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東建成緊密型縣域醫共體
設立“一辦六中心”加強醫療機構之間信息共享和人才交流
“以前看病,都要往縣城跑或者去惠城區的大醫院,現在在鎮上醫院就可以享受這些大醫院的醫療服務了。”日前,在惠東縣第三人民醫院(原多祝鎮衛生院)看病的市民周冠文說。該院通過遠程診療服務,讓周冠文得到惠東縣人民醫院內科專家關于心臟問題的診治。這就是惠東縣建設醫共體帶來的好處。
日前,惠東縣縣域醫共體管理中心在惠東縣人民醫院平山分院正式揭牌,這標志著該縣在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打造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融合發展新模式、推進“六統一”管理上邁出了實質性步伐。根據廣東省衛健委最新發布的關于我省縣域醫共體緊密型治理2023年上半年進展情況的通報,惠東縣縣域醫共體建設已達到了緊密型標準。
未來,惠東縣將全力構建衛生信息平臺,優化共享模式。繼續扎實推動縣域醫共體建設,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紐帶,以布局優化整合為抓手,逐步補齊基層醫療衛生短板,創新提升服務能力,推進該縣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惠東縣人民醫院。
優化共享模式推進檢驗結果互認
“以前,我去看病,在衛生院看了,到鎮上檢查了,然后到縣里公立醫院又要檢查,轉院到私立醫院還要重復檢查,很浪費時間。”家住多祝圩鎮的老周(化名)說,此前,他因為支氣管擴張造成咳血,相繼到了多個地方看病,因這些醫院檢驗檢查結果不互認,需經過反反復復的檢查,增加了不少時間和金錢成本。他認為,只要是正規醫療機構的檢查報告,應該相互認可,減少群眾負擔。
很多居民對老周的說法表示認同。而這樣的想法,未來在惠東將成為現實。惠東縣衛健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惠東縣全力推動醫共體建設,以惠東縣人民醫院為醫共體牽頭醫院,將全縣所有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衛生站)以及部分民營醫院納入醫共體,形成了全縣醫療衛生資源“一盤棋”的局面。
同時,建立起“三級協管機制”?傇簽橐患壷鞴埽瑢︶t共體內所有醫療機構有直接管轄權,其余縣級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為二級協管,21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三級協管,按照總院劃分區域分別對下轄村衛生站進行監管,直接對二級醫院負責。設立醫共體“一辦六中心”(醫共體綜合(黨政)辦公室、醫共體人事管理中心、財務管理中心、質量管理中心、藥械管理中心、信息系統管理中心、醫保結算管理中心),在規章制度、人員管理、財務管理、質量控制、藥械采購配送、信息系統、技術規范等七方面實行統一管理。
經過全面完善細化相關管理機制,惠東縣縣域醫共體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如今,惠東縣縣域醫共體建設達到了緊密型標準。作為未來醫共體建設的重點,惠東縣將優化共享模式。其中,已建成的遠程心電診斷中心將利用現有系統,通過接入端口的方式,讓老百姓不出鎮就能享受到三級綜合醫院專業人員的心電遠程診斷服務。而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統一將采用省遠程會診平臺,并建立完善的平臺化診斷審核機制。另外,群眾關心的檢查結果互認問題,已建成的醫學檢驗中心將逐步推進檢驗結果互認,減少外送第三方檢驗,減輕群眾負擔。
技術骨干下沉基層醫院開展幫扶
要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硬件和人才缺一不可。而要快速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技術幫扶是最直接有效的。
為此,惠東縣緊緊圍繞“共建共享”,搭建服務共同體。組建質控、護理等方面的專家組,針對基層醫療質量薄弱環節,定期巡回走訪,加強對醫療、護理、院感、藥事以及門急診流程建設等方面的督導,推進醫療質量精細化管理。
同時,利用縣域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遠程心電診斷中心等現有成熟的信息系統,以接入端口的形式擴大覆蓋面,構建符合縣域醫共體一體化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統供各成員單位統一使用。今年1~6月惠東縣完成遠程會診影像4485例,遠程會診心電圖12111例,遠程會診16604人次。
另外,惠東縣重組整合、優化配置醫共體內所有床位、設備、號源等資源,牽頭醫院的30%門診號源優先向成員單位開放。今年1~6月,牽頭醫院接收基層分院上轉患者1404人次,牽頭醫院向基層醫療機構下轉患者640人次。三家牽頭單位共派出21名技術骨干掛職各分院副院長,對基層分院進行技術幫扶(包括查房、指導手術、授課、出門診等多種形式),通過縱向整合醫療資源,著力帶動醫共體成員單位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接下來,惠東縣將加強醫療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系統,實現醫療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加強醫療機構之間的人才交流,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養和交流機制,實現醫療人才的共享和優化,提高醫療服務的水平和質量。
本組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蔡偉健 賴金朗 通訊員陳斯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