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2月8日,廣東21個地市2024年經濟數據全部出爐。總體看,去年有10個地市經濟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工業的平穩增長成為托舉地市經濟的關鍵因素,多地進出口數據也較為亮眼,共同為地市經濟增長提供支撐。
從經濟增速來看,深圳、東莞、惠州等3市領跑,其中深圳以5.8%的增速居于全省首位,這主要得益于該市在工業和外貿等領域的強勁表現,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7%,進出口增長16.4%。深圳周邊城市東莞、惠州GDP增速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規上工業、進出口總額等數據表現同樣亮眼。
經濟大市勇挑大梁。2024年,廣州、深圳、佛山、東莞4個萬億級經濟大市,經濟總量占全省達到六成,其中深圳、東莞表現最為搶眼,經濟增速領跑全省;廣州、佛山經濟運行也進一步企穩。
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指出,廣州的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深圳的科技創新和高技術產業、佛山的智能家電、東莞的智能終端各具優勢又相互協同,一二三產業、大中小企業、上下游鏈條、產供銷環節高度耦合。通過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開啟新成長周期未來可期。
部分地市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和2023年相比,部分地市經濟總量又邁上了新的“千億”臺階:“第五城”惠州GDP突破6000億元,中山和茂名的GDP均超過4000億元,共同為全省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從去年各地市經濟表現看,“制造業當家”的特征更為顯著。在大多數經濟增速可觀的地市中,工業均發揮了關鍵支撐作用。珠三角有6個地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領跑全省,除深莞惠組團增速較高外,珠海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也達到9%,助其克服不利因素,經濟增速跟上全省總體步伐。
在粵東粵西粵北,清遠、揭陽、云浮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在10%左右,3市經濟增速均在各自所在區域實現領跑,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揭陽更實現了全年稅收雙位數增長。“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產業有序轉移等政策利好,為多個地市工業增長提供有力支持。清遠市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等有望為當地經濟增長提供持續助力。
看到亮點的同時也應當注意到,當前經濟回升向好依然面臨挑戰,一方面受到部分傳統優勢產業深度調整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新的產業動能仍在培育,共同導致部分地市的增長步伐未及預期。
在全省“新春第一會”擊鼓催征后,各地市接力舉行高質量發展大會。今年,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主題聚焦“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各地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也亮出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具體舉措。隨著這些具體項目和發展舉措的逐步落地,各地高質量發展依然值得期待。
(邵一弘 黃應來 黃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