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女士將一面寫著“維權先鋒顯擔當 行業清風護民生”的錦旗送到惠州市汽車流通行業協會,對該協會高效公正處理消費投訴表示感謝。
事情還得從5個月前說起。去年11月底,王女士和丈夫在位于市區江北的某高端汽車品牌4S店花40多萬元購買了一輛整車進口的汽車,并于去年12月8日提車。今年2月27日,王女士的兒子將行駛了8100多公里的車輛開到4S店進行首保時,發現車輛出現了質量問題。“花了這么多錢,買了一輛有問題的車。”王女士一家隨即與4S店進行溝通協商,提出更換一輛新車的訴求。
4S店相關負責人認為,王女士家購買的這輛車發現存在質量問題時,時間和里程都已經超出了“自三包(修理、更換、退貨)有效期起算之日起60日內或者行駛里程3000公里之內(以先到者為準)”的范圍,不符合《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中的更換或退貨的相關條件,無法更換新車,但車輛仍在三包有效期內,可以免費維修。
雙方經多次協商,無法達成一致。4月17日下午,王女士向惠州市消費者委員會(以下簡稱“惠州市消委會”)投訴。惠州市消委會收到投訴后,立即聯系4S店了解情況并開展第一次調解,但王女士與4S店仍分歧較大。為有效化解消費糾紛,惠州市消委會發揮消費維權工作站作用,聯合汽車流通領域的消費維權工作站——惠州市汽車流通行業協會對該糾紛進行調解。
惠州市汽車流通行業協會秘書長毛紅介紹,協會接到惠州市消委會轉來的投訴,隨即聯系當事雙方深入了解情況,并開展調解,“一方面,我們向王女士一方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解讀,增強他們依法維權的意識;另一方面,與4S店深入溝通交流,在法律框架內尋找雙方權益的最佳平衡點。”
經過惠州市消委會和惠州市汽車流通行業協會的多次調解,雙方達成一致,于4月29日簽訂調解協議,車輛不退換,由4S店免費更換相關零部件,并提供相應免費維修服務。
“很感謝惠州市消委會和汽車流通行業協會的調解,幫忙解決了這個問題。”王女士說,這次消費維權經歷也讓她意識到,了解法律法規非常重要,依法、理性維權有助于更好維護自身權益。
惠州市消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進行大宗消費時(如購房、購車等),一定要認真了解、預購產品的相關信息。消費過程中如遇到消費問題或糾紛,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依法理性維權。
惠報全媒體記者香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