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惠州銀行保險業公眾號頻頻披露,惠州多家保險公司憑借其敏銳的洞察力與前沿的技術手段,成功揭露并妥善處理了多宗保險欺詐案件,有力維護了保險市場的良好秩序,切實保障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些案件不僅深刻揭露了保險欺詐的惡劣性質,更為全社會再次敲響了誠信守法的重要警鐘。
保險是轉移風險的重要方式,不應成為非法獲利的手段。東江時報記者周楠 攝
案例1: 酒后擺拍騙保
2024年4月19日,中華聯合財產保險惠州中支接到一起在博羅縣發生的車輛碰撞報案,經查勘員聯系得知,這是一起非現場報案。雙方車輛均已被送至修理廠,駕駛員并非被保險人,客戶提供了現場相片給查勘員。
查勘員在深入調查中發現,案件存在諸多疑點,包括駕駛員與報案人不符、駕駛員指甲殘留機油、手機中發現修理廠微信群等。最終,查勘員通過證據和溝通,涉事車主承認了因酒后駕駛出險后,企圖與修理廠合謀通過擺拍現場騙取保險的事實,并主動放棄索賠。
案例2: 故意肇事索賠
2024年4月,國壽財險惠州中支受理一起轎車追尾大貨車報案,涉事車輛損失約10萬元。理賠人員現場查勘發現多處疑點:無緊急剎車痕跡,報案人與車主及被保險人均不符,且客戶不配合調查。進一步調查發現,標的車逾期未年審且被查封,駕駛員涉嫌故意制造事故索賠。
經理賠人員耐心解析并闡明利害關系后,告知保險欺詐所面臨的法律后果,駕駛員承認故意肇事,并自愿簽署放棄索賠書。
案例3: 酒駕調包露餡
2024年3月2日,華泰財險惠州中支接到報案,Y先生稱其駕駛一輛小轎車發生事故,碰撞燈柱及路邊摩托車。查勘員現場發現Y先生非被保險人,且事故疑點重重:高風險時段發生,距離報案時間較長,事故地點距離Y先生住所極近。
經查勘員深入調查,確認事故發生時真正的駕駛員為Y先生的父親,存在酒駕后逃離現場并由Y先生冒名頂替的情況。在掌握確鑿證據后,華泰財險查勘員向Y先生闡明酒駕及調包的嚴重性,Y先生承認并放棄索賠。
在此之前,鼎和財險也遭遇了一起疑似酒駕調包的保險欺詐案。女司機報案稱在惠州農村路段因車速過快導致撞上護欄,但查勘員現場勘查及通過走訪調查后發現,報案時間與行駛路程不符,監控顯示事故前10分鐘駕駛員為男性,且女司機拒絕配合提供詳情。查勘員深入調查,懷疑為酒駕調包。
鼎和保險查勘員將調查結果提交交警部門,經過仔細甄別重啟案件調查,依法傳喚事故前的駕駛員以及事故時的駕駛員。后調查核實,該案件確系酒駕調包案,最終車主選擇放棄索賠。
保險是轉移風險的重要方式,但絕不應成為非法獲利的手段。然而,在利益的誘惑下,個別消費者鋌而走險參與保險欺詐,為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針對此類現象,一位業內人士提醒:保險欺詐不僅是對保險行業誠信體系的破壞,更是對個人道德與法律的公然挑釁。它侵害了廣大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擾亂了市場秩序,必須予以堅決打擊。同時,該業內人士也提醒廣大消費者,切勿因貪圖一時小利而陷入保險欺詐的泥潭,最終得不償失,甚至面臨法律的制裁。
東江時報記者伍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