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緯世新能源:體育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其電動沖浪板電池模組打破國外品牌長期壟斷局面
近日,國家體育總局向社會公布體育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2024年),全國146家企業入選。惠州市緯世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緯世新能源”)依托其競速無人機、電動沖浪板電池制造的業務,成功獲評體育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緯世新能源智能化生產線。惠州日報記者謝寶樹 攝
專注細分領域成就“小巨人”企業
緯世新能源成立于2014年,位于仲愷高新區惠南科技園,是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聚焦可充式鋰離子電池領域,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以“全鏈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為全球新能源應用提供高性能、高安全性的系統解決方案及全周期服務。
“我們從一開始就不走尋常路。”緯世新能源總經理肖世玲向記者介紹她的創業之路。“從創業開始,就首先弄清楚不能做什么:汽車動力電池高投入長周期,沒法做;手機電池大廠強強聯合,競爭激烈;移動充電寶電池技術壁壘低,價格敏感……對于擁有深厚技術背景的團隊來說,選擇聚焦在高倍率電池這一細分賽道,在這個小而美的領域深耕無疑是個正確的選擇。”
正是靠著堅持走“專精特新”之路,緯世新能源的產品獲得行業客戶的高度認可,一路發展成為一家專注低溫高倍率電池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尤其是近年來,緯世新能源積極響應國家發展低空經濟的各項政策,針對無人機領域結合客戶的需求,研發了能夠適應特殊氣候的“低溫高倍率鋰電池”,能夠在零下40℃的情況下保持大功率放電。針對競速無人機靈活高機動性的特點,緯世新能源的電池可實現120C(以電池額定容量的120倍電流進行放電)高倍率持續放電。
肖世玲介紹,去年,該企業為國外客戶定制研發了一款電動沖浪板電池,通過IPX8防水認證與UL安全認證,實現2000次循環容量保持率在85%以上,通過對材料、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各環節的嚴格把控,最終實現產品超防水、高倍率、高安全的性能要求。
低溫高倍率電池技術處于全球領先水平
自落戶惠州仲愷高新區以來,緯世新能源依托當地完善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優勢,于2021年建成投產首條智能化生產線,目前已形成年產3GWh功率型動力電池產能,產品覆蓋無人機、機器人、電動工具、智能穿戴等領域。
“惠州優良的新能源電池產業生態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仲愷高新區‘一窗通辦’等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營商環境。”肖世玲介紹,如今,緯世新能源的產值在8億元左右,發展勢頭強勁。
在肖世玲看來,此次獲評體育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核心原因是緯世新能源聚焦兩大戰略性賽道——低空經濟配套的無人機電池和運動裝備領域的電動沖浪板電池,并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在低空經濟領域,緯世新能源的無人機電池以高倍率充放電性能和輕量化設計為核心特點,廣泛應用于競速無人機賽事場景,助力多支專業團隊在國際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在體育運動領域,緯世新能源的電動沖浪板電池模組,通過強化防水抗震設計和高倍率放電的表現,打破國外品牌長期壟斷局面。
截至2024年,緯世新能源已獲授權專利127項(含發明專利)。其中,低溫高倍率電池技術處于全球領先水平。2024年度,該公司研發投入超2000萬元,并與中南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東北大學開展深度產學研的校企合作,開展固態電池前瞻性研究。
持續看好體育運動產品電池配套賽道
緯世新能源的快速發展是惠州致力于打造華南戶外運動之都,帶動戶外運動相關產業發展壯大的生動縮影。
據了解,在戶外運動裝備制造業領域,惠州孕育了近500家經營主體,主要集中在自行車制造、滑板設計研發制造、輪滑生產制造、飛鏢生產、滑雪裝備制造等細分領域,產品銷往全球。
“隨著人們對體育運動的重視,我們持續看好體育運動產品電池配套賽道,積極研發和儲備與之相關的技術,有些產品已經實現量產。”肖世玲表示。
例如,針對全民運動的大趨勢,緯世新能源匹配市場需求,創新異形電池結構技術,成功開發運動指環電池(厚度<2mm)、穿戴設備微型電池(容量密度提升30%),為客戶提供運動指環、運動手環以及運動相機類的專業應用領域電池。
今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粵港澳三地舉辦。在本次全運會中,緯世新能源的產品預計也將運用其中,主要圍繞海上運動中心、濱海賽道等核心場館提供技術支持。
如電動沖浪板電池應用于海上救援巡邏艇及青少年沖浪體驗項目,憑借高安全、高倍率放電能力,保障全天候安全作業;競速無人機電池搭載于賽事航拍及應急醫療物資運輸無人機,通過高倍率放電性能實現15分鐘緊急響應;智能穿戴設備電源為運動員健康監測手環提供微型鋰電池,支持72小時連續血氧/心率監測。
“鋰電池是戶外運動裝備里面的一個核心部件,而惠州正是鋰電池產業鏈中的一個重要城市,這也是我們非常自豪的地方。”肖世玲告訴記者,“我們將用高質量的制造業實力和優質的產品,為惠州打造華南戶外運動之都作出更大貢獻。”
惠州日報記者謝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