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攬佬作品《大展鴻圖》在全球音樂平臺引發熱潮
惠州仔用惠州口音說唱 讓全世界聽到嶺南聲音
初見攬佬,他如約來到位于深圳某地的采訪地點。這個在Spotify上播放量超越周杰倫的惠州說唱歌手,進門時略彎著腰向記者點頭,禮貌中透著幾分拘謹。短暫的熟絡之后,他掏出那副標志性的墨鏡戴上,整個人立刻變得不一樣了——松弛、自信,甚至帶點痞氣,就像他在視頻里面的樣子。
“我真沒想過自己能火,更沒想過有一天會被拿來和周杰倫比。”攬佬笑著說。這位27歲的說唱歌手,用一口夾雜著惠州口音的“廣普”,在音樂圈硬生生闖出了一條路。
攬佬。惠州日報記者王尉軒 攝
成長經歷
普普通通的“惠州仔”
談及如何走上說唱道路,攬佬的回答異常直白:“我沒有想要往這個方向發展,就是畢業后找不到工作,又喜歡這個,就把愛好變成了職業。”
這樣“誤打誤撞”的成名經歷,與他的音樂風格如出一轍:不加修飾,直擊現實。而這樣的坦率,也貫穿了整個訪談。
1998年出生的攬佬,成長的軌跡與大多數惠州青年并無二致——普通家庭、普通學校,和大家一樣讀書、考試、上大學、畢業后找工作。如果不是因為將愛好變為職業,他可能現在正坐在某個寫字樓里做著與音樂毫不相干的工作。
說到在惠州的童年記憶,攬佬的回答充滿了市井氣息。“常在龍豐那邊玩,我放學就喜歡點一份枸杞葉豬雜湯。”對于當地美食的推薦,攬佬很是“老惠州”:“你就去找街邊那些小小的店,看起來一般般,但是味道很棒!”
這些生活化的場景,后來都成為了他創作的養分。但這些瑣碎的點滴,并非直接出現在歌詞中。“作為創作者,我可能不會把這些東西很直接地說出來,這是大家的生活。”攬佬說。在他的作品里,惠州的街巷、氛圍、人情世故,以一種更抽象、更個性化的方式流淌,等待著聽眾去“挖”。
音樂態度
土潮結合剛剛好
“是因為我生在這個地方,我長在這個地方,我的說唱就是這個樣子。”談及創作風格與惠州的關系,攬佬的回答既簡單又深刻。他無意刻意標榜本土特色,但生長環境的影響早已深入骨髓。
從《八方來財》到《大展鴻圖》,攬佬的作品一直在用獨特的“廣普說唱”講述廣東故事。這種融合了客家方言、粵語語調的普通話說唱,形成了一種既土味又潮流的獨特風格。“土就很接地氣嘛,潮也很潮流,土潮結合那不剛好嗎?”攬佬這樣評價外界給他的“土潮”標簽。
《大展鴻圖》的成功尤其值得玩味——這首歌經過網紅博主“不齊舞團”的演繹后,在全球音樂平臺引發熱潮。當被問及創作靈感時,攬佬神秘地表示:“這個我不能說,這是我交給聽眾的事情。”這種拒絕過度解讀作品的態度,恰是他藝術純粹性的體現。
攬佬《大展鴻圖》MV截圖。
同樣,他也不知道“為什么火”——“我們創作一首作品的時候,沒有想過它會不會火,我表達我自己就好了。”對于在Spotify超越周杰倫登頂華語歌手榜首時,攬佬顯得異常清醒甚至有些“抗拒”,他反復強調,不希望這件事被過度解讀,“僅僅只是一個播放量而已”。
文化傳播
“我很愿意讓自己的家鄉被全世界的人知道”
作為一名惠州人,攬佬對傳播家鄉文化有著清晰的使命感。
“文化這個東西,我覺得是非常有必要讓更多人知道。”攬佬說。以前在外讀書的時候,身邊很多人對惠州的印象是海邊,但其實惠州不只有海,還有西湖以及很多地方都很不錯。
“目前我在海外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我很愿意讓自己的家鄉,包括廣東、嶺南這一部分,被全世界的人知道。”對于未來與惠州本土合作的可能,攬佬也很謹慎,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做,如果做成功了,才會考慮進一步怎么樣把這個事情做得更好。
流量來襲,讓攬佬非常忙,腳步匆匆,常常國內國外輾轉。他表示,過年的時候才會回到惠州,和爸媽一起吃團圓飯。“也希望大家都來惠州玩,到惠州打卡,紅花湖等地還是很不錯的。”
惠州日報記者龔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