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他們的青春在基層法庭“閃亮”
博羅法院青年法官奮戰在司法一線,用專業與熱忱守護公平正義
青春是熱血的力量,是奮斗的激情。在博羅縣人民法院,有一群年輕人扎根基層人民法庭,常年奮戰在司法一線,用專業與熱忱守護公平正義,為基層治理和縣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他們在審判、調解、普法等工作中獨當一面,用汗水澆筑成長之路。五四青年節之際,記者走訪了博羅法院分布在東部、西部、中部的基層法庭,傾聽青年法官代表的辦案故事,感受司法的青春脈動。
扎根一線,用專業守護公平
“法庭的案件看似簡單,但涉及面廣,許多個案背后反映的是鄉村社會的典型問題。只有緊跟時代發展,不斷拓寬知識面,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記者的第一站是博羅東部的楊村人民法庭,該法庭負責人張錦清如實而言。
張錦清2010年入職博羅法院,15年的法院生涯中,有10余年奉獻給了基層法庭。如今,他所在的楊村法庭管轄麻陂、石壩、楊村、楊僑、觀音閣等5個鄉鎮,這些地區正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百千萬工程”在當地走深走實。除了處理涉農糾紛,他和同事們還要辦理各類案件,以司法保障助力鄉村發展秩序穩定。
一宗交通肇事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令他印象深刻。原告劉某的愛人駕駛“電動車”與汽車相撞身亡,但交警鑒定該車實為機動車,導致責任劃分上劉某的愛人和汽車司機均等。原來,銷售商以“電動車”名義出售車輛,而實際質量超重被認定為機動車。劉某憤懣不已:“明明我們是想買電動車,怎么被坑買成了機動車?這是銷售欺詐!”于是,她將銷售商、代理商和生產商告上法庭。
張錦清深知此案對消費者和銷售商、代理商和生產商的教育意義重大。他查閱行業標準、與交警溝通、分析證據,最終判定原告劉某勝訴,并對三被告進行了法庭教育。案件圓滿解決,雙方服判息訴。
去年,博羅法院6個基層法庭辦理了全院65%的民商事案件。無論是侵權糾紛、合同爭議還是鄰里矛盾,年輕法官們直面不同的案件類型,用專業與擔當守護公平正義。
守護穩定,法理相融解糾紛
記者的第二站來到位于博羅西部的工業重鎮——石灣鎮。隨著“百千萬工程”和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的深入推進,石灣鎮的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為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博羅法院去年向石灣鎮政府發送了《關于推動石灣轄區多元協同共治機制建設的司法建議書》,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同年年底,石灣鎮矛盾糾紛多元調處中心正式成立。
在這樣的背景下,石灣人民法庭的劉燕瓊法官秉持“能調盡調”原則,在案件辦理中始終堅持將法、理、情融入調解。今年二月,她接手了一宗特殊的撫養費糾紛案:女兒起訴父親7年未付撫養費,也未曾探視。女孩因渴望父愛和升學壓力患上抑郁,將父親告上法庭。
在庭前閱卷中,劉燕瓊發現,7年來女孩的母親也不曾為了孩子主動聯系前夫。她更加篤定:“這不僅是一起金錢糾紛,更是一個孩子對父愛的呼喚。”于是,在庭審中,劉燕瓊打破常規,將法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導提前,與孩子父母進行面對面溝通。最終,父親承諾分期支付撫養費并主動關心女兒,母親也同意方案并表示主動配合履行。案件不僅解決了經濟糾紛,更重建了父女親情。
“基層法庭像熔爐,百姓的恩怨都藏在案件中。我們能做的,就是多做一點、多走一步,讓群眾明白裁判的公正,贏得明白、輸得服氣,這樣才能盡力修復破裂的關系。”劉燕瓊這樣總結在法庭工作的心得。
助力治理,傳遞法治聲音
在龍溪人民法庭,法官于艷華雖任職時間不長,但在司法辦案之余,她還做出許多嘗試。她多次作為主講人參與普法宣講,為社區和學校講授防范性侵、校園欺凌等課程,將法治種子播撒在基層。
今年初,她調解了一宗涉及食品質量的消費者維權案。她敏銳意識到其普法價值,于是主動聯系法院宣傳部門,以案說法。最終,該案被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采用。
青年法官的成長離不開多崗位歷練。張錦清從書記員到法官助理,再到審委會秘書,最終成為審判能手;劉燕瓊通過執行崗位的鍛煉,在調解中更注重實際履行效果;于艷華則通過普法工作,將法律知識傳遞給更多人。
在基層法庭的熔爐中,這群年輕人用專業與熱忱,詮釋著司法為民的初心,讓青春在服務地方發展、守護公平正義的事業中熠熠生輝。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特約通訊員黃淑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