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停跳長達3.8秒,這是多么危險的情況!但在“黑科技”的加持下,醫生成功讓患者轉危為安!記者從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獲悉,該院心血管內科電生理及起搏團隊日前成功開展了一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書寫了令人驚嘆的奇跡。
據悉,不久前一位66歲的阿伯突然暈倒,不僅摔得頭破血流,牙齒和舌頭都受了傷。緊急送到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后,在急診外科處理了外傷,醫生查看動態心電圖竟發現,II度II型房室傳導阻滯,最長心臟停跳時間達到了恐怖的3.8秒!這情況太危險了,隨時可能喪命。醫護團隊趕緊將這位阿伯轉到心血管內科,面對危急情況,專家團隊評估后,結合患者意愿,決定給患者植入一種“黑科技”——無導線起搏器。
手術非常成功,患者術后無暈厥黑蒙頭暈等發作,復查動態心電圖為起搏心律,無RR間歇。
無導線起搏器:心臟里的微型“救命俠”
記者從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獲悉,無導線起搏器十分先進,把脈沖發生器和起搏電極合二為一,就像個“微型膠囊”,直接植入到心臟里。它能感知心臟活動,一旦監測到心跳過慢,就立刻發放電脈沖刺激心肌,讓心臟恢復正常跳動。現在技術更先進了,還能實現房室同步起搏,就像給心臟裝了個智能小助手。
相比于傳統起搏器,無導線起搏器的優勢有以下幾點:
一是手術創傷小:無需在胸壁切口制作囊袋,也無需將電極導線經靜脈植入心腔,通常通過股靜脈導管輸送到右心室,固定于心室壁上即可,一般術后兩天可出院。
二是感染風險低:沒有導線和囊袋,減少了因導線和囊袋引發的感染、破潰等并發癥風險。
三是兼容性好:可兼容1.5T/3.0T全身核磁共振掃描檢查。
四是電池壽命長:預計使用壽命可達12.8年,未來即將引進國內的二代micra無導線起搏器使用年限長達17年。
五是生活質量高: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起搏器,體積僅有膠囊大小,重量僅約2克,患者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不影響肢體活動及美觀,能正常進行各種日常活動。
無導線起搏器的主要適合人群
無導線起搏器有一定的適合人群,主要有:
1.存在植入徑路異常:如靜脈阻塞等傳統起搏器植入徑路異常的患者。
2.反復感染風險高:反復起搏系統感染及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患者,以及起搏系統感染風險高的患者,如長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反復全身性感染、高齡等人群。
3.特殊疾病或偏好:終末期腎病及血液透析的患者,或因個人偏好如職業、運動、美觀等原因要求植入無導線起搏器的患者。
術后總體生活質量高
作為一項先進技術,無導線起搏器術后患者的總體生活質量高,主要體現在:
1.活動能力提升:多數患者術后心臟功能改善,乏力、頭暈等因心動過緩引起的癥狀減輕或消失,能恢復正常活動,如散步、爬樓梯等,部分患者還可逐漸恢復如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生活自理能力和活動耐力顯著提高。
2.癥狀緩解:對于存在嚴重心動過緩或心臟傳導阻滯的患者,植入無導線起搏器后,心悸、胸悶、黑矇甚至暈厥等癥狀通常會明顯緩解,患者不再頻繁受這些癥狀困擾,生活狀態更穩定。
3.心理負擔減輕:相較于傳統起搏器,無導線起搏器體積小且無外露導線,減少了患者對起搏器的異物感和對導線相關并發癥的擔憂,心理壓力降低,生活更輕松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電生理及起搏團隊可熟練開展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技術成熟且穩居惠州地區領先地位。團隊致力于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充分體現了市一院“以人為本,救死扶傷”的醫療理念。
惠報全媒體記者李春鳳 通訊員王運廣 鄭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