商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
2024年,全市金融業占GDP比重6.2%(金融業增加值382.5億元),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金融業也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惠州將重點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從擴投放、強創新、降成本等多維度發力,重點強化信貸投放、直接融資支持、服務標準提升。圍繞“2+1”產業、重大項目和重點領域投融資需求,推動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保持制造業和基礎設施、“百千萬工程”等重點領域信貸投放“高增速、高占比”,推進小微企業貸款增量、擴面、降本;持續完善上市企業培育庫,引導推動科技創新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充分發揮產業母基金撬動及放大作用,大力培育發展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對標一流,推動總部在異地的企業金融服務本土化,推進供應鏈金融等業務模式創新,充分發揮金融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帶動作用。
在消費方面,惠州將加力推動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建設,以古城文旅融合提升、環西湖夜間消費場景打造、東坡行旅游徑、嘉祐寺遺址修繕保護等為抓手,提升“一湖兩江四岸”品質;辦好惠州馬拉松、十五運會、文化演藝等大型文旅體活動,把活動流量變為消費增量;聚焦“百千萬工程”,高標準推進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體育小鎮、精品酒店民宿等建設……通過“文旅+百業”激活消費新動能、借助文商旅融合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加快建設“3+7”工業園區 引導產業集聚發展
去年園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近七成
2024年,惠州“3+7”工業園區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762億元,增長10.6%,總量占全市的68%,園區產業量質加速攀升……亮眼的成績單,離不開市委、市政府近年來集中資源高起點高標準的建設。
近年來,惠州全力建設“3+7”工業園區,推動產業向高、特色向新、企業向上,全力筑牢“2+1”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硬支撐”,培育縣域經濟發展新動能。
完成工業投資占全市的62%
過去五年,惠州“3+7”工業園區建設取得了不俗成績,實現3個“占比大幅提升”——園區規上工業企業數量、規上工業增加值、工業投資總量占全市的比重均分別提升超過15個百分點;完成工業投資838億元,占全市的62%。大亞灣開發區和仲愷高新區獲評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五星級示范基地,是全省唯一獲評兩個示范基地的地級市。我市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博羅產業園區在2024年省首次考核中獲評優秀。
在加速發展的同時,園區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形成。3個國家級園區地位持續鞏固,大亞灣開發區連續6年蟬聯中國化工園區30強;仲愷高新區入選全國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智能網聯汽車集群、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中韓(惠州)產業園累計引進項目535宗,累計完成投資超1200億元,2024年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967億元,增長12.3%。7個千億級園區特色逐步彰顯,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聚合物產業鏈初步形成,龍門工業園功能膜產業初具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園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2135家規上工業企業中,有1000家高企、46家“小巨人”企業、478家專精特新企業,貢獻了全市3/4的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時,園區打造了香港理工大學大亞灣技術創新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全市高企青年研發人才七成以上來自園區。
今年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將破萬億
記者從大會獲悉,我市將按照“專業化、數智化、綠色化、高端化”推進園區建設,加快打造現代產業園區。
在專業化方面,錨定園區特色主導產業不動搖,強化產業協同形成產業生態,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爭創更多國家級特色產業集群和特色園區。強化創新驅動,瞄準新材料、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賽道,培育發展新動能。今年我市計劃推動“3+7”工業園區供應工業用地1萬畝以上,供地類項目新簽約170宗、新開工160宗、新投產150宗以上;“3+7”工業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
在數智化和綠色化方面,我市計劃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業態加快發展,并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完善化工園區綠色安全管理體系,提升本質安全水平。今年我市計劃推動“3+7”工業園區新建5G基站500座以上,累計達4000座;推動超300家規上工業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推動“3+7”工業園區新增國家級綠色工廠7家以上。
為優化園區環境,推進園區向高端化發展,我市以畝均投資、畝均產出、畝均稅收評價園區建設成效。深化“四個一”模式,著力破解園區建設資金短缺難題。我市今年計劃推動“3+7”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50億元以上。
大亞灣區加快打造全球石化產業高地
延鏈補鏈強鏈 精準聯動發展
埃克森美孚一期試投產,中海殼牌三期、聚碳酸酯項目全面建設,大亞灣石化區實現工業產值2670億元,增長14%,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73%……2024年,作為惠州推進石化能源新材料萬億集群主戰場的大亞灣,碩果累累。
記者從大會上獲悉,今年,大亞灣區將繼續打頭陣、當先鋒,按期推進重大項目、強化延鏈補鏈強鏈工程、精準推動三個園區聯動發展、發展壯大生產性服務業、強化人才支撐,助力惠州高質量建設全球石化產業高地。
推動產業鏈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一季度埃克森美孚一期乙烯裝置投料試產,三季度全面達產;中海殼牌三期樁基、土建、地管全面建設,啟動大件設備吊裝……一幅美好的藍圖將逐漸成為現實。今年,大亞灣區將重點確保重大項目按期推進,為全球石化產業高地提供重要支撐。
為推動產業鏈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大亞灣區不斷強化延鏈補鏈強鏈工程。
在延鏈上,充分利用大亞灣石化區生產的大量基本有機化學品、化工品,向高分子化工新材料、專用化學品和終端產品延伸。
在強鏈上,按照“減油增化”要求,推動原料低碳化輕質化、用能綠色化清潔化,提升產業鏈技術先進性和產品競爭力;提高“綠氫”“綠電”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加快CCUS項目實施,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在補鏈上,著力補齊產業鏈延伸的關鍵中間環節、中間產品和“卡脖子”技術,拓展先進高分子材料、先進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電子化工新材料的開發應用。
三個園區聯動打造萬億產業集群
記者了解到,惠州將精準推動三個園區聯動發展,攜手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萬億產業集群。其中,大亞灣石化區重點發展中上游產業,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實現下游的充分延伸,惠陽新材料產業園在新材料方面協同發展。
與此同時,加強大亞灣石化區龍頭企業外售產品情況研究,進一步完善招商服務;年底建成與新材料產業園連接管廊,2027年前投入使用第二條排海管線。充分發動孚寶、林德、國家能源集團等頂尖企業提供公用服務,共享應急救援力量;利用惠州港優勢打通石油化工品外運通道。逐步把霞涌打造成國際化社區和國內一流度假區,塑造高品質生活空間,為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入駐提供配套服務。
強化科技服務,保障埃克森美孚研發中心盡快投用,推動中海殼牌研發中心年底竣工,進一步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以優質平臺吸引更多服務商入駐等,通過發展壯大生產性服務業,為打造全球石化產業高地厚植新質生產力。
此外,進一步強化人才隊伍建設。通過重大項目專班提升干部駕馭復雜局面、解決問題的能力,實施“雛鷹啟航”“菁鷹遠航”“雄鷹領航”工程培養梯隊人才,加強與石化聯合會合作,培養石化行業領軍人物,為建設全球石化產業高地提供人才支撐。
惠陽區奮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圍繞全年GDP增長6%以上目標加壓奮進
2024年全區GDP實現868.8億元、增長4.4%。這是惠陽區積極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都市圈建設的重大機遇,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取得的顯著成果。
惠陽區將以本次大會為契機,以改革為動力、以創新為引擎,圍繞全年GDP增長6%以上目標,加壓奮進,奮力在區域融合發展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重點打造兩大省級產業平臺
去年,惠陽區在臨深區域高標準規劃了100平方公里的深惠協同發展區,作為惠陽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和都市圈發展的戰略主平臺。
今年,惠陽區將聚力做優平臺載體,朝著將深莞惠相鄰的區域打造成為深圳都市圈優質產業的承載平臺、國內高端產業進入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先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集聚地的這個目標,重點打造省級惠陽經濟開發區擴區、省級綠色低碳經濟開發區兩大省級產業平臺。
一是整合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并向南延伸,形成約40平方公里的產業空間,聯動深圳龍崗、坪山和大亞灣,協同打造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高端制造產業集聚區。
二是全力爭取設立省級綠色低碳經濟開發區。依托“坪清新”一體化示范區建設,整合優化周邊土地資源,形成約30平方公里的產業空間,形成南融深圳、西接東莞、北聯仲愷的深莞惠協同發展軸,合作共建萬億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群。
發展新質生產力,壯大現代服務業
去年,惠陽全區新增百億級工業企業1家、十億級工業企業7家、億元以上工業企業20家,目前有高新技術企業89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446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57.6%。惠陽區將繼續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更深層次融入深圳都市圈產業協同體系。
目前,惠陽區儲備了一批優質項目,今年將陸續落戶建設,形成“頭部+配套”的產業集群梯次發展體系。通過積極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成體系打造綠色智能產業。
經過近年來的前瞻性布局,惠陽綠色低碳產業已初具規模,形成相對完整的鋰電全產業鏈。目前,正加速推進液流長效儲能、氫能、全固態電池材料等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此外,把原有的服裝、吉他、滑板等傳統優勢產業,打造成為更高附加值的時尚產業。
在現代服務業方面,去年,惠陽區推動批發業增長33%、科技服務業增長26.1%、軟件服務業增長54.7%,為經濟的提質增效注入了全新動能。今年,將聚焦“制造+服務”雙輪驅動,在科技金融、科技服務等多方面協同發力。面向先進制造業全生命周期,加快構建結構合理、專業性強、協同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體系。同時,高標準打造跨境電商產業園,支持引導本地企業“借船出海”,更好助力“惠陽制造”走向海外、暢銷海外。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游璇鈺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游璇鈺 陳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