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多祝大和種出“美麗經濟”
該村蘭花種植基地培育100余品種,銷往大灣區城市和東南亞地區
初夏6月,天氣悶熱。在惠東縣多祝鎮大和村的蘭花種植基地大棚內卻感覺涼爽舒適,放眼望去,蘭花品種多樣,色彩斑斕,競相吐蕊,宛如花海。該蘭花基地占地2.2萬平方米,共培育100余個品種,主要銷往粵港澳大灣區,成花產品在東南亞地區也頗受歡迎。
附近村民在蘭花種植基地工作,實現家門口就業。
實現棚內自動化生產
“很多市民逢年過節都會購買蘭花盆景,不僅能起到裝飾和點綴的作用,還有很好的寓意。近年來,各式各樣的蘭花盆栽也走進了群眾日常生活。經過前期多地考察調研,我們發現多祝鎮這個地方適合蘭花生長,同時交通便利,運輸方面也有優勢,便將基地落戶于此。”蘭花種植基地相關負責人謝洪祥說。
據了解,基地所在之處原本就有大棚的基本框架,當地鎮、村干部積極盤活閑置土地資源,便于招商引資。2021年,謝洪祥等人將該處土地租了下來并進行改造。連棟薄膜溫室大棚實行全封閉式管理,大棚頂部是兩層遮陰網,一側安裝風機,一側安裝中央空調,以達到降溫效果,保證冬天恒溫、夏天散熱。
“蘭花種苗繁育對溫度較為敏感,常年需要保持在26~29攝氏度,對濕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才能提高開花率。”蘭花基地工作人員蔡梓帆說。在一株株種苗架的上方,掛著小型自動溫控儀,每隔幾分鐘它就會自動檢測大棚溫度,并控制大棚風機等設備,實現棚內自動化生產。
擬建花卉交易市場
在種苗選擇上,該基地主要選擇了蝴蝶蘭中最常見的大辣椒苗進行培育,因種植花期短,上半年種苗后,下半年即可開花售賣,蘭花的成花大部分批發銷售到廣州、佛山等大型花卉交易市場。
“蘭花種植基地在村里落戶后,培訓并雇請村民在此長期務工或打零工,高峰期可提供30余個就業崗位。”多祝鎮大和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盧繼明說。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有部分蝴蝶蘭種植和普通花朵由種子開始種植不一樣,是由基因培育,通過植物交配產生出來,有的品種需要經過3年才能開花。
該基地還積極響應當地發展要求,結合多祝鎮優勢資源,提出《“卉穗香”農業產業發展規劃設計方案》,通過政府指導、校企合作、多村聯動等方式,提供溫室建設規劃、種苗生產技術指導,以及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服務等,打造“研產銷”一體化新模式。
“從目前國內外的市場消費情況看,蘭花產業仍有很大探索空間,接下來將繼續做好產品品質,深耕蘭花領域,打造惠東乃至惠州蘭花行業排頭兵。”謝洪祥說。
多祝鎮大和村充分發揮當地生態資源優勢,建立蘭花基地,通過品牌培育及市場營銷,逐步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據了解,多祝鎮正積極爭取在蘭花種植基地附近建設花卉交易市場,爭取形成有規模的花卉產業鏈,拓展“美麗經濟”。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洪鵲兒 特約通訊員楊志敏 通訊員邱艷婷 黎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