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龍門建成市首個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
今年規劃建設義務植樹基地13個
惠州日報訊 (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為提升全民愛綠植綠護綠意識,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日前,龍門在當地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組織開展“以我之名·向青春種未來”植樹造林活動。
植樹活動現場。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 攝
活動現場,參加活動的機關干部、志愿者一同揮動鐵鍬、鏟土填坑,扶苗、培土、踩實、澆水,忙碌的身影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此次植樹造林活動共有400多人參與,植樹150棵,種植樹種主要為宮粉紫荊。當天,共青團龍門縣委員會相關負責人還為愛心企業頒發了捐贈牌匾,林業技術專家現場傳授植樹技巧和環保知識。
近年來,龍門全面實施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行動,扎實有效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生態優勢持續彰顯。2022年,龍門建成高質量水源林1.37萬畝,新造林撫育1.16萬畝,桉樹改造1.14萬畝,林相改造152畝,復綠礦山185.55畝,義務植樹75萬株。為全面落實林長制,龍門投資1.3億元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屏障(南昆山地帶森林保護修復)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2023年,全縣規劃建設義務植樹基地13個,面積2800畝,植樹207000株。得益于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龍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5.2%,森林覆蓋率73.91%,水和空氣質量常年排名全市第一。
據悉,除了開展義務植樹活動,龍門還創新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探索建立了全市首個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實踐基地占地670畝,集“生態修復、鄉村振興、成果展示、警示教育”等多功能于一體。自實踐基地建成以來,龍門充分發揮其功能效應,推動黨建示范、智慧共用、訴源治理、鄉村振興和科普教育等工作細化深入,提升了地區生態環境資源保護水平,維護了林業生態安全和林區秩序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