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名師指路 學子傳經 家長獻策
2025年惠州市高考學習達人分享會裝滿“成長錦囊”
8月3日下午,由惠州日報社主辦、惠州日報社教育中心承辦的“學習的思維”——2025年惠州市高考學習達人分享會在惠州日報社演播廳舉行。活動中,8位優秀考生、教師及家長圍繞學習方法、心態調整、備考復習、家庭教育等多個維度,為惠州學子及家長帶來了滿滿實用干貨。
現場
幾百名學子和家長到場取經
當天,家長們通過惠州惠民通APP報名參加活動,很多家長特意帶孩子來聽。從稚氣未脫的小學生、面臨升學的初中生到備戰高考的高中生,不同學段的學子齊聚一堂,認真記錄著嘉賓分享的每個要點,現場不時響起陣陣掌聲。互動提問環節大家更是踴躍舉手,展現出對學習方法和成長經驗的迫切渴求。
家長與孩子認真聽講。
分享會上,被北京大學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錄取為博士研究生的曾翠蝶、被清華大學工科試驗班(水木書院)錄取的楊瀟逸、被北京大學錄取的陳碩祺、被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錄取的蘇裕程、被中山大學錄取的劉鑫濤分享了各自的學習方法、技巧,以及心態調整、家庭教育對自己的影響。
廣東省高考研究會升學規劃專業委員會會長、廣東省生涯教育研究院院長李嘉輝博士依托大量的數據,指導大家做好院校選擇、未來規劃等。惠州市第一中學數學教師、惠州市優秀教師黃偉才分享了如何啟發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劉鑫濤的媽媽梅智英分享了如何做好孩子成長路上的同行者。
規劃
數據指引方向,多元路徑助力升學
活動現場,李嘉輝博士以翔實的數據和專業視角,為在場聽眾解析了2025年廣東高考形勢。針對升學規劃,他介紹了涵蓋夏季高考、強基計劃、高校專項、港澳招生、國際本科等多元選擇。
李嘉輝博士強調高一選科的重要性,“3+1+2”模式下12種科目組合各有側重,可以根據自己未來大概的專業方向確定1~2門科目,剩下的最后一門自由選科可以根據“賦分高低、學校優勢學科、自己擅長學科”等因素來考慮。
方法
高效技巧+扎實積累
“初中只要學會一道水煮牛肉,高中則要學會滿漢全席的牛肉做法。”惠州市第一中學數學教師黃偉才以生動比喻闡釋初高中數學學習的差異。他聚焦新高考數學特點,建議學生回歸教材,以命題者視角琢磨知識點的變與不變,通過規范數學語言、同學互助講題、仿真講題等方式提升思維的嚴謹性與發散性,同時辯證看待刷題與總結的關系。
分享會現場。
曾翠蝶分享了自己從博羅鄉鎮學校到考上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的經歷,作為理工科學生,她分享了構建邏輯鏈條的學習法。“比如搞懂公式的推導過程、應用范圍和考點,再由此擴散延伸。”她同時提醒健康是學習的基礎,感覺累的時候可以適當停下休息。
楊瀟逸將體育鍛煉納入高效學習體系,他認為每天跑步2~3圈能釋放壓力、磨礪意志,還分享了系統整理筆記的方法:數學筆記按“基本概念、知識點總結、典型題目、拓展延伸、思維提煉”五層梳理,用紅黑兩色簡潔呈現,顯著提升復習效率。
陳碩祺則提醒要避免無效學習,“整理錯題時要問自己,這能保證下次做對嗎?背好句時要想,這能讓作文不詞窮嗎?”他主張勞逸結合,“周一到周五專注學習,周末適當游戲,學玩分明才能高效提升。”
蘇裕程則提供了“反常規”經驗,不做錯題本,而是即時解決錯題。針對弱科,他以英語從105分到130分的提升為例,強調梳理基礎的重要性。他認為作業有用但未必高效,建議選擇性做作業,在老師思路下尋找個性化練習方法,與老師溝通確定適合自己的作業。
劉鑫濤從時間管理切入,分享了“計劃+緩沖”的時間分配法。他在校時按學科均衡分配時間,預留課間等緩沖時段應對突發情況,周末復盤調整。學習時他會通過物理隔離電子產品的方法保持專注,將深度思考內容放在安靜時段,零碎時間用于背單詞等淺度學習。
心態
穩住節奏在起伏中蓄力
面對高中學習的壓力與起伏,心態調整成為嘉賓們的共識。楊瀟逸提到情緒管理創造高效環境,既要避免過度自信的“捧殺”,也要防止消極情緒的“內耗”。他的調節方法是通過體育鍛煉、與他人溝通釋放壓力,“和同學打球、課間唱歌,苦中作樂”,班級里其他同學的插花、遠眺等小愛好也能舒緩心情。
“方法決定你能走多快,而心態決定你能走多遠。”劉鑫濤在惠三調考試時排名下滑,經老師開導后明白學習是螺旋上升的,現在不是沒進步,而是在為下一次進步蓄力。他建議考生多關注自己,少攀比。“有人五點半起床,但是不適合我,找到自己的節奏最重要。”
蘇裕程以自身經歷強調失敗不可怕,“高中是馬拉松,在挫折中爬起來的人才能走得遠。”曾翠蝶則鼓勵學子敢于走出舒適圈,多去體驗不同生活,哪怕暫時沒找到方向,至少知道自己不想干什么。
家庭
信任陪伴賦能孩子成長
“家,是愛的港灣。信任,是自由的翅膀。”劉鑫濤的媽媽梅智英分享了作為家長的智慧。她不會緊盯孩子學習,而是周末聽孩子聊學校趣事、學習困惑,做孩子的傾聽者。當孩子不愿說的時候家長要給孩子空間。面對孩子打游戲的問題,她以平等溝通代替說教,約定寫完作業后再玩,孩子慢慢學會了自控。她還強調陪伴不是監視,信任不是放任。
陳碩祺在分享時說,父母很放心把他交給學校,不會擅自給他報輔導班。“他們很善于共情,我吐槽放假安排時,爸媽會一起笑,理解我只是想休息,這種和諧氛圍讓我更愿分享心事。”
楊瀟逸的父母則是通過鼓勵型評價給予他支持,凡事商量不獨斷,更在高三時照顧孩子起居、與其聊天解壓。曾翠蝶的家庭普通,父母幾乎砸鍋賣鐵供她讀書。“高三壓力大時經常哭著給父母打電話,媽媽總會放下工作安慰我,家人的愛讓我敢往前沖。”
【聲音】
“我感覺今天這場分享非常有意義,我見到了很多清華、北大、中山大學的學長學姐,他們都非常優秀,激勵我在以后的學習中向更好的學校努力,讓我明確了心中目標,接下來要腳踏實地地去實現。”
——惠州中學高一學生蘇珳
“今天老師和幾位同學都講得特別好,他們分享了很多學習的細節,像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做到自律等。大家也分享了家庭氛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特別是共情,我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有時候看到孩子的一些行為會不自覺發脾氣,回去要好好反思。”
——家長張先生
“今天參加了高考學習達人分享會收獲特別大。在家庭關系方面,要給孩子提供寬松的家庭環境,跟孩子好好溝通,靜待花開。作息方面要引導孩子合理分配時間,勞逸結合,不熬夜,盡量不要用打游戲來放松,最好選擇運動。”
——家長黃女士
文 惠州日報記者范文燕 實習生林平杰
圖 惠州日報記者哈鵬 賴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