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據阜陽廣電“阜陽公眾網”視頻報道,2月4日凌晨,河南周口一中學老師分享學生在選科分班前自發向班主任磕頭告別的視頻,引發熱議。視頻中,一群男學生分別給老師下跪,女學生們則和老師擁抱,大家都滿臉笑容,場面感人。
對此,當地教體局回應稱,此系學生自發行為,不提倡。從網友的反應看,均對學生磕頭跪拜教師表示贊賞,認為從視頻畫面中,可以看到孩子們是出于真心在叩拜老師,這是很難得的。有網友稱,“孩子跪下的那一刻,我被感動了。”這也是當事女教師的直觀感受,她表示,2019年第一年當班主任的時候,還有女學生要認她當干媽。面對學生們的熱情,她表示:“老師何德何能接受你們如此大禮和寵愛,你們的溫暖懂事治愈我工作中所有的不開心,更讓我覺得教育的偉大。”
確實,學生們的自發磕頭跪拜,可以看出他們對教師的真感情,但是,正如當地教育部門的回應,對這樣的做法,不宜提倡。就是表達對教師的尊敬,也不要采取磕頭跪拜的方式。磕頭跪拜是“大禮”,個體有以此表達情感的權利,但是,磕頭跪拜并不能彰顯教育的偉大,偉大的教育需要告別磕頭跪拜禮。
學生在告別教師時,自發提出給教師磕頭,這對事先沒有準備的教師來說,可謂事發突然。教師自然會被學生的跪拜禮感動,加之這是在春節期間,學生用這種方式表達感激、尊重,也是可以理解。因此,教師把這一視頻發到了網上,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對于教師的行為,輿論當然不應有什么苛責,如為何沒有制止跪拜、拒絕跪拜,而是很“享受”這種感覺等。
學生自發跪拜教師,與教師要求學生行跪拜禮,這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從傳統禮儀看,這是給教師行“大禮”,是最大的尊重;后者則屬于教師給學生灌輸糟粕,是要明確反對的。可就是對學生的自發跪拜行為,也有進一步理性分析、引導的必要。
從輿論的反應看,對于學生的自發跪拜,社會公眾是普遍接受,且給予正面評價的。在評論區,眾多網友為這位老師點贊,夸她肯定是好老師,才得到這么多認可。“男兒膝下有黃金,只拜恩師和雙親。”其落腳點,還是在尊師重教上,這與近年來屢屢曝出的師德丑聞,形成鮮明的對照。學生對教師的跪拜,讓不少人感慨,教師只要用心付出,就會得到學生的認可與真心愛戴。
然而,行跪拜禮,哪怕是學生自發,也要加以引導,不能將其解讀為這是表達對教師感激之情的最高禮儀。換言之,可以理解學生們是想以此表達對老師的最大尊重,但在教育中,要引導學生選擇其他更符合現代文明、現代教育理念的尊師重教方式。
近年來,針對學生給教師、父母行跪拜禮,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倡導恢復這一禮儀,在莊重的場合,如學生入門、畢業時,給教師行跪拜禮。還有學校組織學生學跪拜大禮,美其名曰學習傳統文化禮儀。有人則明確反對,認為跪拜禮與現代文明、現代教育格格不入,應該明確取消,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平等的,教師教書育人,就包括要尊重并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
毫無疑問,有組織的、公開的跪拜禮,是應該明確反對的,這不是在弘揚傳統文化。但私下的、自發的跪拜,雖不能完全禁止,卻也不宜美化,美化這一跪拜行為,就從私下的自發表達,變為公共價值判斷了。對教師個體而言,她可以為此而感動,并提高自己的職業榮譽感,但進入公共輿論場之后,也應將其局限在個體表達,而不能加以鼓勵、倡導。我國正在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構建平等的家校關系、師生關系,正是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的重要內容。
(作者是知名教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