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創新路徑 推動腦心疾病“同防”“同治”“同康”
大腦是人體的生命中樞,心臟是維持生命的“發動機”。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國民第一健康“殺手”。《健康中國行動—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創新心腦血管疾病同防同治路徑”,并明確目標:到2030年,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0.7/10萬以下。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簡稱“市三院”)積極探索并實踐“腦心同治”診療模式,并向“腦心同防”、“腦心同康”領域不斷延伸,深度融合心血管醫學中心、神經醫學中心兩大中心優勢學科群,高端謀劃,實現了醫療資源的深度整合與增量擴容,構筑了心腦血管疾病一體化診療的新格局,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李雪松受邀在《中國醫院院長》年會作專題演講。
整合資源
一站式全流程服務讓患者少奔波
“心腦血管疾病的共患率高,比如腦血管出現問題,心臟血管也患病的概率可達50%。”惠城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三院院長李雪松告訴記者,“腦心同治”是一種整合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的醫學理念,核心在于認識到腦與心臟在生理、病理上的聯系,強調對兩類疾病進行協同診斷、治療。
市三院傾注大量資源高標準建設的心腦血管病大樓,是基于對“腦心同治”理念及醫學發展趨勢的精準把握。大樓共有地下3層,地上17層,建筑面積達7萬平方米,開放床位500張。這里集聚心血管醫學中心和神經醫學中心兩大中心的優勢學科群以及其他部分專科和門診,增設了高壓氧科、介入診療中心(DSA 2區)、放射治療中心等,進一步豐富了治療手段,構建起了一個全面、專業的醫療服務體系。
掛一次號,可享受神經醫學、心血管醫學專家的服務;住一次院,可同時解決心、腦血管兩大問題。在這里,患者不再是“頭痛醫頭”“胸痛救心”,更無需再輾轉于不同科室之間,在一棟樓內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務,大大提高了診療效率,節省了時間,減輕了就醫負擔。
據悉,大樓啟用不僅是市三院積極響應惠城區“衛生強區、健康惠城”戰略的具體實踐,更是惠城區致力于提升民眾福祉、構建幸福健康生活的重大民生工程。
提升效率
磨礪技術鍛造速度提供“雙重守護”
不久前,市三院神經醫學中心團隊和心血管醫學中心團隊聯合為68歲的李爺爺實施心臟支架植入和頸動脈支架植入術,一臺手術同時解決急性心肌梗死和腦梗死兩大難題。
據悉,若按照傳統治療流程,李爺爺需要分別接受腦血管造影和冠脈造影兩次手術,而且這兩項手術分屬不同科室,兩次手術加上相關住院費用,不僅會增加手術風險,還將承受更多痛苦,加重經濟負擔。
在“腦心同治”模式下,不存在“先救心還是先救腦”的抉擇。神經醫學、心血管醫學兩大學科中心攜手,一臺手術就為患者解決了心、腦兩大問題,對患者而言,既少受罪,也節省了就醫費用,對醫生而言,也加強與關聯學科團隊的協作,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聯合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有效提升治療效果,真正落實了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
近年來,惠州三院推行的“心腦聯合”救治模式成效斐然,已為眾多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成功實施聯合造影術與治療,顯著提升診療效率。
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除了磨礪技術,更要提升速度。尤其對于腦卒中患者,黃金救治的3小時內可關乎生死。早在2022年,市三院就啟動并使用了廣東省首個“5G移動卒中單元”,開啟了惠州地區卒中救治的新模式。通過5G移動卒中單元,患者實現“上車即入院、入院即治療”,此外,通過5G網絡,醫院能無縫對接醫院卒中中心以及國內權威專家團隊,為患者帶來更精準高效的救治。
完善閉環
中西結合落實心腦疾病防治一體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醫院的角色已遠不止于單一的疾病治療,而是向一個從預防到康復的全流程健康管理體系轉型。”李雪松說。心腦血管病大樓啟用一年來,為患者打造了一條從預防、診斷、治療到康復的無縫銜接服務鏈。
在疾病預防方面,團隊重視健康檢查,聚焦心腦疾病的互篩互防做了大量研究。此外,團隊通過義診、健康宣教、媒體宣傳等方式開展防病宣傳。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當下,心腦血管疾病呈現年輕化趨勢,該院專家呼吁市民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早預防、早干預。
在康復療養方面,市三院依托康復醫學中心的實力落實“中西結合”,引進“腦機接口”臨床轉化實驗室、實施傳統針灸治療等手段,將傳統中醫技術與現代康復手段融合,為術后偏癱、言語障礙等患者進行康復鍛煉。據悉,康復醫學中心獲批國家級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建設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市三院還為每位患者建立起健康檔案,從健康科普、疾病預防到標準化治療、康復管理及長期隨訪,全方位保障患者健康。
眾多舉措,體現市三院從“以疾病為中心”到“以病人為中心”的轉變,在這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可享受到更精準、更貼心、更人性化的醫療服務。
樹立典范
致力打造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
近期,由市三院主辦的第八屆東江神經醫學大會暨“腦心同治”專題研討會舉行,為期兩天的會議,來自惠州及周邊地區的專家學者齊聚,共同學習探討腦心同治的醫學理念和未來趨勢。這次會議也讓業界同仁看到市三院在心腦血管疾病診療領域的全新探索和累累碩果。
“未來我們將聚焦心血管醫學中心、神經醫學中心的學科建設,強技術、提實力,著力建設成為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李雪松表示。
事實上,市三院早已在相關領域斬獲多項“國字號”殊榮。在心血管醫學領域包含國家級冠心病介入培訓基地、胸痛中心、房顫中心、心臟康復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壓達標中心、體外反搏中心、心肺康復專科護士/康復師培訓基地、心血管病護理及技術培訓基地等,在神經醫學領域包含國家高級卒中中心、腦出血外科診療基地、神經介入建設中心、神經外科建設中心、高級認知障礙診療建設中心、二級癲癇中心、頭痛中心等。此外,市三院還是廣東省標準版胸痛中心示范基地、全國防控重大慢病創新融合試點項目單位、全國健康管理示范基地等。
“心腦聯防”治未病、兩大“中心”聯動齊治療、中西結合促康復……如今的市三院,已在“腦心同防”“腦心同治”“腦心同康”領域做出了成果探索。接下來還將在“腦心同研”領域發力,深化與廣州醫科大學、暨南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校的合作,提升團隊科研創新和臨床服務能力,并著力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切實筑牢群眾心腦血管健康防線。未來將不斷努力,在惠州乃至廣東省樹立成功典范,為推動腦心同治技術的標準化與普及化奉獻力量。
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離不開背后的文化軟實力。“愛院如家,視病人如親人,待同事如家人”的“家”文化理念在市三院根深蒂固,未來,市三院將不斷深化全國人文愛心醫院內涵建設,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傾力將醫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在華南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以心腦血管病學科群為龍頭、中西醫并重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高水平醫院,為“健康惠州”建設奉獻力量!
惠州日報記者李春鳳 通訊員歐永杰 許燕如
市三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