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南方個別城市發生基孔肯雅熱輸入疫情并引發本地傳播。歐洲多國也于近日報告輸入性病例。世界衛生組織于22日發出相關警報,提醒各國做好應對準備。
基孔肯雅熱是否可防可控可治?基層防控需要注意什么?個人如何更好應對和防范?來聽一聽疾控一線和醫學專家的權威解讀。
多數患者為輕癥 沒有人傳人跡象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信息顯示,多數基孔肯雅熱患者為輕癥,重癥及死亡病例較為少見。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段蕾蕾在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基孔肯雅熱可防可控可治,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沒有人傳人跡象。
疫情傳入以后,廣東佛山啟動應急響應、統籌醫療資源,確保基孔肯雅熱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佛山市已指定53家二級及以上醫院作為定點收治醫院,專門騰出病區并加裝多項防蚊措施,每張病床均配有蚊帳。
“佛山市目前有防蚊隔離床位3696張,可根據實際需要繼續擴容,滿足收治需求。”佛山市衛生健康局局長陳愛貞說。
識別病癥關鍵點 立即就醫別耽擱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健康提示,基孔肯雅熱的潛伏期一般為1至12天,多為3至7天。其中,發熱會持續1至7天,伴有寒戰、全身肌肉疼痛、嘔吐等;皮疹多出現在發病后第2至5天;關節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關節,腕關節受壓引起劇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王麗萍提示,個人如果出現上述情況,尤其是有蚊蟲叮咬史或者疫區旅居史者,要立即就醫治療。
“面對蚊媒傳染病的威脅,每個人要當好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通過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風險。”王麗萍說。
在個人防護方面,要為自己打造一個安全的“無蚊空間”。包括外出時,盡量穿淺色長袖衣褲,減少皮膚暴露面積;在裸露皮膚上涂抹含避蚊胺、避蚊酯的驅蚊液。在家中,安裝紗門紗窗,使用蚊帳,必要時使用電蚊拍、滅蚊燈等。此外,在流行期盡量減少在戶外樹蔭、草叢等地逗留時間。
從“除四害、講衛生”到“清積水,滅蚊蟲”,愛國衛生運動是我們黨把群眾路線運用于衛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實踐。
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文曦表示,佛山全域推進愛國衛生運動,聚焦環境衛生整治、孳生地清理、成蚊滅殺三大重點措施,組織專業人員入戶滅蚊,98%的疫點村居已由高風險降到中風險以下。同時,通過網絡向公眾發送“告全體市民書”,組織人員入戶派發防疫宣傳資料,普及防控知識。
據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