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環南昆山—羅浮山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采風活動走進博羅
“每一寸秀美風光都在講述鄉村蝶變故事”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盧泓宇
6月28日,惠州環南昆山—羅浮山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采風活動走進博羅縣,10多家省市主流媒體及外宣平臺的記者以鏡頭為筆、文字為墨,在長寧鎮徐田村的嶺南古村肌理與橫河鎮郭前村的湖光山色間,解碼“百千萬工程”繪就的鄉村振興實景畫。
長寧鎮徐田村
古村活化煥新,文旅融合出圈
走進長寧鎮徐田村,古韻與新潮交織:這里既是有著300多年歷史的“廣東省古村落”,村內保存有“五經魁”、“四德堂”、徐兆麟故居“都尉第”四合院等一批古建筑,又是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正以美學賦能新圖景,實施3公里藝術村落提升工程,打造未來社區,探索整村運營新模式。
媒體記者們走訪徐田古村、蘭門田園康養生態旅游區、民宿等地,采訪村干部、村民、游客、投資企業負責人等,深入了解徐田村的建設發展情況,實地感受惠州實施“百千萬工程”取得的顯著成效。
徐田村黨總支書記徐廣權介紹,得益于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的持續推進,過去三年徐田村集體收入連年增長,2024年達到121萬元,2025年預計突破2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6%,文旅產業帶動相關業態增收超10%。
村民黎麗紅早些年在徐田村開了第一家農家樂,隨著游客增加,農家樂年營業收入超百萬元,今年她又計劃開民宿,“村里越來越美、人氣越來越旺,相信我們的生意也會越來越好。”
徐田村蘭門村民小組至今已有300年歷史,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建造的房屋已有30多年無人居住,成為空心村。徐田村引入社會資本打造蘭門田園康養生態旅游區,并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每年客流量35萬人次,年凈收入近2000萬元。
泰康之家羅浮山經營公司旅游服務負責人龔金金介紹,為了讓更多閑置資源“活”起來,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徐田村與泰康集團開展村企合作,泰康投入600多萬元對古建筑進行修繕和再利用,有效促進了當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走進徐田村,我深刻感受到了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實踐——這里既有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村落風貌,又有現代文旅融合的創新探索。”廣東廣播電視臺對外傳播中心記者高天明說,作為對外傳播工作者,她特別關注到蘭門田園康養生態旅游區通過“農旅+康養”模式帶動村民增收的案例,這種綠色發展路徑非常具有國際示范價值,“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民宿經營者能用英語與外國游客交流,景區還有中英雙語導覽簡介,這種國際化的鄉村建設思維,正是講好中國故事最接地氣的載體。”
橫河鎮郭前村
打造“小洱海”美景,建設戶外運動小鎮
隨后,采風團來到橫河鎮郭前村上良村民小組,顯崗水庫的粼粼波光與黛青山巒相映成趣,一條18公里長的騎行碧道如翡翠綢帶纏繞其間,蔥郁植被與整潔步道勾勒出“人在畫中行”的詩意圖景。
“這里的每一寸秀美風光都在講述鄉村蝶變的故事。”南方報業國際傳播中心South記者區楠英的鏡頭始終追隨著碧道與湖山的咬合處。他表示,希望通過當天的采訪拍攝,讓更多人了解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的發展故事,讓更多游客走進最美旅游公路,親身感受這里的美麗山水。
全長約27公里的顯崗水庫環湖碧道于2024年完成硬底化建設,其中18公里是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最美旅游公路騎行道。蜿蜒的碧道巧妙地將顯崗水庫的清澈水波與周邊的山巒景色相連,打造出如“小洱海”般的迷人景致。
今年4月,橫河鎮對18公里騎行道啟動提升改造工程,更讓這條生態走廊煥發新生:12公里道路黑底化如墨線勾勒,7000余株喬灌木織就5萬平方米綠色錦緞,鳳谷驛站、國學院驛站等節點如珍珠鑲嵌,為騎行者提供休憩補給的“山水會客廳”。
“在規劃上,環湖碧道與最美旅游公路相互交織,形成‘環湖+公路’的復合型運動環線,為游客開展戶外活動提供更豐富的選擇。”橫河鎮副鎮長曠建鵬介紹,環湖碧道的提升改造,將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游玩,不僅提升游客的旅行體驗。
如今的環湖碧道,不僅是游客晨跑夜騎的網紅打卡地,更催生出上良民宿集群的“枕水經濟”,20余家特色民宿與農家樂在湖光山色間開門迎客,繪就“路通景美產業興”的鄉村振興新篇。
依托毗鄰最美旅游公路的區位優勢,郭前村正加速推進戶外運動小鎮建設,與惠州打造華南戶外運動之都深入融合,并以戶外運動和體育賽事為動力,進一步激發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文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