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以下簡稱“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將于12月4日-7日在廣州舉行。記者10月17日從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組委會了解到,本屆節展的優秀紀錄片征集工作已于近日結束,共計收到156個國家和地區的7280部作品參評參展,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有近一半作品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這些優秀紀實作品將角逐第二十屆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榮譽。
本次征集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組委會介紹,本屆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征集的作品中,有800部作品來自中國(含港澳臺地區),維持了第十八屆、第十九屆以來的上升趨勢。本次征集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來自境外的作品有6480部,占總報名數量的89%;來自亞洲地區的占比41%,為六大洲中最高,歐洲報名作品數量緊隨其后,占比33%。這體現出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在亞洲地區的文化號召力、在全球范圍內的市場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征集到的作品中有3234部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占征集作品總數近一半。不少優質作品深入剖析了“一帶一路”共建區域貿易往來、文化交流、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顯著成果,見證了“一帶一路”倡議在促進共同發展和國際合作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征集數據還顯示,本屆征集作品中,短視頻作品所占比例超過一半;有近100部動畫紀錄片參評參展,展現紀錄片跨形態應用創新。
征集作品多元視角展現新時代中國
本次征集的紀錄片作品題材廣泛,涵蓋了歷史人文、社會問題、自然地理、人物傳記、文化藝術等多個領域。相較往屆,中國導演選題更加多元,優質作品比比皆是,國際競爭力不容小覷。如:歷時12年創作,以張大千生平時間線講述中國傳統藝術如何走向世界的作品《萬里千尋》;入圍瑞士尼翁真實影展、新西蘭邊鋒電影節的紀錄長片《在少林》等。
紀錄片被稱為“國家相冊”“時代影像志”。《我們的清明上河圖》《人生第二次》《大地之上》等多部優秀作品,分別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多個角度,展示新時代中國壯美圖景。
征集數據還顯示,本屆征集吸引了多部在奧斯卡、柏林國際電影節等入圍及獲獎的優質紀錄片。如: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紀錄長片《生生相息》,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紀錄長片《堅毅之旅》,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紀錄長片《阿波羅妮婭,阿波羅妮婭》,提名歐洲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的《陽臺電影》,斬獲九大國際影展獎項的動畫紀錄片《歐若拉之晨》,翠貝卡電影節最佳攝影、最佳紀錄片《大雨之間》,同時斬獲Hot Docs加拿大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國際紀錄長片、最佳新人導演獎的《群山》等。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利彥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