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沾泥土為民履職,建言獻策助力發展
惠州日報評論員
七月的惠州大地,涌動著人大代表履職為民的熱潮。連日來,在“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萬·人大代表在行動”集中履職月活動中,全市三級(全國、省、市)人大代表分赴各縣(區),通過實地走訪、現場察看、座談交流等形式,深入企業、工地、社區、鄉村、學校等地,看成績、聽問題、提建議,把脈問診、建言獻策,用實際行動詮釋“人民代表為人民”的初心使命,以高質量履職推動惠州高質量發展落地見效。
腳沾泥土為民履職,在于對發展脈搏的精準感知。代表們走進企業生產線、產業園區和重大項目施工現場,圍繞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聚焦平臺支撐、集群培育、創新融合,傾聽企業訴求,剖析問題根源;深入鄉村振興一線,圍繞“百千萬工程”實施,對農文旅融合、特色產業培育、城鄉協同發展等核心課題深研細究;走進街巷、校園、田間,聚焦社區運營、教育管理、污水處理等群眾關切,助力民生工程見實效。從機器轟鳴的生產車間到阡陌縱橫的鄉野,再到居民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代表們以問題為導向,精準把脈產業升級、民生改善和基層治理,用腳步丈量實情,用慧眼洞察癥結,真正讓履職的根須深扎于惠州發展的現實土壤。
腳沾泥土為民履職,在于對問題破解的積極推動。人大代表履職行動,歸根結底要解決問題、促進發展。目前,2025年市十件民生實事包含的19項具體工作,3項已高質量完成、16項正全力推進,其中就凝聚著人大代表持續跟蹤、有效監督的推動力量。比如在作為此次集中履職月活動之一的惠陽區深度融深融灣交通設施對接情況專題調研中,代表們察實情、研對策,為打通交通動脈、釋放區位優勢、激發經濟新動能貢獻人大智慧。這種以“深調研”促“實解決”的閉環,正是代表履職助力發展最堅實的注腳。
腳沾泥土為民履職,在于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的生動彰顯。三級人大代表聯動發力,緊扣市委中心工作,將“百千萬工程”這一全省發展戰略圖景中的惠州篇章,轉化為具體履職的坐標與路徑。他們一頭緊密聯系人民群眾,一頭直通國家權力機關,使民意民智得以高效匯聚,使工作部署更能植根市情沃土。集中履職月活動,正是這一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發展動能的鮮活實踐,充分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障地方發展行穩致遠的根本所在。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此次集中履職月活動,不僅是一次民生“體檢”,更是為發展鼓勁加油。代表們每一次深入調研的步履,都是對發展難題的精準把脈;每一條凝聚智慧的建言,都是為城市前行注入的澎湃動力。當代表們的足跡遍布惠州大地,當一條條建議轉化為政策舉措,當一件件實事辦到群眾心坎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人大制度的生機與活力,更是惠州上下同心、共謀發展的強大合力。
腳沾泥土為民履職,書寫高質量發展時代答卷。當前,省委、省政府對惠州寄予厚望,惠州肩負的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讓我們以此次履職月活動為起點,繼續保持腳沾泥土的務實作風、心連萬家的為民情懷、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察實情、謀實策、促實效,為惠州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開創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貢獻更多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