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市第三屆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系列活動營造濃厚氛圍
分類齊參與 低碳新時尚
惠州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組織執法隊進店宣傳,志愿者進社區發放宣傳手冊;龍門縣組織群眾參觀大件垃圾拆解場、廚余垃圾處理站;惠城區龍豐街道組織開展廚余垃圾專項檢查……
近期,由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惠州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惠州市委社會工作部、惠州市商務局、惠州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共同主辦,各縣(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專班承辦的“分類齊參與 低碳新時尚”惠州市第三屆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系列活動,通過多元化、沉浸式宣傳體驗,全面推動垃圾分類成為市民生活新日常,助力“無廢全運”。
惠城區瓏湖灣小區居民參加垃圾分類飛行棋游戲。
三級聯動,全民參與
市級統籌引領、縣區特色響應、街道精準覆蓋……惠州市第三屆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系列活動中,主辦方建立“市、縣(區)、鎮(街道)”三級協同宣傳網絡,形成上下貫通、全域覆蓋的推進格局。
市級層面,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下,由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委宣傳部、市委社會工作部、市商務局、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等共同開展12場巡回主題活動,覆蓋惠城、惠陽、大亞灣、仲愷等核心區域,打造沉浸式互動體驗場景。
縣(區)級層面,結合地域文化,因地制宜策劃45場主題活動,涵蓋社區宣講、科普實踐、親子互動等多元形式。如博羅縣邀請專職講師分別在龍溪街道、羅陽街道西區社區及觀背村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垃圾分類知識授課;龍門縣組織30名居民群眾前往龍門縣資源熱力電廠、大件垃圾拆解場、廚余垃圾處理站觀摩垃圾分類終端處理設施。
鎮(街道)層面,通過網格化管理,將垃圾分類知識送入千家萬戶,直接參與市民超3萬人次,實現“市-縣-街”三級聯動、全民參與的立體化宣傳效應。
聚焦重點,精準發力
推進源頭減量,倡導簡約低碳生活。仲愷高新區組織垃圾分類志愿者深入社區開展入戶宣傳,面對面為市民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和方法;走進企業開展垃圾分類培訓,引導企業員工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共同營造綠色辦公環境。
突出回收利用,融合分類回收網點。我市在各社區、學校、商圈等人流密集場所設置宣傳攤位,通過懸掛橫幅、擺放宣傳展板、發放宣傳手冊和環保禮品等方式,向市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通過創意市集、科普展演等形式,直觀展示“垃圾可變寶 分類更環保”理念。惠城區橋西街道開展可回收物兌換活動,讓居民切身感受資源循環利用價值,推動低值可回收物回收體系建設,促進分類與回收網點融合。
加強小區宣傳,發揮黨政干部與志愿者示范帶動作用。惠州建立完善志愿服務體系,成立8支志愿服務隊伍及學生志愿社團。博羅縣以黨員志愿者為骨干,組建隊伍開展常態化入戶宣傳與桶邊督導,推動居民分類準確率達85%。惠城區“愛城駒”志愿服務隊300余名志愿者(含在職黨員、社會組織人員、熱心居民)化身“分類宣傳員”活躍在街頭巷尾、小區樓棟,通過“入戶宣傳+主題宣傳”雙軌并行模式,深入講解分類知識。
深化校園教育,通過學生帶動家庭社區。惠城區橋東街道組織環保講師進課堂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并引導學生與家長利用廢舊物品制作手工藝品;橋西街道黃田崗社區舉辦“垃圾分類·綠動未來”主題美術作品比賽,吸引近30名青少年參與,以“小手拉大手”形式推動分類理念深入家庭社區。
擴大設施開放,組織體驗活動提升參與度。仲愷高新區依托區環境生態園環保教育展廳,有序組織學生團體、機關事業單位開展環保實踐活動。惠城區、惠陽區、大亞灣區及仲愷高新區組織12場巡回主題活動,設置沉浸式互動游戲區(如分類投壺、飛行棋、迷宮、套圈等),讓市民在寓教于樂中掌握知識,提升對分類工作的認同感。
創新形式,寓教于樂
多元互動體驗。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分類投壺大挑戰”“垃圾分類飛行棋”“分類迷宮”“垃圾分類套圈”等趣味運動游戲,將分類知識融入闖關挑戰,寓教于樂,吸引各年齡段市民踴躍參與。
全媒體矩陣傳播。充分利用報紙、電視、新媒體等平臺形成傳播矩陣,推送原創科普宣傳片、短視頻等,擴大宣傳覆蓋面和影響力。
宣傳資料精準投放。全市累計發放垃圾分類宣傳資料3萬余份,含分類指南、宣傳海報、科普手冊、小禮品等,精準助力市民掌握分類知識。
執法宣傳協同并進。將執法檢查融入宣傳周,抽調骨干力量組成聯合工作組,常態化開展執法檢查,發放《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惠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手冊》等法規手冊,以執法促宣傳,壓實分類責任。
成效顯著,氛圍向好
惠州通過持續開展線下活動、聯動商圈推廣宣傳等形式,全方位、立體化營造垃圾分類宣傳氛圍,讓垃圾分類宣傳“看得見、記得住、傳得開”。目前,垃圾分類正以多種形式融入城市的各個角落和市民的日常生活,為垃圾分類工作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和凝聚更為廣泛的社會共識。
據介紹,惠州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社會氛圍持續向好,市民參與垃圾分類的主動性增強。我市進一步夯實了“制度為綱、鏈條健全、宣傳筑基、執法護航”四位一體治理體系和“前端精準分類、中端規范收運、末端科學處置、全民深度參與”的全周期治理基礎,市民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度及投放準確率明顯提高,“低碳新時尚”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