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口腔醫院正畸科林和平
22年攻堅30篇核心論文 以毫厘之功重塑萬千笑容
他是患者眼中重塑笑容的匠人,以毫厘之功校準牙齒軌跡;是同事眼里的良師益友,用二十二年堅守托舉團隊成長;是學科發展路上的傳承者,以臨床科研突破復雜病例壁壘。他,就是惠州口腔醫院數字化正畸中心主任林和平。
主持3項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項目、6次入選《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優秀病例、在口腔專業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篇……扎根惠州口腔醫院(以下簡稱“惠口”)二十二年,林和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更將個人積淀化作團隊前行底氣,帶領科室以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管理為理念,在齒間方寸書寫醫者擔當。
惠口數字化正畸中心主任林和平。 惠州日報記者周楠 攝
初心鑄技,為患者重塑美麗人生
“小時候總聽我爸說,醫生是崇高的職業,能救死扶傷,受人尊重。”林和平的從醫初心由此形成,童年因身體不好常去醫院的他,目睹患者痛苦等候的模樣,更對醫生職業的崇敬日漸加深,“想為他人解除痛苦”的念頭愈發篤定。
與當下可直接選口腔醫學專業不同,林和平先學三年臨床醫學、再攻兩年口腔醫學。這段刻有時代印記的學醫路,成為他日后在正畸領域不斷突破的“隱形翅膀”。“人是一個整體,系統地學過解剖學、生理學等專業知識,讓我在處理疑難雜癥時能想得更全面,而不只是局限于口腔本身。”
扎實的醫學功底讓他在正畸領域屢屢攻克難題。早年,惠城區某中學一位老師因門牙嚴重外翻、深覆合,輾轉五六家醫院都沒找到解決方案,幾乎要放棄時,經人介紹來到惠口正畸科。林和平反復研究他的癥狀后,運用垂直向控制等多項技術,為其進行牙齒矯正。三年后,這位老師擁有了排列整齊的牙齒,擺脫了容貌困擾。“患者矯正后發自內心的笑容,讓我真切感受到,正畸不只是技術操作,更是對患者美好生活的重塑。”
早矯護航,筑牢全周期口腔守護
早年正畸以“牙齒排齊、咬合對齊”效果為核心,隨著大眾認知提升與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管理理念深化,正畸價值被重新定義。“全周期正畸治療不只是排齊牙齒,更要兼顧咀嚼、發音、面部美觀,從兒童早矯、青少年常規矯正,到成人美觀改善、老年修復輔助,貫穿一生。”林和平深刻體會到這一轉變。
此前,一名6歲女孩因換牙期齲齒致牙齒遲萌外飄,被同學取“爆牙妹”外號,性格從開朗變內向,不愿與人接觸、玩耍。家長察覺問題后帶孩子來到惠口正畸科,林和平了解情況后,為小女孩制定了個性化“顏面管理”,讓她擁有一口整齊美麗的牙齒,性格也恢復到從前的開朗狀態。
“其實正畸是一輩子的事。”林和平解釋道,錯頜畸形對生活的影響深遠,而它的誘因或許在孕期就已埋下:環境、營養,甚至一次普通的感冒,都可能成為潛在的誘發因素。正因如此,惠州口腔醫院正畸科強調從孕期就開始預防,關注胎兒健康,一路延伸到老年的維護,形成全周期的口腔健康守護。“從孩子3歲開始就可以納入我們的牙頜面發育監測,一直持續到青少年、成年,及早干預各階段出現的牙頜面畸形問題。像一些嚴重的錯頜畸形,早期干預后,到青少年時期可以轉入常規的正畸治療,避免成年后面臨更復雜更高難度的手術治療。”
更關鍵的是,惠州口腔醫院管理層敏銳把握這一變化趨勢,在行動上給予了實質支持:開設兒童早期矯治專科、支持科普視頻、“小小牙醫”等科普宣教活動、投入引進iTero口掃、AI模型預測等先進設備。他說:“沒有醫院在理念認同和資源投入上的支撐,‘全周期口腔健康’管理很難如此深入實踐。”
團隊共進,擦亮“高精尖”惠口正畸招牌
2003年從南昌大學研究生畢業后,林和平拒絕留校與多所醫院邀請,選擇惠口。他說:“最初打動我的是科室底蘊:由惠州首批醫學博士包柏成1993年高標準組建,自誕生就實力強勁。入職后更發現這里學術濃、人員素質高,還像家一樣溫暖。”
入職廿余載,林和平從團隊新人成長為團隊前行的領路人,見證著正畸科隊伍的一步步發展壯大。“以總院數字化正畸中心為專科高地,聯動14家門診,共同構建起一支共34名醫生的惠口正畸團隊。”林和平介紹道,其中總院正畸中心的醫生梯隊尤為亮眼——95%持有研究生學歷,且多畢業于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南昌大學等國內口腔醫學領域的知名學府。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優秀正畸人才,帶著各自院校的學術積淀與技術特色在此匯聚,不同學派的理念碰撞融合,最終凝結成更全面、更精準的診療方法。“這種多元交融的氛圍,恰恰能讓我們跳出單一思維,給患者更優的診療選擇。”
惠州口腔醫院正畸醫生團隊。 惠州口腔醫院供圖
如今的惠口正畸科,技術設備先進,專業實力強大,小到3歲幼兒,大到五六十歲成人的牙齒畸形問題基本都能解決,2024年科室接診量逾5萬人次。“惠口正畸”的金字招牌,已影響著惠州乃至粵東百姓的就醫趨向。
林和平認為“高精尖”是對于惠口正畸科最貼切的評價。“我們醫院改制后,在先進設備引進、科研創新項目等方面的投入可謂不遺余力。”他介紹道,在醫院的大力支持下,惠口正畸科進一步完善數字化診療體系,形成從數字化掃描、AI方案設計到精準矯治的全流程技術鏈,這不僅為患者提供了更優質的服務,也為科研創新筑牢硬件根基。每年多個研究成果入選全國性及省級正畸大會壁報展示、優秀病例獎;團隊成員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等榮譽;曹芳、楊一瀾、門靖旋等多位醫生在全國性比賽中屢次獲獎……得益于先進設備的引進和醫院科研、臨床、教學并重的發展模式,惠口正畸科的科研成果和臨床實踐碩果累累。
“團隊將持續聚焦品牌做強做大。”林和平對惠口正畸科的發展有著清晰規劃:深化團隊制模式,通過優化人員搭配、補位協作提升服務效率與患者滿意度;深耕臨床、科研,攻克更多正畸難題;堅持臨床、科研、教學三位一體發展,在精進臨床診療、推動科研創新的基礎上,持續通過培訓班、基層進修等形式分享經驗,實現自身技術迭代創新的同時,帶動行業整體進步,為惠州乃至粵東口腔事業發展貢獻惠口力量。
惠州日報記者鄔玉婷
通訊員陳海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