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綠化委員會印發了《關于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對古樹群和古果樹進行保護管理,強調要以“實現古樹名木資源有效保護”為目標,支持探索建立古樹名木保護補償機制,為建設綠美廣東作出積極貢獻。
多年來,惠州始終堅持做好古樹名木保護工作。記者從市林業部門獲悉,惠州市第五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顯示:惠州新增古樹2220棵,數量達到13106株,古樹數量排名全省第一。惠州已成為全省古樹名木資源最多的地級市。
市區東江公園是市民閑時休憩的好去處,每到清晨或是傍晚,東江公園客家女雕像對面的這棵老榕樹下 ,都會聚集很多休閑娛樂的市民,今年近60歲的郭佰源是惠城區老水北村的村民,他向我們介紹,這棵老榕樹稱得上是水北村的“鎮村之寶”,經過了210多年的歲月更迭,如今仍然枝繁葉茂,每當看到這棵老樹,都能勾起他兒時的記憶。
古樹是歷史的見證者、講述者,是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遺產,見證著惠州發展的腳步。如今老榕樹周邊打造了美麗的公園和綠道,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市民前來打卡,享受愜意時光。市民郭佰源表示:“政府對古樹的保護,承載著我們水北人的記憶,我們很欣慰,很開心。”
走出城區,來到位于博羅柏塘高橋村的古欖園,眼前一棵棵古老的欖樹,立刻鎖定了你的視線。這里有古欖樹208棵,平均樹齡近200年,其中最老的樹已經210歲。古欖園被博羅縣政府認定為“二級綠色生態園”。村民們紛紛表示,近年來,政府對于古樹及周邊環境的保護和建設,使這里的面貌煥然一新。
高橋村村民廖先生介紹:“以前小時候,這里都是一片荒涼,很多雜草,但是這幾年經過政府和村民的聯合,把這里打造好了,整體道路也通暢了,綠道也多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惠州大力推進綠美古樹鄉村建設,把古樹和村莊串聯起來,融入鄉村振興戰略,讓古樹名木“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
如今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高橋村依托綠色生態自然優勢,以古欖園為核心,打造特色生態公園,不斷推進三產融合發展,接下來,柏塘鎮計劃將古欖園打造成集觀光、民宿、餐飲等產業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示范項目。
博羅縣柏塘鎮高橋村黨支部委員梁運添:“今年以來,我們游客已經大概有7萬人左右,下半年我們計劃在國慶節舉行茶文化節,繼續努力帶動山茶產品、農產品,帶動鄉村振興發展。”
多年來,惠州多措并舉,推進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記者從市林業部門獲悉,今年惠州市已完成了“惠州市古樹名木信息化管理系統”升級改造,實現全市古樹名木、古樹群資源信息化管理,對每一棵古樹名木的樹高、樹齡、生長狀況等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在對全部古樹名木進行掛牌保護的基礎上,對城市建成區樹齡50年以上或胸徑30厘米以上的重點綠化樹木實施掛牌保護,目前已掛牌保護13526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