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農業“輕騎兵”深入田間地頭送種子送技術送政策
良種良法帶來春耕好圖景
春回大地農事忙。放眼農業大縣博羅,農民奔忙、農機馳騁,一幅生機盎然春耕圖徐徐展開。在這一幅幅春日圖景中,常可見一群身著志愿服的農業“輕騎兵”,深入田間地頭送種子、送技術、送政策,推動良種良法良機良田深度融合,為全年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開好頭、起好步。
花生播種機在農田里播種,農業“輕騎兵”在田間地頭檢查播種情況。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一臺農機一小時可播種花生4至6畝地
日前,在博羅縣羅陽街道承糧陂村的一塊農田上,伴隨著陣陣機械轟鳴聲,兩臺花生播種機在農田里來回“奔跑”穿梭,一顆顆優質花生種子被有序下種、覆土。
“以前5個人每天播種3畝地,現在每臺農機1小時可以播種4至6畝地。”博羅縣榮嘉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紹榮說,得益于博羅縣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聯系的農機服務商,大幅提升了春耕的效率,“眼前這片43畝的土地,一天就可以完成耕種了。”
據了解,該合作社今年計劃在承糧陂村內種植100畝花生,專門種植博羅縣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推廣的優質高產品種“粵油52”和“粵油43”,這些品種具有個頭大、出油率高、抗倒性、耐旱性、耐澇性較強等特點。良種與良機的配合,讓張紹榮對今年的春耕信心倍增。在此過程中,還有一抹“志愿紅”活躍在田間地頭,持續為春耕生產的質效保駕護航。
“這塊田的濕度剛剛好,但是需要再松一松。”當天,農機播種前,博羅縣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周雪霞與同事在農田上仔細檢查土地的松緊度、濕度等。播種完畢后,她與同事沿著路徑仔細檢查播種情況,不時將外露的種子重新覆土,并仔細叮囑農戶后續管理的注意事項。
“有了良種,還需要加強良法配套,做到良種良法一起推,才能充分發揮良種的增產增效作用。”周雪霞說,博羅縣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后續將持續通過“輕騎兵”的形式,開展相關培訓,提升農民對先進農業機械、先進種植技術的應用水平。
開展全產業鏈全方位農技服務
承糧陂村的春耕場景,是博羅縣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輕騎兵”隊伍深入生產一線,做好春耕備耕生產,開展全產業鏈、全方位農技服務的縮影。
據了解,博羅縣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今年計劃在全縣范圍內推廣種植9萬畝高產優質花生。其中,該縣分別在羅陽街道與楊村鎮設立了花生高產優質示范基地,通過示范展示作用,以點促面,抓示范促推廣,促進優新品種、優新種植技術、優質產業發展模式在全縣范圍推廣。
“博羅春種花生主要集中在博東地區,今年主推‘粵油43’和‘粵油52’兩個優質品種,預計畝產可達400公斤。”周雪霞介紹,該中心將持續聚焦“良種+良機+良法”,開展“輕騎兵”下鄉服務,為種植戶推廣優質種子、聯系農機服務商、結合農時開展良法培訓,讓更多實用農業技術在田間地頭“開花結果”,助推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通訊員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