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海油惠州石化打通保稅航煤供應鏈
實現首次管輸來料加工復出口航煤至廣州白云機場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通訊員劉晶晶 王震
日前,2.8萬噸保稅航煤通過地下管線從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州石化”)儲罐區輸送至200公里外的廣州白云機場保稅油庫,標志著惠州石化成功以管輸方式打通保稅航煤供應鏈條。此方式不僅保障了國際航班的油料供給,而且為企業拓寬了銷售渠道,實現降本創效。
競爭破局,填補保稅需求缺口
廣州白云機場是4F級國際航空樞紐。去年,該機場航煤總需求量273萬噸,其中內貿航煤136萬噸、保稅航煤137萬噸。今年,該機場航煤新增需求依舊以國際航班為主要增長點。
隨著新能源汽車以及生物汽柴油等綠色產能不斷發展壯大,汽油、柴油需求不斷萎縮。面對市場變化,惠州石化一方面通過技術革新,提升化工品產量,降低成品油產量。另一方面,積極搶占航煤份額,將航煤產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無論是從白云機場航煤新增需求上,還是從公司高質量發展上,我們都必須盡快布局來料加工復出口業務。廣州白云機場只是公司的突破點。”惠州石化規劃計劃部負責人吳凌鶴說。
此次業務突破,使惠州石化直接切入保稅航煤供應鏈條,未來可通過“一般貿易+來料加工”雙路徑擴大市場份額。惠州石化來料加工復出口貿易方式出口航煤供給廣州白云機場,不僅保障了國際航班的穩定油料供給,也拓寬了航空煤油銷售渠道,是企業提質增效、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生產工藝流程和做大煉油加工總量的有效舉措。首批次2.8萬噸來料加工復出口航煤,預計增效980萬元。
全流程管控,確保新業務落地
來料加工復出口貿易方式是指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原油進行煉制,再把生產的航煤復運出口到國內機場保稅區,直接在保稅區加注給國際航班飛機,取代進口航空煤油。
去年底,中海煉化積極與中航油對接2025年來料加工復出口航煤配額。與此同時,惠州石化積極與相關部門、公司對接,完善業務流程及操作細節,確保了航煤安全輸送至廣州機場。
在油品生產上,惠州石化生產指揮中心從源頭上做好生產裝置物料優化調整,執行卡邊操作,嚴格控制裝置餾出口調油組分質量,提高生產裝置航煤收率和產量。
在航煤管輸中央控制室,三維動態監測系統正實時顯示管線壓力、溫度數據。惠州石化儲運部工程師展示了一組關鍵參數:石灘分輸站前段流速650噸/小時;后段通過智能調速系統將流速精準控制在510噸/小時;每批次2.8萬噸航煤管輸平均用時50小時。
這種“變速跑”背后是惠州石化與廣州白云機場的聯合創新:既要滿足白云機場4萬立方米保稅儲罐的接收能力(單批次最大收油量2.8萬噸),又要避免管輸壓力突變風險。
在油品調和與質量控制上,惠州石化嚴格執行航空煤油質量管理體系,規范關鍵操作參數,優化調和比例,嚴控航煤調和質量,確保了航空煤油一次調和成功率以及質量合格率100%。
“此次合作是惠州石化深化能源供給側改革、服務國家‘雙碳’戰略的關鍵一步。”惠州石化副總經理謝海峰表示,隨著今年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投用(2030年旅客吞吐量目標1.2億人次),保稅業務拓展及管輸系統升級,惠州石化計劃逐步提升航煤年管輸規模,持續滿足白云機場擴建帶來的能源需求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