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華穿山甲頻頻“亮相”烏禽嶂
中華穿山甲棲息地質量不斷向好,野外種群數量正在恢復
“這個覓食洞是今年剛出生的小中華穿山甲挖的,在這附近我們還發現了另外的新鮮洞穴。”近日,伴隨著潺潺流水聲,穿過草木茂密的山徑,記者跟隨巡護員來到烏禽嶂山里尋找中華穿山甲的蹤跡。
中華穿山甲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物種。自發現中華穿山甲種群以來,惠東在烏禽嶂地區成立了保護工作站,通過加大保護宣傳、組建巡護隊等措施,中華穿山甲棲息地質量不斷向好,野外種群數量正在恢復。今年1~7月,在惠東寶口西枝江源頭片區用于種群動態監測的10個公里網格內,紅外相機共記錄到中華穿山甲活動影像62次。
中華穿山甲。
“烏禽嶂及周邊區域村民保護意識大幅提升,多次主動提供中華穿山甲信息,保護地周邊村民、小水電站職工發現誤入河道的中華穿山甲還積極聯系巡護員,成功救護多只中華穿山甲。”惠東縣自然生態保護促進會副會長李成說。
近年來,惠東縣林業局與寶口鎮政府、安墩鎮政府、西子江生態保育中心多方合作,在烏禽嶂地區成立了保護工作站,并通過豎立宣傳牌、召開護林員大會、派出巡回宣傳車、開展科普下鄉活動以及收繳非法捕獵工具、開展多次中華穿山甲保護宣傳與禁獵行動等,營造了良好的保護氛圍。
同時,組建了穿山甲保護專業巡護隊,招募專職護林員持續開展穿山甲野外巡護和保護工作,累計巡護次數超1163次,累計巡護里程超5000公里,修繕巡護道路30公里,修繕簡易巡護橋7座,建立了初步的管理與保護機制。
除政府大力投入外,眾多民間力量也積極參與到惠東烏禽嶂中華穿山甲保護工作中。惠東縣關注自然生態保護的熱心人士在2021年發起成立了“惠東縣自然生態保護促進會”,促進會以烏禽嶂保護地社區居民為主體,吸引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到以穿山甲保護為代表的自然環境保護工作中。
自2020年完成烏禽嶂核心區域60平方公里中華穿山甲種群調查以來,中華穿山甲分布范圍持續擴大。2021~2022年累計在原調查區域外圍新發現5處穿山甲家庭分布,絕大部分為新鮮洞穴分布區,其中有8處新鮮洞穴發現位于人行道或公路邊,距離人類居住區直線距離最近僅300米,證實烏禽嶂中華穿山甲分布范圍持續擴大。
相關新聞
百姓增收環境保護兩不誤
“穿山甲保護森林,我們保護穿山甲。在各級政府支持下,我們和鎮村干部積極探索生態修復與社區幫扶的鄉村振興新途徑,希望讓烏禽嶂周邊地區的村民有所收益,積極參與到自然環境保護中來。”惠東縣自然生態保護促進會副會長李成說。
2022年,通過在烏禽嶂開展本底資源調查,建設固定野生動植物監測樣線5條、固定野生動物監測樣點5處、固定植物監測樣方10處,建設烏禽嶂中華穿山甲保育中心導覽系統,修繕巡護道路6公里,聯合專業機構建設人獸沖突預警系統,盡量減少山豬、蟒蛇等野生動物對周邊居民帶來的生活生產影響。
坐落于烏禽嶂下的佐坑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利用生態與水源優勢種植生態大米。惠東縣自然生態保護促進會也提供了部分資金支持,現由村集體經濟聯合社+企業+農戶合辦的源尚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已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并帶動周邊村莊共同種植。
今年上半年,佐坑村在村附近的殘次林或低效林區域補植1200株生態功能較強且具有經濟價值的樹種——香榧,目前正逐步建設提升生態功能與經濟效益的低效林改造示范點50畝。
本組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洪鵲兒 特約通訊員鐘裕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