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青少年成長成才的基石,尤其對于職業院校學生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質既是適應校園生活的前提,更是未來應對職場挑戰的重要保障。今年5月至6月初,惠州市理工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惠州理工學校)以“五育潤心,陽光成長”為主題,精心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用多元化的實踐為學生搭建起一座通往陽光心靈的橋梁。
專業培訓打底子 筑牢師生心理安全線
“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一環,只有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健康,學校才能健康發展。”該校副校長賴漢深的話,道出了這場活動的初衷。作為貫徹惠州市教育局相關文件精神的具體行動,學校將心理健康活動月納入年度重點工作,構建起“校-系-班-家”四級聯動機制,學工部統籌協調,學生發展中心細化落實,班主任全程跟進,心理委員密切觀察,家長積極參與,構建了全方位、立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學校聯合專家對班主任開展危機干預培訓。
5月6日,學校率先對心理委員開展專業培訓。通過系統講解和模擬演練,這些學生“觀察員”的朋輩心理互助能力顯著提升,成為班級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線。5月19日,學校聯合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的權威專家,開展針對性強、專業性高的班主任危機干預培訓。此次培訓有效強化了班主任對學生心理問題的敏銳洞察力和科學干預能力,構建起“預防-轉介-就醫”的高效協同機制,為校園心理安全增添了一道堅固防線。
文化活動潤心田 播撒陽光正能量
專業的支撐為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扎實基礎,而文化的浸潤則能讓心理健康理念更自然地融入校園日常。通過富有創意的文化活動,學校讓心理健康知識從書本走向生活,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
在惠州理工學校,黑板報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無聲課堂”。5月7日至14日的主題黑板報評比中,各班級紛紛拿出創意,用生動的圖畫和通俗的文字解讀心理健康知識,讓學生在路過教室走廊時就能學到實用內容。
黑板報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無聲課堂”。
更令師生印象深刻的是5月20日至6月10日的心理情景劇大賽。學生們把自己的校園生活搬上舞臺,《破繭之困:中專女生的求職迷航》講述了職業選擇中的迷茫,《心繭》展現了走出心理困境的勇氣。這些自編自演的劇目,既讓表演者釋放了情緒,也讓觀眾在共鳴中學會理解與接納,校園里關注心理健康的氛圍愈發濃厚。
實踐活動促成長 家校攜手共發力
文化的滋養讓學生對心理健康有了更深的認知和接納,而實踐則是將認知轉化為行動、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關鍵。惠州理工學校在開展文化活動的同時,也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實踐活動,并積極聯動家長,形成育人合力。
5月14日,“五育潤心,陽光成長——心靈酷跑GO!”趣味活動熱鬧開展。這場融合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的闖關游戲,讓學生在歡笑中釋放壓力,領悟“五育”的內在聯系,參與率高達95%。該活動在惠州市教育局2025年心理主題活動評選活動中獲評一等獎。
學校還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向家長傳遞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引導家長承擔起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責任。各系部則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和心理需求,開展“自我認知”“人際關系”“情緒管理”等主題班會,幫助學生提升心理調適能力。
惠州理工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未來學校將以此次活動月為契機,繼續秉持“五育潤心”理念,不斷創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深化內涵建設,努力打造具有理工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范文燕 實習生林平杰 通訊員古觀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