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連續5年全省環保責任考核獲評優秀
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惠州樣板
惠州日報訊 (記者劉建威 通訊員謝志雄)連續5年在全省環境保護責任暨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中獲評“優秀”等次!記者從4月24日召開的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獲悉,我市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緊盯環保督察整改、污染防治攻堅兩大任務,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空氣質量排名珠三角第一
受市政府委托,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譚清良在會上作《關于2024年度惠州市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
譚清良介紹,過去的2024年,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穩定,排名珠三角城市第一,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8。在水環境質量狀況方面,我市東江干流、西枝江水環境質量優,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11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100%;近岸海域水質持續穩定。全市土壤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穩定,重點建設地塊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3個地下水國考點位水質達標率100%。
“堅持民生為重,解決群眾關注的環境問題。”譚清良介紹,我市推行嚴管與服務相結合執法方式,緊盯“藍天、碧水、凈土”目標,集中開展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整治一批突出環境違法問題。同時,持續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不斷健全簡易磋商和損害賠償鑒定機制,2024年共篩查案件82宗,啟動賠償案件14宗。
全面推進“美麗系列”建設
今年3月下旬,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常委會部分組成人員、部分市人大代表,邀請城建環資咨詢專家組成調研組,赴惠城區、惠陽區、博羅縣、惠東縣和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專題調研和實地檢查。
“2024年,在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齊心協力持續攻堅下,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仍有一定的差距。”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要鞏固和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質量,加大推進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力度,夯實生態環境保護基礎支撐,以綠美惠州生態建設為牽引,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惠州樣板。
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域推進美麗惠州建設,因地制宜打造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美麗縣城、美麗鄉村等優秀案例,強化治污攻堅,全面提升監管效能推進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守牢美麗惠州建設安全底線,不斷推動惠州生態環境質量再上新臺階。
人大代表建議逐步提升管網系統收集覆蓋水平
在視察、調研過程中,市人大代表張琰對現有管網改造和維護印象深刻。“隨著城市的發展,城鎮生活污水是水體污染中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張琰說,受水系切割影響,我市中心城區污水收集管網呈多系統分布,如江北、河南岸、小金口街道等地均存在不同面積的管網覆蓋空白區。同時,中心城區地下管網規模大,密度高,部分建成時間久遠。
張琰建議主管部門要系統實施各個區域管網摸查工作,切實摸清空白區域、問題管段、關鍵堵點等,科學制定管網系統建設提升方案,精準實施空白區域管網建設、問題管段改造、關鍵堵點提升,逐步提升管網系統收集覆蓋水平。
“環境保護是關系到每一個市民的一種思維模式、一種生活方式。”張琰還建議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理念的宣傳和全民意識培養力度。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從廚房、廁所、購物、交通等各個生活的細節中,自然而然地踐行綠色思維和環保消費,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從而減輕末端治理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