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府。
燈塔與南澳大橋。
雨后的南澳島海邊云霧蒸騰,仿若仙境。
一座座牌坊講述了明清以來潮州古城的歷史故事。
林立的老招牌仿佛講述著小公園曾經的繁華故事。
“潮汕美食”“老城風情”“非遺文化”……帶著多樣化標簽的潮汕,在2023年成了火出圈的旅游目的地。8月19日,抓著暑假的尾巴,帶著孩子,與20多位團友一起,跟隨惠州日報國際旅行社潮汕南澳島純玩3天團,走進潮汕,感受海島風情,穿越古城記憶。
登上了韓文公祠,緬懷唐代大儒;踏上了廣濟橋,觀看古橋燈光秀;逛過了小公園,在保留的招牌中回味曾經繁榮的洋行;穿過了南澳大橋,在燈塔、北回線標志塔留下回憶……3天的行程很滿,但不趕,27名團友在潮汕兩地賞美景、,聽潮戲、吃美食,感受潮汕文化,灑下一路歡聲笑語。而行程中讓記者記憶最深刻的,是承載著滿滿故事,仍保留了諸多時光記憶的潮州古城。
潮州古城,是到潮州必到的地方。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這里,是記者游歷過的古城中,將歷史與現代、繁華與生活交融最完整的古城。
潮州古城位于寒江旁,沿著寒江邊前行,但見保存完好的古城墻至今仍將整個古城極好地保護于其中,沿江的幾座城樓是進出古城的出入口,其中最巍峨壯觀的,是正對廣濟橋的廣濟樓。據記載,始建于明代的廣濟樓曾在清咸豐三年因失火而遭到毀壞,后得以重建。重建后的廣濟樓還原了曾經古色古香的模樣。穿過廣濟門進入古城,街上的建筑是典型的騎樓建筑,雖已經過修繕,但老街上仍不時可以看到這些建筑最初的痕跡,或是一塊雕花墻磚,或是一塊老招牌,又或是不同于周邊的樓面,這里留下的,是潮州人下南洋的那段傳奇。再往里走,便可以看到古城里最為出名的石牌坊,“大總制”“少司馬”“四進士坊”“節鎮三省”“太山北斗”“經略邊務”“木天人瑞”……一座座石牌坊向來往游客講述著屬于這座古城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內涵。再往里走,便越近居民的生活聚居點,銀行、郵局、便利店……現代生活的痕跡越發清晰,潮州府、駙馬府、陳偉南文化館、古大士庵、孔廟等古今建筑散落于居民區內卻不顯突兀?梢哉f,在這座古城里,完整保留下了明清至今的諸多歷史記憶點。
牌坊下的騎樓里,是熱鬧的商家,這里有現代的奶茶、餐飲、小百貨,也有傳承多年的老字號、傳統特產。繁榮的店面間,偶爾可見古城居民或在自家門前悠閑納涼,或三五好友在巷口支起小桌飲茶聊天。一路走走逛逛,逛累了,坐上一輛黃包車,時而在古城中心的人潮中穿梭,時而轉進一條小巷遠離了喧囂。奶茶鋪、餅家、便利店、潮州府、駙馬府……坐著這么一輛黃包車,看盡了老街上商家的繁華,走遍了老城里的文化傳承,也感受到了古城居民生活的閑適,各種各樣的生活狀態呈現于城內,生動詮釋了“繁華市井生活”。
暮色漸起,年輕人裝扮的賣崽青蛙出現在樓門下,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人們開始離開古城前往江邊等待觀看燈光秀,不經意抬頭,卻發現廣濟樓旁不知何時懸起了半彎彩虹,為這一次古城游定格美好的最后記憶。
文/圖 東江時報記者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