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陽平潭加快構建鎮村協調發展新格局
大干快干建設“稻鄉平潭 綠美空港”
臨近國慶節,惠州大道旁、惠陽區平潭鎮政府對面的廣場煥然一新,施工如火如荼:新增的彩色標識牌刻有“稻鄉平潭 綠美空港”標語,“騰飛”既視感撲面而來;新建的圩鎮客廳拔地而起,外觀簡潔大方,工人們正忙著裝飾;一旁的平潭文化體育公園增設了兒童游樂設施,滑梯用的是飛機造型,動感十足……自入選“百千萬工程”第二批典型鎮培育對象名單以來,平潭鎮不斷推進典型鎮培育建設工作。眼下,“七個一”(一個美麗鄉鎮入口通道、一個綠美生態小公園、一個美麗圩鎮客廳、一條美麗示范主街、一條美麗河道、一個干凈整潔農貿市場、一個房屋外立面提升樣板)建設陸續進入收尾階段。
2024年,平潭鎮圍繞工農融合高質量發展主題主線,按照“稻鄉平潭 綠美空港”的發展思路,全面推進“百千萬工程”,奮力構建鎮村協調發展新格局。活力涌動的空港之城跳躍著大干快干的精彩律動:優質項目紛至沓來、三產融合不斷完善、城鄉面貌“美麗蝶變”、民生福祉有效增進……
抓改革
走實走好工農融合高質量發展路子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惠州、惠陽緊跟改革的時代浪潮,平潭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改革步伐一直在路上。
平潭鎮位于惠陽區北部,位于惠州空港經濟區的核心區,處在珠三角核心地區向粵東地區、泛珠三角區域輻射的主要路徑上,融深融灣基礎良好。
平潭鎮以推進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為抓手,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持續開展沿街建筑品質提升和風貌塑造。
回顧歷史,平潭有改革基因。據《惠陽工業志》記載,制糖業改革曾在平潭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1932年,時為惠陽縣參議的邱渭南、陶鴻堃(革命志士陶陶然之父)曾聯名致信省政府,反映平潭合山門(現屬張新村)有8000畝土地地勢低、易內澇,提議發展甘蔗制糖業。省政府核實后,決定斥資在平潭投資建設甘蔗場和糖廠(今平潭醫院一帶)。1934年糖廠建成后,大興改革舉措,推出了鼓勵蔗農成立合作社、以貸款方式向蔗農提供良種和化肥、修建惠州第一條運輸鐵路等一系列改革政策,大大提升了當地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荒廢土地被重新開發。有專家曾論證后表示,平潭糖廠在鼎盛時期成為全亞洲最大的糖廠之一。雖然這座糖廠的歷史已在日軍的轟炸下戛然而止,但這種破局求變、解放思想的改革精神一直在平潭傳承。
感受變化,平潭有實踐經驗。進入21世紀,平潭不斷探尋工業發展道路。2001年,該鎮工農業總產值1.69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僅6000萬元。當時的平潭鎮黨委、政府積極邁出改革開放步伐,確立了“工業興鎮”的發展思路和經濟重心“西移”的發展戰略,以怡發片區為核心建設一個上規模的工業走廊。在接續的20年間,歷屆黨委、政府一屆接著一屆干,從小到大、從弱到強,2022年平潭鎮規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
今年,平潭鎮制定了推動經濟企穩回升實現高質量發展攻堅行動總體方案,把改革擺在了突出位置,堅定不移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走實走好工農融合高質量發展路子。
謀發展
大抓項目、抓大項目
機場可以助力地方產業升級,促進臨空產業的集聚和空港都市的形成。平潭地理位置優勢明顯,融深融灣基礎良好,是空港物流產業集聚的優選地。
大抓項目、抓大項目。近年來,平潭鎮立足“綠色低碳”,全力打造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在外部需求繼續收縮、產業鏈加速重構的背景下,該鎮以實體經濟為著力點,加大標準廠房招商力度,目前已完成入駐面積共6.13萬平方米;全力推動道科新材料、中建鋼構等項目動工建設,狠抓古瑞瓦特、唐群座椅等項目竣工投產;今年上半年完成7個省市區重點項目投資4.08億元,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經濟指標增速全區排名靠前,百億工業產值底盤得以夯實。
與此同時,平潭鎮力促工業專業鎮提質升級,進軍新能源發展賽道,轄區企業廣麟材耀在國內率先實現關鍵核心材料完全自主研發,古瑞瓦特光伏、戶用、工商業逆變器出貨量全球排名靠前。構建全綠色、數字化產業鏈,中建鋼構打造智能制造的綠色工廠典范,助推企業降本增效。依托古瑞瓦特新能源產業園建設,推動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項目落地,平潭新型儲能產業初具規模、漸成體系。在當前該鎮產業發展空間接近飽和的情況下,平潭鎮仍在新崗片區拿出1067.7畝土地用于布局新能源等新興產業。
把企業家當作自家人,把企業事當作自家事。平潭鎮精準對接、全力護航轄區企業發展。通過成立商會、舉辦商會成立大會、企業推介茶話會、招商引資推介會、企業用工集中招聘會等,主動靠前服務企業,并采取班子成員掛點幫扶52家規上企業,加大企業走訪力度,推動項目快簽約、快動工、快投產、快達產,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作為惠陽乃至惠州歷來的“菜籃子”“米袋子”,平潭農業播種面積大、產量產值高,“一村一品”特色鮮明。如今,傳統的農業大鎮已轉變為“工農融合發展”的特色鄉鎮,為以工業帶動、三產融合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模式不斷注入新內涵。隨著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深入推進,農田連片將為科技興農帶來無限可能,三產融合走深走實;隨著典型村培育的深入推進,環新圩村、鶴湖村、川龍村、鵲地村、沙洲島的農旅融合潛力將被深入挖掘,未來可期。
促蝶變
推進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
自去年入選市“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后,平潭鎮嚴格按照“1+4+7+9+N”的建設要求定布局、定方案、定設計,大干快干、奮起直追。
按照全鎮“一張圖、一盤棋”理念,平潭鎮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及典型鎮建設要求,以“稻鄉平潭 綠美空港”為總體定位,通過構建“一心兩軸六區”的鎮域總體發展格局、“一軸一廊四區多點”的圩鎮總體結構,打造“綠色低碳工業專業鎮”;采用“大兵團作戰”模式,建立重點項目包干責任制,詳細分解建設項目目標任務,建成上下貫通、指揮有力的組織體系,推動各類問題高效解決、重點項目全速建設。
平潭鎮以推進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為抓手,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持續開展沿街建筑品質提升和風貌塑造,打造“七個一”:鄉鎮入口通道(惠州機場“鵝”造型)—綠美小公園(文體廣場)—圩鎮客廳(文體廣場)—美麗示范主街(圩街)—房屋外立面提升樣板(圩街)—農貿市場(圩街)—美麗河道(鶴湖村)的示范路線,長度約為8.3千米,集觀賞、游玩、休閑于一體。
在打造過程中,對示范路線沿線關鍵點位實施“微改造”,新增惠州大道、機場路沿線停車格400多個,完成農房“小披檐”改造提升900棟、外立面改造提升650棟;升級改造平潭農貿市場、平潭文體廣場,“三線”優化規整、管道鋪設、線路下地……平潭圩鎮實現“平面美”到“立體美”的迭代升級,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實實在在。
典型帶動、示范引領。為充分發揮新圩村首批省級典型村培育的示范標桿作用,平潭鎮編制《惠州市惠陽區平潭鎮新圩村村莊規劃》并啟動建設,“特色精品村”雛形初顯。同時,加快推動鶴湖村、川龍村省級典型村培育、鵲地村重點提升村整治工作,輻射帶動全鎮其他13個行政村同步發展,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七十五載風雨兼程,一座小鎮華麗蛻變,美麗空港前途無量。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平潭鎮將立足優勢,以更實舉措、下更大功夫,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推動城鄉經濟融合發展、環境面貌持續改善,以堅實的步伐推動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芳娟 通訊員呂露雯 陳桂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