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烹飪、批量出餐、生鮮現做……近日,在廣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一家科技服務公司的辦公樓茶水間里,一個AI食堂正式開業。這個由一臺AI智能烹飪機器構建的智能移動微食堂,可同時烹飪36種及以上菜品,用餐高峰期可同時做好200份熱乎乎的“暖心餐”。
身兼廚師和服務員雙重身份的它名叫“盒小午”,由廣州才和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才和公司”)運營、廣州一盒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別看它占地僅2.5平方米,它可是能同時實現生鮮現制、自動烹飪、智能控制、批量出餐、無油煙水汽排放的AI食堂,能同時做好200份套餐。員工通過微信小程序下單,就可以生成一個取餐碼,獲得一份熱氣騰騰的套餐。
AI食堂是怎么運作的呢?“凌晨,配送員將生產中心做好的半成品預制菜通過冷鏈配送過來,投入智能烹飪柜,進行低溫保鮮。”才和公司總經理李希介紹,然后根據企業下班的時間設置出餐時間,智能烹飪設備自動啟動烹飪,到點即可完成出餐。
目前,絕大部分的小微企業都無法自建合規食堂。據悉,智能移動微食堂的普及,可以為小微企業降低50%左右的食堂建設投入成本以及40%至80%的食堂綜合運營成本。
據悉,近年來,為適應餐飲工業化、規模化、智能化趨勢,彌補新業態食品經營許可辦理的“政策空白”,黃埔區市場監管局加快改革步伐,推行“一類一策”,實現移動餐車、無人餐車“持證上崗”。
此前,由于智能餐飲機器這一新興餐飲服務暫無明確對應的食品經營許可規范,智能餐飲機器的合法化運營受阻,才和公司的業務拓展遭遇了瓶頸。黃埔區市場監管局為其提供了“一類一策”服務,量身定制備案指南,經安全評估后,向才和公司發出了廣東全省首張智能移動微食堂經營試點備案憑證。
“從申報到辦下證來只需不到兩周的時間!這張憑證使我們贏得了市場先機,在進一步探索智能餐飲商業化上更有信心!”李希說。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徐振天 通訊員鄭嘉俊、張艷、梁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