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高新區又一重要惠企平臺運營啦!5月18日上午,惠城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正式揭牌啟用。記者從中獲悉,惠城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是惠城高新區綜合服務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貫徹落實惠城區優化營商環境“828”行動方案,該區按照省級標準建設打造了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能為企業提供商事登記、水電氣、行政審批等84項服務,以及稅務、醫保、公積金等339項24小時自助辦理事項。
揭牌儀式。
高新區的政務服務中心有何不同?據悉,圍繞惠城高新區建設“國內一流省級高新區”和“惠州市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總目標,該中心以“不出園區就能辦成事”為宗旨,在全區率先實現“政務服務綜合窗口、數據聯通集約下沉、政府服務提速提質”三位一體,同時與惠城區項目庫全鏈條信息服務平臺聯通。這就意味著企業和周邊群眾在該中心可以享受區級政務服務,園區企業也可享“綠色服務通道”,有望成為惠城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亮點工程。
中心建設:
開啟政企合作建設模式,注重企業服務的“體驗感”
惠城高新區綜合服務中心是該區高起點打造“面向企業、服務企業”的綜合服務平臺;涵蓋黨群服務、政務服務、企業服務、人才服務四方面功能。
其中,一樓為惠城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面積約400平方米,圍繞高新區招商推介、項目建設、企業發展,提供商事、稅務、項目報建驗收、獲得水電氣、網絡通訊、高企培育、科技金融及企業訴求綜合受理等服務。
服務中心。
服務模式主要有窗口綜合受理審批出證一站式服務、窗口幫辦代辦、自助服務三種模式,目前24小時自助區設有“灣區通辦”自助區1套、“稅務自助機”2套,可提供各類自助服務339項;設有一站式綜合服務窗口8個,可受理及審批事項84項。
記者了解到,此次政務服務中心的建設采取與園區企業共建的模式,中心設立在雄韜科技城里面,實現園區資源共享,更為方便園區企業就近辦事。
“將惠城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引進雄韜科技城,中心設立多個服務窗口,極大提升了我們企業辦事效率。”雄韜·東江先進制造科技城總裁蔡一洲說,雄韜科技城是一個以新能源、智能制造為主題的產業園區,面積30多萬米,其中工業廠房20多萬平米、研發樓5萬多平米。
結合惠城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的落地啟用,下一步,將通過青年之家、人才驛站等載體,重點為青年群體提供就業與創業的相關服務;與地方高校合作,共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引進深圳、廣州等專業服務機構,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服務基地;創建社區型公共生活服務設施——東江灣創想PARK,組織各種青年人喜聞樂見的社交和娛樂活動等,致力于打造標桿式、社區型的新型產業園。
“走進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直觀感受就是中心硬件配套更便利舒適,更為注重企業的政務服務體驗感。現在中心建好啟用了,我們辦事就更方便了。”惠州保稅物流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文達說,在“市區一體”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支持下,惠州保稅物流中心項目,建設不斷提速,預計年內項目竣工;項目投產后,將為企業提供保稅倉庫經營、國際采購、流通性簡單加工、跨境電商業務、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以及報關報檢等簡便、快捷、優質、高效的一站式服務,為打造“保稅+產業”生態圈助力。
此外,活動還在惠城高新區綜合服務中心開展惠企政策宣講,為50多家企業介紹我市和惠城區的產業扶持政策、人才扶持政策,以及惠企通服務平臺的使用。
惠企政策宣講活動。
運營模式:
“1+N”企業服務新模式,努力實現園區企業辦事不出園
“服務中心于今年4月開始試運營,面積雖不大,卻能為企業提供84項服務,以及339項自助辦理事項,走出了一條‘小而精、優而特’的企業服務之路。”惠城區副區長顏明光說,接下來,惠城高新區充分發揮服務中心的作用,建設一支專業化、本土化、社會化的企業服務人才隊伍,打造一批群眾認可、特色鮮明、可示范帶動的惠城服務品牌。
“優化營商環境是我區的‘一號改革工程’。惠城高新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刻不容緩,為此我們的政務服務中心不斷加快建設進度,提前了一個月實現竣工啟用。”惠城高新園管委會主任賀浩宇介紹說,接下來,園區還將圍繞惠城高新區綜合服務中心,在各個片區設立服務點,形成“1+N”企業服務新模式,努力實現園區企業辦事不出園。
高質量的發展要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是必不可少。“營商環境說到底,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在硬環境方面,2020年開發荔枝城片區以來,我們一直加快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賀浩宇說,僅2022年,高新區組織道路建設89條,投入8.2億元,并建成了兩個商業街、警務室、候車亭和公共停車場、綜合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配套。
今年,惠城高新區的路網建設將有一個質的飛躍,計劃建設道路129條,其中35條道路可投入使用,園區的交通將大大改善,面貌煥然一新。
在軟環境方面,惠城高新區通過不斷優化服務機制,全面貫徹落實項目服務“五個一”機制。特別是去年以來,大力加強隊伍建設,設立了惠城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心,全面貫徹惠城區優化營商環境“828”行動方案。
惠州惠城高新區航拍。
【惠州學院實踐教學基地授牌】
為人才引育、產學研合作注入了新的源泉活水
中心揭牌啟用儀式上,還進行了惠城高新區惠州學院實踐教學基地授牌。為高新區企業人才引育、產學研合作注入了新的源頭活水。
惠州學院實踐教學基地授牌。
“本次教學實踐基地的建立,為教師、學生深入了解企業,開展見習、實習、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這也是深化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惠州學院教務處副處長羅曉敏說,今后可依托基地建設,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師資和技術人員互聘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深度推進產教融合,構建多形式、多層次、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新格局,建立“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校政行企合作長效機制體系。
羅曉敏介紹說,在依托基地開展見習實習等工作的同時,與企業就科技創新、產品開發、資源共享等方面可開展深度合作,使其貫穿到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全過程,形成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合力。將通過不斷拓展合作空間,依托園區開展特色班以及產業學院建設,針對園區的產業布局,對接產業需求,精準培養企業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為惠城乃至惠州經濟社會發展賦能。
【惠城高新區發展一覽】
一季度工業投資增長63.8%
2022年7月,惠城區高新科技產業園成為惠州市首個省級高新區,一字之差,實現了從“高新園”到“高新區”一個全新跨越。
近年來,惠城高新區發展迅猛。2022年,惠城高新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已突破400億元,規上工業企業217家,高新技術企業184家。
今年一季度,惠城高新區逆勢而上,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1.85%;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36%;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4.2%;工業投資同比增長63.8%。
今年,惠城高新區將堅持“三年工程瞄準兩年干”,計劃新引進項目240宗,規上工業總產值預計將達到550億元,到2025年計劃推動高新區工業總產值邁入千億級行列。
文字 惠報全媒體記者謝菁菁
圖片 惠報全媒體記者周楠
視頻 惠報全媒體記者李苗
特約通訊員周文媚 通訊員林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