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以人民為中心 守護金融安全
惠州構建全域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新生態
近年來,惠州市各金融部門主動擔當,履行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踐行金融為民服務理念,建立精準式服務場景、全鏈條風險防控、溯源式糾紛化解三大體系,打造“惠民-護民-安民”三位一體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新生態。
智慧服務延至“最后一公里”
在惠東縣某農貿市場,海鮮攤主陳伯展示著收銀臺醒目的收款二維碼,贊道:“現在鄉鎮到處可用移動支付,省去了找零麻煩。”2020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惠州市分行聯合惠州市政府辦公室,在移動支付示范鎮建設基礎上,持續推進移動支付下沉鄉鎮工作,提前一年完成“移動支付基層全覆蓋”的目標。目前,全市49個鄉鎮全部達到移動支付普及應用標準,推動近3萬商戶完成移動支付受理環境改造,指導銀行機構鋪設1354個助農取款服務點,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取款、轉賬、社保繳費、生活繳費等便民服務。
為讓老年群體同享便捷的金融服務,全市763個銀行網點完成適老化改造。65歲的李阿姨通過銀行“長者關懷窗口”,僅用8分鐘辦妥社保卡補辦業務。“在老年服務窗口辦事每次都很快,給銀行服務點贊!”李阿姨對記者說道。
小微企業融資“精準滴灌”
精準滴灌,惠及萬千經營主體。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指導下,惠州金融監管分局實施小微企業融資“精準滴灌”工程。通過高效統籌與精準對接,顯著提升了小微企業融資效率與覆蓋面,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難題。
小微融資協調機制建立以來,全市共走訪各類經營主體20.2萬戶,全省排名第1,各類經營主體走訪覆蓋率達到32.4%,轄內銀行累計向1.2萬戶經營主體提供授信421.77億元,向1.2萬戶經營主體放款292.34億元,累放貸款利率3.48%,較機制建立前下降32bps。仲愷某高新技術公司在年底遭遇資金周轉及貸款合同到期的境況,該企業在首次授信審核中存在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長期債務占比嚴重超標等問題,在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下,銀行為其定制了針對性解決方案,一對一指導梳理財務數據,規范報表記錄,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等,該企業最終滿足無還本續貸政策,兩周內成功獲得續貸資金。
風險治理鍛造“金融安全盾”
在金融安全領域,惠州市政府及金融監管機構通過“清源行動”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構建全方位風險防控網絡,并強化跨部門、跨區域合作,同時針對電信詐騙與黑灰產亂象展開重拳出擊,有效鍛造了堅實的“金融安全盾”。
非法金融“清源行動”。一是專項整治成效顯著。惠州市政府辦公室2024年5月啟動打擊非法集資專項行動,開展了多輪涉眾金融領域矛盾糾紛風險排查,挖掘出一批線索,聯合公安部門有效處置了一批案件,懲處了一批違法分子。二是織密風險防控網絡。依托“社會網格+金融網格+公安警格”聯動機制,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已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形成“抓早抓小、同防共治”的工作格局。三是跨部門跨區域聯合作戰。落實“管行業必須管風險”“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的要求,惠州市政府辦公室明確各行業主管(監管)部門主體責任,形成跨部門跨區域聯合作戰,幫助一批涉案集資人員跨區域挽回損失,協助多起省外案件涉及集資人在惠的穩控工作。
電詐治理“高壓防線”。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惠州市分行聯合惠州金融監管分局指導各銀行機構織密“技防”+“人防”安全網絡,與公安部門緊密配合,形成“基層聯防聯控+涉案賬戶快速倒查+可疑賬戶線索雙向移交”電詐治理防線,全市700多個銀行網點與公安派出所“一對一”結對,建立涉案賬戶快速倒查機制、資金快打跨區域協查線索快速倒查機制“雙機制”。2024年以來,累計攔截可疑資金1800萬元,堵截柜面異常取現262筆,金額1972萬元,協助公安機關返還受害人被騙資金900余萬元。
黑灰產亂象“重拳出擊”。一擊自媒體直播亂象。我市各保險機構發動全員收集黑灰產自媒體直播視頻號線索,建立打擊黑產獎勵機制,對直播亂象“零容忍”。二擊異地窩點。對異地窩點線索及時上報,形成省、市、縣“一盤棋”工作合力。三擊串通行為。對涉嫌串通行為的離職人員發起法律訴訟,我市某保險機構2024年一審勝訴2起。四擊有組織黑灰產。搭建“一訴三留”工作機制、開發“代理退保黑產登記管理系統”、印發退保黑產面見素材包,在行業協會牽頭下,我市各保險公司聯合成功打擊本地黑產窩點1個,協助打擊異地窩點3個,行業協會匯總線索7條,向公安機關移送線索3條。
糾紛化解開辟“楓橋經驗”新實踐
在金融糾紛化解方面創新實踐,惠州市通過設立行長(總經理)“直通車”平臺、成立金融糾紛調處中心及構建協同工作機制,開辟了“楓橋經驗”新路徑,有效提升了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質效。
首創行長(總經理)“直通車”平臺。我市銀行、保險行業協會聯合創建惠州行長(總經理)消保維權“直通車”平臺。市民楊女士到銀行柜面辦理對公賬戶變更業務,因資料不齊無法辦理,其心生著急,通過行長(總經理)“直通車”平臺投訴。銀行接到直通車投訴工單后,安排網點副行長聯系楊女士,了解無法提供所需資料的具體原因,并當場給出解決方案。“沒想到掃個碼就能解決問題!”楊女士對此表示非常滿意。行長(總經理)“直通車”平臺就像“急診室”,上傳問題,一鍵提交,接訴辦理。該平臺上線以來,累計收到訴求778條,結案773條,結案率99.36%。
成立惠州市首家金融糾紛調處中心。市民鄧先生疫情期間失業,生活陷入困頓,信用卡貸款已逾期2年多。惠州市惠陽區金融糾紛調處中心工作人員主動聯系其及相關銀行進行調解。鄧先生從抵觸對立,到理解信任,最后接受方案,最終實現事心雙解。惠州市惠陽區金融糾紛調處中心作為惠州首家金融糾紛調處中心,旨在通過非訴方式化解金融糾紛,破除涉訴貸款維權成本高、周期長等難點痛點,目前已有7家銀行機構入駐,受理案件292起,撥通電話3605通,推動金融糾紛調處模式由粗放式轉型為精準式。
搭建金融糾紛溯源治理協同工作機制。惠州市政府辦公室牽頭印發《惠州市金融司法協同工作機制建設方案》,建立惠州市金融司法協同機制,采用“1+3+N”模式,惠州市惠城區人民法院牽頭,惠州仲裁委員會、廣東省惠州市惠州公證處、惠州市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聯合會參與,推進轄區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糾紛“一站式”治理。惠州金融監管分局與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簽署工作備忘錄,指導惠陽金融監管支局、博羅金融監管支局分別與區縣法院簽署備忘錄,推動市、縣(區)兩級金融糾紛有序分流。惠州市保險行業協會及調解組織打破地域壁壘,與深圳市同業部門構建跨區域金融糾紛協同處理機制,共同研究跨區金融糾紛典型案例,探索化解渠道,共享金融宣傳教育工作經驗,跨區域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邁出扎實一步。
惠州日報記者伍磊 通訊員李月玲 闕銳 曹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