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媽廟河沿途串起學校、村莊、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
碉樓文化興村莊 濕地公園百鳥飛
初冬,迎著朝陽漫步媽廟河畔,晨風輕拂,樹木蒼翠,搖曳生姿;佇立岸邊,看著眼前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美景,心生愉悅。從媽廟河上游開始漫步,沿途串起學校、村莊與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一路風光旖旎,景色如畫。
日前,記者跟隨媽廟河民間河長石亮和大亞灣區藍色海灣公益協會志愿者一同巡了一趟媽廟河。流水潺潺,且將光陰的故事娓娓道來。
媽廟河一路串起兩所學校
尋找媽廟河源頭要從金澳實驗學校段再往上走,穿過一座橋直到牛橋山塘。這個山塘是龍尾山水庫的下游,龍尾山水庫就是媽廟河的上游了。
如今,從金澳實驗學校一直到與淡澳河交匯處,全程都經過了整治,河流兩岸安裝了防護欄,一路可循著河岸綠道徒步,欣賞不同風光。
潺潺的媽廟河從金澳實驗學校門前穿過。透過護欄,可見清澈見底的河水。河床及岸邊栽種的旱傘草、再力花等凈化水質的綠植,將河道裝扮得如同一個天然盆栽。
媽廟河。
沿著媽廟河一路向澳頭中心區走,穿過新澳大道,便來到遠近聞名的古村落媽廟村。村口,首先迎接我們的是媽廟橋。媽廟河將村莊分隔兩岸,橋將兩岸連接起來。河流兩岸是密集的民居,人們沐浴著清晨的陽光走在河岸邊,熙熙攘攘中開始新的一天。
橋的對面是百年老校——光亞小學,耳畔傳來書聲瑯瑯,頓覺歲月靜好。光亞小學創建于1899年,前身是一所私塾(媽廟書院),后隨著規模擴大,逐漸辦成學堂,成為今天的光亞小學,至今已有124年的歷史。
陋室通雅明軒凈,不負光陰育良槿。上世紀90年代初,光亞小學被教育界譽為“廣東省一流學校”,教學成績從1991年開始一直穩居大亞灣區前列,培育了許多考上高水平中學的優秀學子。
媽廟村形成獨樹一幟碉樓文化
村莊依河流而建,村民在河流的哺育下繁衍生息。媽廟河穿過的媽廟村被譽為“大亞灣畔的建筑博物館”。走進媽廟村,可以看見竹林堂、李番鬼英、存廬等各式各樣的碉樓佇立。遠遠望去,它們仿佛是歲月長河里的坐標,有種深沉而渾厚的力量。
“當年很多村民外出謀生,掙到錢后就回來蓋起了碉樓。”70歲的村民蔡廣通告訴記者,上世紀初,媽廟村許多年輕人外出到中國香港、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謀生。不少在海外創業、工作的村民衣錦還鄉,在媽廟村蓋起了碉樓,逐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碉樓文化。
如今的媽廟河水清岸綠、魚翔淺底,但居住在河邊的村民對媽廟河過去數年艱辛的整治歷程記憶猶新,也因此對現今的整治效果更加珍惜。
過去,由于媽廟河媽廟村段兩岸居民密集,缺乏截污管,導致河流水質較差、發黑發臭。為了還綠水青山于民,2015年11月,大亞灣開發區啟動了媽廟河綜合整治工程。2019年8月,隨著媽廟河綜合整治工程基本完工及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建成運營,媽廟河達到“初見成效”的整治目標。近年來,為了確保媽廟河“長制久清”,每天都有護河工人清理垃圾,水質監測工作人員也密切監測水質。
如今,倚著欄桿看魚是許多人行走在媽廟河邊的“標配”動作。“河水干凈了,魚兒可多了,住在河邊很舒服。”在河邊散步的村民李先生說。
當前,媽廟村正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媽廟村黨總支部堅持黨建引領促鄉村振興,用好黨建主題公園、古建筑等旅游資源,實現集體經濟增收,老百姓生活日趨富足。依托古建筑優勢,突出傳承歷史文化記憶,彰顯文旅特色亮點,在村內打造具有民國風特色的攝影基地,對古建筑附近一帶居民樓進行風貌管控、設置鄉村振興標識、打造特色打卡點,展現媽廟村自然和文化特色。近年來,一批又一批“新灣人”慕名而來,走進媽廟村尋古問今,感受與欣賞媽廟村的碉樓文化。
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成為天然氧吧
沿著河岸慢慢走,不知不覺便來到了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媽廟河在這里與淡澳河交匯。
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是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也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總面積176公頃,公園范圍內濕地類型多樣,紅樹林生長茂密,生物群落繁多。經初步調查,共有高等植物283種,其中濕地植物47種,包含紅樹植物17種。
作為天然氧吧,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也是鳥類的天堂和觀鳥愛好者青睞的觀鳥、拍鳥佳地。近年來,景區陸續發現記錄到多種珍貴或罕見鳥類。截至2022年10月,紅樹林記錄的鳥種有11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1種。
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
天氣漸涼,溫暖舒適的大亞灣又見候鳥翩躚。日前,大亞灣區藍色海灣公益協會“鳥人”小組傳來好消息:觀鳥愛好者在大亞灣淡澳河入海口白壽灣灘涂拍攝到兩只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這是自2021年1月在大亞灣首次拍攝到越冬黑臉琵鷺以來,大亞灣觀鳥愛好者第5次在大亞灣境內發現并記錄其身影。
據了解,為了給紅樹提供更好的生長環境,大亞灣開發區各相關部門建立了多部門聯動保護機制,通過從外圍治理周邊污水源頭,實施中心區污水管網工程,將生活污水攔截納入污水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持續提高周邊河流的水質;建立連續性、整體性和多樣性的植物群落,為園內鳥類、動物提供食物來源。
媽廟河名片
媽廟河位于大亞灣區澳頭街道中心地帶,由西南向東北貫穿澳頭街道,依次流經金澳實驗學校、媽廟村、澳頭街道、沙田社區等,在澳頭定點屠宰場匯入媽廟河。為淡澳分洪河下游右岸一級支流,媽廟河河口距淡澳分洪河入海口2.4公里,屬粵東沿海小河流。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張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