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城健全網格化綠化管護機制,推動綠美提質增效
今年計劃植綠12.4萬株
春風拂面綠意濃。近年來,惠城區認真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做好綠美惠城生態建設工作。
今年,惠城計劃完成林分優化13000畝、森林撫育9569畝,持續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推動綠化美化提質增效,打造一批鄉村綠化景觀帶、美麗庭院村等,讓“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城鄉綠化格局成為現實,提升市民群眾的綠美幸福指數,全面提升城鄉綠美生態環境品質。
去年新建義務植樹基地10個
走進馬安鎮龍塘村,村道兩旁綠樹成蔭,志愿者揮鍬鏟土、扶苗培根,忙碌著為鄉間植綠添美。2024年以來,惠城區通過實施“百千萬工程”,堅定不移推進鄉村綠化工作,不斷刷新和美鄉村“含綠值”。
“綠化美化做得非常好,門前屋后都種滿了花花草草。大家沒事都愛帶著孩子出來散散步,生活非常愜意。”馬安鎮龍塘村村民文家富說。
志愿者揮鍬鏟土為鄉間植綠添美。
2024年,惠城區森林鄉村建設選址于此,總投資50萬元。村內種植草皮、綠籬等地被植物99.6平方米,種植鐵冬青、紅花紫荊等喬灌木2951株,有效增加村莊綠化面積、提升森林鄉村景觀。
2024年,因在擴綠興綠護綠上表現突出,龍塘村獲評我市綠美村居,將“落筆在綠、指向在美”生態文明理念實踐在鄉村大地。
以“綠”為底、以“美”為魂,惠城區不少鄉村在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上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實踐路徑。2024年,惠城區江南街道七聯村津頭湖村民小組啟動綠美古樹鄉村建設,完成地被植物種植1118.4平方米,種植宮粉紫荊等喬木37株,有效美化村莊面貌,帶動旅游發展。
江南街道七聯村津頭湖村民小組打造古樹公園。
“周末、節假日吸引很多游客前來游玩。村民養的蜂蜜也多了銷售渠道。”江南街道七聯村津頭湖村民小組村民吳美群說,同時,當地圍繞村莊現有環境條件,在山腳建設古樹公園小廣場并安裝健身器材,為古樹建設特色宣傳欄。
“通過打造古樹公園進一步帶旺鄉村旅游。今年我們繼續開展二期建設,從現有的古樹公園往東延伸,建設登山步道。”江南街道七聯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林志恒說,將以此實現鄉村生態高顏值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并進。
2024年,惠城區共建設森林鄉村1個、綠美古樹鄉村1個,完成全區142個行政村綠化工作;搶救養護古樹25株;完成新建義務植樹基地10個,讓綠色源源不斷成為鄉村高質量發展的動能。
建成生物防火林帶633公里
筑牢“防火墻”,守好“生態綠”。生物防火林帶是利用抗火性強的樹種有效阻隔或抑制林火蔓延的帶狀區域。通過對生物防火林帶清理、補植與撫育,可提高生物防火林帶的完整以及網格化程度,從而提高其防火效能,使森林資源得到較好保護。
2024年,惠城區將“實施生物防火林帶和林分優化提升項目,推進綠美惠城建設”納入十大民生實事,全年新建生物防火林帶62公里,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生物防火林帶633.07公里,綠美惠城成色更足。
位于橫瀝鎮泰安村的山林,去年種植生物防火林帶帶寬18米,隨著山坡蜿蜒向上。“建設生物防火林帶是以生態治火的典范。”惠城區森林消防中心副主任張鵬說,生物防火林帶建設將防災與生態保護有機結合,符合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惠城已建成生物防火林帶633.07公里。
惠城區自然資源局林業發展保護服務中心主任饒錫光說,2024年,“綠美惠城”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完成林分優化提升13000畝、森林撫育10000畝、新造林撫育5882畝;共種植喬灌木約12.3萬株、種植草皮約7.7萬平方米。在縣鎮村綠化工作中,惠城區自然資源局積極采購發放22290株喬灌木,并通過國有林場為各鎮街補充供應綠化苗木5000余株。組織發動社會各界參與植綠活動約830場,黨員群眾參與植綠活動超11.2萬人次。
“接下來,惠城區將持續落實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推動綠化美化提質增效。”饒錫光說,今年,惠城區計劃完成林分優化13000畝、森林撫育9569畝、新造林撫育10941畝;計劃種植綠化苗木12.4萬余株,持續推動鄉村綠化種植工作穩步落實,健全網格化綠化管護機制,確保綠化成果,繪就高質量發展的綠美底色。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特約通訊員周文媚 通訊員張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