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代表委員圍繞民生熱點展開熱議
在基層醫療機構推廣養老服務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胸懷群眾,用心用情用力發展民生社會事業。市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圍繞醫療、教育、衛生、未成年人保護等民生話題展開熱議,積極建言獻策。
關鍵詞:醫療
打造更多“兩院一體”醫養結合服務中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推進“兩院一體”醫養結合建設試點。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貼近社區、服務便捷、成本可控,并且配備全科醫生和護士,相比普通養老機構更具優勢,是整合醫療與養老資源的理想載體。”市人大代表,惠城區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肖霜建議,充分利用現有醫療衛生資源,在全市基層醫療機構推廣養老服務,整合醫療、護理、康復、養老等服務,推動更多基層醫療機構建成“兩院一體”醫養結合服務中心。
群眾在惠城區一家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咨詢。 惠州日報記者周智聰 攝
市政協委員、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李雪松建議,通過加強數智賦能衛生健康領域,推進醫療機構提升生命健康全周期服務能力。面向未來大力發展生命健康綠色產業集群,比如以醫工交叉為切入點,加強醫院和企業聯動協作,設置生命健康及醫療產業相關創新轉化研究院,面向市場需求,將基礎性、原創性、實用型研究和企業精準對接,為健康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源頭活水。
市人大代表、仲愷高新區潼僑鎮衛生院執業醫師陳錦芬建議,加大對醫養結合醫療機構的扶持力度,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產業。推進養老機構與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建立合作關系,建立健全養老機構監管機制,加強人才培養,鼓勵本地院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加強與養老機構合作建立實訓基地,培養實用型養老服務人才。
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市人大代表,惠城區龍豐街道花園水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丁丹建議,完善社區應急救護設施,織牢織密應急救護網,打通應急救援“最后一米”,以便社區居民遇到突發疾病或意外傷害時,能夠第一時間為開展現場緊急急救提供設備和技術,保障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關鍵詞:環衛
升級改造公廁設施
“公廁是城市基礎設施關鍵一環,對市民生活品質及城市形象塑造意義重大。”市政協委員、民盟市委會委員,民盟仲愷高新區支部主委、惠州金太陽節能環保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鐘華說,他走訪調研發現我市公廁存在部分設施老化、衛生狀況有待進一步提高、分布不夠均衡、24小時開放公廁比例低等問題。
大云寺公廁干凈整潔。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對此,鐘華建議升級改造公廁設施,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設施更新與維護,及時維修更換損壞設施,嚴格按照無障礙設施建設規范,對全市公廁無障礙設施進行升級。加強衛生管理,將衛生清潔任務細化到個人,節假日重點區域公廁保潔人員增加50%,提高保潔頻次。引入智能清潔設備,確保公廁內無明顯異味,地面、便器清潔無污漬。進一步擴大惠城中心區24小時開放的公廁數量,參照廣州、深圳做法,環衛公廁全部免費提供廁紙、洗手液等,讓更多市民享受便捷的如廁服務。
關鍵詞:教育
加大人才招引培育,推動教育向新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惠州學院高水平建設能源與物理學院,引導高職、中職學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有別于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是直面市場,市場主體是企業,我們在為企業輸送職業人才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法制委委員、龍門縣職業技術學校校長陳秀英說,盡管近年來政府對中職教育發展給予了很大支持,推動校園環境提升及設施設備完善。但中職院校學生依然面臨升學和就業的雙重壓力。建議政府部門牽頭搭建平臺,推動產教融合,深入開展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就業前的實習鍛煉機會,讓學生能盡早進入社會、適應社會。
針對農村教育、師資力量等問題,市人大代表、龍門中學七級職員劉森權指出,目前農村學校普遍存在專業校醫、財務、心理健康老師、體育老師等缺口問題,建議細化教育、師資力量的配備條件,加大人才招引和培育。“校園足球是龍門的教育特色,近年來,龍門大力推動校園足球普及,取得了顯著成果,特別是在全國及廣東省青少年足球錦標賽中表現尤為突出。”劉森權建議,大力推動足球教練的培育和招引,強化足球類人才儲備,進一步做強龍門校園足球,擦亮品牌特色。
加快公辦高中建設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事關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近年來,我市對教育高度重視,投入大量資金增加學位供給,教育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
市人大代表,惠城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小勇說,目前仍然存在公辦高中學位供給不足、中考錄取率較低等問題,建議加快公辦高中建設,推進惠州一中田家炳校區高中復辦、惠州市第一中學高中部擴建和惠州市第八中學高中部二期建設,多形式增加高中學位教育資源供給,緩解公辦高中學位緊缺問題,保障更多學子就讀高中。
市人大代表、惠州金日工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申建議,結合我市實際,推動《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落地生根,通過新建、改建等方式增加高中學位供給,將普職分流重心調整到高中階段,給予學生更多成長空間與選擇權。
惠州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市政協委員、惠城區政協副主席甄紅認為,要吸引人才來惠州生活工作,子女教育是重要一環,在增加優質公辦學位供給的同時,要打通惠城區和其他縣區普通高中學位的壁壘,在不影響其他縣區學生高中學位比例情況下,提供部分學位給市區學生,讓市區學生到縣區高中讀書。同時,要解決城鄉師資均衡的問題,分步推行教師輪崗制度,積極推行集團化辦學,讓當地一所好中學輻射帶動其他學校,用同樣的師資、課程、理念教育學生。
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
市政協委員、惠州開放大學校長楊祖武說,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對老年教育的需求不斷提升,惠州市老干部(老年)大學劃入惠州開放大學后,持續用心用情做好老年教育服務保障,擴大教學面積,目前市區招生8000多人次,有些專業的學位依然“一位難求”。楊祖武建議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整合社會資源,拓展市、縣、鎮、社區教育網點,推動教育網點向基層延伸,方便老年人就近入學,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個性化、便捷化的學習需求。
關鍵詞:未成年人保護
建立聯動機制,共筑未成年人保護防線
“未成年人保護涉及很多方面,既涉及食品藥品安全,也涵蓋網絡游戲、電競酒店等新興領域。”市人大代表、博羅縣統計局副局長袁春妹提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亟須社會各界協同發力,要通過正面宣傳,營造關愛未成年人的社會氛圍。進一步厘清各相關部門職責邊界,建立聯動機制,共筑未成年人保護防線。
“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面臨的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如‘小胖墩’‘小眼鏡’現象頻發,心理健康問題也逐漸增多。”市人大代表,博羅縣第四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林翠玉建議,要進一步重視青少年體育鍛煉,首先優化校園課程安排,確保1~6年級每天一節體育課,并每天安排兩個大課間活動。利用校內課后服務,聘請校外培訓機構教練入校教學,推進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繩、跆拳道、武術、無人機等運動類課程。進一步完善體育設施和師資力量建設,按照標準配備體育器材和場地設施,加強體育教師培訓,提高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并通過家校合作等方式,鼓勵家長支持學生參與體育活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向青少年免費提供心理疏導、心理咨詢等服務,中小學校100%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市人大代表、惠東縣快樂寶貝幼兒園執行董事林振瓊建議,惠州可以參照其他先進地市做法,在原有基礎上打造更加普惠專業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通過升級建設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服務體系,開通線上熱線電話、小程序和線下舒心驛站,加強學校心理健康老師隊伍建設,建立青少年心理危機個案分析報告制度等,為青少年提供多層次心理疏導、咨詢等服務。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戴建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游璇鈺 香金群 侯縣軍 陳春惠 馬海菊 劉煒煒 歐陽成 駱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