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智能表計有了“長壽電池”
億緯鋰能專利技術攻克行業難題,斬獲廣東專利銀獎
●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實習生彭志恒 通訊員殷弘
你是否留意過,家中的智能電表、水表為何能常年穩定運行,無需頻繁更換電池?答案藏在一枚小小的紅黑色電池里,它看似普通,卻蘊藏著領先的科技能量:能量密度達到普通鋰離子電池的2倍以上,持續運行15年電壓仍穩定在3.6V以上,使用壽命更從行業常規的10年基準躍升到20年。
這枚“能量芯”的技術突破,正是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緯鋰能”)研發的專利——“一種正極、其制備方法及采用該正極的鋰電池”所帶來的。近日,該專利技術榮獲第十屆廣東專利獎銀獎,成為惠州市兩大獲獎專利之一。這一技術突破背后,是億緯鋰能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動體現。企業每年將營收的6%投入研發,持續攻堅關鍵領域技術。這枚微小電池,不僅成功解決了物聯網終端供電在使用壽命方面的行業性難題,也彰顯了惠州智造在新能源領域的硬核實力。
億緯鋰能展示系列最新產品。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實習生彭志恒 通訊員殷弘 攝
電池“長壽密碼”
從10年到20年的技術跨越
在物聯網基礎設施中,鋰電池如同支撐數據精準傳輸的“心臟”。隨著智能電表、水表、燃氣表等終端設備爆發式增長,行業對電源系統的壽命要求已普遍提升至10年以上。然而,傳統鋰電池面臨長期使用后“電化學反應活性衰減、副反應加劇”等難題,導致性能衰退、使用壽命難以進一步提高,更換電池則會提高社會基礎設施運維成本。
針對這一痛點,億緯鋰能研發團隊歷時多年攻關,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型的正極反應催化劑技術。“這項技術就像給化學反應裝上了‘穩定器’。”億緯鋰能科技委員會鋰電池研究院院長曹浪解釋道,該技術聚焦長壽命智能表計用鋰電池,通過提升傳統正極反應催化劑的催化活性及穩定性,使采用新正極技術的鋰電池在長壽命應用中表現出更優的性能可靠性,為智能表計等物聯網設備提供更長更穩定的使用保障。
模擬長期運行環境測試顯示,該技術顯著降低內部化學物質的反應活性衰減率,直接將智能表計電池壽命延長至20年。“這不僅助力電網公司、供水公司、燃氣公司等延長電表、水表、燃氣表的使用壽命,更有效降低了公共基礎設施的運行成本。”曹浪說。
目前,該技術已實現規模化量產,主要應用于鋰/亞硫酰氯電池產品線。該電池產品具備-55℃至+85℃的極端環境適應能力,室溫下年自放電率<1%,多項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鋰/亞硫酰氯電池也是億緯鋰能第一個獲得“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的產品。在國家智能電網首輪升級工程中,億緯鋰能提供了80%的配套電池(約3.2億只)。
智能表計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作為全球鋰電池頭部企業,億緯鋰能鋰原電池銷售額及出口額連續4年全球第一、連續9年國內第一,已向全球提供超22億只智能表計電池,超35億只鋰原電池實際場景應用驗證,產品已廣泛應用于智能表計、智能安防、智慧城市、汽車電子等領域。
研發投入年增30%
全場景布局構建多技術創新矩陣
長壽命智能表計電池只是億緯鋰能技術版圖的其中一塊拼圖,在“全場景電池方案”的戰略布局下,該企業已形成鋰電、鈉電、氫能、固態電池多技術路線并行的創新矩陣。近期,億緯鋰能研發團隊就帶來了多項最新創新技術,為全球智能產業提供可靠的“能源心臟”。
如在動力電池領域,億緯鋰能的LMX產品能量密度達205Wh/kg,-20℃低溫性能與5000次循環壽命達到行業領先;作為大圓柱電池引領者,依托20余年圓柱電池技術研發積累,億緯鋰能成功攻克大圓柱電池量產難題,已構建覆蓋15個國家/組織的大圓柱電池全球化專利網絡,累計申請超2600項專利,專利數量位居全球首位,其中4695系列大圓柱將配套BMW(寶馬)新車型;計劃于2026年推出主要應用于混合動力領域的高功率全固態電池,于2028年逐步推出400Wh/Kg的高比能全固態電池。
“創新不是單點突破,而是系統工程,我們每年將營收的6%投入研發。”曹浪介紹,作為全國首批“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企業擁有約24萬平方米研究院,設立6個研發中心,超過6000名的國際化、跨學科綜合研發團隊,已構建了“基礎研究-中試-量產”三級研發體系,與武漢大學等高校深度合作,將實驗室成果快速轉化為生產線上的競爭力,背后依托的是企業對研發的高強度投入;近五年來,億緯鋰能的研發費用從7億元加碼至30.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30%,2024年該企業研發人員超過6000人,碩博人才占比超半數。
技術創新反哺企業發展,億緯鋰能通過專利組合支撐生態構建,依托技術輸出與合作加速海外布局,主導100余項行業標準,形成“技術-產品-市場”正向循環,推動全球市占率提升。2024年,其圓柱鋰離子電池出貨量問鼎全國首位、全球第四,全球高倍率電池出貨量居全國第一、全球第二,18650型號更是登頂全球銷冠。如今,企業業務版圖覆蓋消費電子、動力儲能、智能電網等領域,其中中重型商用車裝機量全球第二,乘用車動力電池裝機量躋身全國前五,商用車電池居國內市場份額第二,儲能電芯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二。
創新驅動發展
超萬項專利構筑“技術長城”
走進位于仲愷高新區的億緯鋰能總部大樓,在展廳旁的專利墻上,密密麻麻的專利證書構成了一道蔚為壯觀的“技術長城”,截至2024年6月,該公司累計申請國內國外專利超過10000項。
知識產權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高價值發明專利更是其中的“王牌”。作為全球鋰電池頭部企業,億緯鋰能對創新技術的追求以及對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視,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高價值專利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體現。
“在知識產權戰略制定中,我們遵循知識產權助力創新,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原則,對產品構建‘立體式’專利保護,提升市場競爭力。”億緯鋰能知識產權部經理李碧梅表示,億緯鋰能始終將知識產權作為核心戰略資產,設立了獨立知識產權部門,建立覆蓋創造、運用、保護的全流程管理體系,并堅持商標保護,培育自主品牌,積極在全球范圍內申請注冊商標,構筑起堅實的品牌保護屏障,建立了定期商標監測預警機制。得益于知識產權制度的嚴格執行,億緯鋰能先后獲得“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和最高等級榮譽“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
作為新能源產業的龍頭企業,億緯鋰能積極發揮帶動作用,多維度推動惠州本地產業鏈協同創新。億緯鋰能牽頭成立惠州新能源產業聯盟,促進成員間資源共享與技術交流,通過吸引上下游企業來惠開展合資共建與戰略合作,逐步構建起覆蓋電池材料、電芯制造、系統集成及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電池全產業鏈集群;持續投入研發資金建設產業基地,聯合高校與科研機構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并依托其在儲能、動力及消費電池領域的全球市場優勢,在惠州構建了“研發-制造-應用”閉環生態。
把專利寫在紙上,把產業落在地上,最終讓“小電池”釋放出大能量。“億緯鋰能始終以創新為引擎。”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表示,公司將依托產能產品領先、全球制造布局等戰略,以更優質的鋰電池全場景解決方案,開啟能源變革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