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南昆山著力打造國內一流生態旅游度假區,吸引大批游客前來游玩
住特色民宿 品毛茶文化
近期,首屆中國龍門南昆山賽車嘉年華暨中國車友精英會在龍門縣南昆山賽道基地開賽,12名國內外冠軍級別車手聚首南昆山,展開激烈角逐。山風呼嘯,引擎聲轟鳴。驚險刺激的賽車畫面讓觀眾們看得血脈僨張。賽事網絡熱度瞬間升溫,不僅拉動大批網民線下打卡,還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到南昆山住宿旅游,進一步提升了南昆山的知名度。
今年龍門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度融合文旅文創,積極建設環南昆山森林溫泉度假旅游產業帶,支持南昆山生態旅游區打造國內一流生態旅游度假區。作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南昆山上翠竹綠林連綿起伏。而今的南昆山生態旅游區瞄準打造國內一流生態旅游度假區的目標,立足資源稟賦,不斷推動旅游產業提質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南昆山風光迤邐。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民宿產業
成為“廣東民宿發展主陣地”之一
龍門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期間,先后打造“三生體驗·康養農旅”“生態田園·恬美瑤鄉”“愉悅龍門·工貿文旅”“百里風情·運動天堂”4條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通過深入實施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全縣成功打造美麗宜居村122個,優美的環境和宜人的景色村村相連,群眾的幸福感顯著提升。
位于南昆山生態旅游區的中坪尾居民小組和二坑居民小組都是“三生體驗·康養農旅”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覆蓋的村莊,通過將民宿產業作為帶動鄉村振興發展的特色先導產業,不僅實現村民收入大幅提升,村莊的面貌也隨之煥然一新。“我在南昆山做了5年民宿。這里的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當地政府也花了很大力氣打造這個民宿村,改善了村里的硬件設施和人文環境,升級改造了道路、排污設施和停車場,提高了村民和游客出行的便利性。”對于村子的變化,二坑居民小組民宿“三徑山居”經營者阿狼深有感觸。
南昆山生態旅游區毗鄰廣州增城和從化,處于粵港澳大灣區1.5小時經濟圈。森林覆蓋率高達93.95%,生態資源得天獨厚,形成了山、水、林、石、瀑五大特色景觀。隨著季節輪回,山間美麗景象亦有不同韻味。在茂密叢林的掩映下,一棟棟風格各異的民宿與青山碧水融為一體,其內部設置也依據不同消費需求而各有千秋。
近年來,南昆山生態旅游區的民宿產業經濟呈現蓬勃發展、快速發展的態勢,并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南昆山也從最初的“廣東民宿發源地”成為“廣東民宿發展主陣地”之一。據統計,南昆山生態旅游區有較大型的度假村(酒店)、家庭旅館、民宿、農家樂373家,其中民宿家庭旅館260家,支撐起全縣民宿旅館的“半壁江山”。
民宿產業火爆成為南昆山生態旅游區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柱,接下來,南昆山生態旅游區將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民宿集群競爭優勢,將環南昆山打造成為民宿生活體驗地,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端民宿集聚區。
南昆山生態旅游區二坑居民小組面貌煥然一新。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 攝
綠色生態
講好毛茶故事推動鄉村振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近年來,南昆山生態旅游區采取差異化產業振興策略,在蓬勃發展民宿產業的同時,著力振興毛茶產業,講好毛茶故事。
為進一步推動毛茶產業發展,南昆山生態旅游區積極組織茶農規范種植,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種植模式,大力培育綠色生態產業;通過舉辦毛茶文化節,吸引眾多游客到南昆山品嘗和選購毛茶;全面啟動南昆山毛茶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建設工作,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南昆山毛茶)。
目前,南昆山生態旅游區打造了集種苗繁育、茶樹種植、精深加工、品牌營銷、茶旅休閑為一體的毛茶全產業鏈體系。下坪社區水口居民小組另辟蹊徑,結合當地特色,依山傍水種植南昆山名茶——毛茶,走出了一條茶旅融合的發展之路,為當地產業振興注入動力。花竹社區還因發展南昆山毛茶獲得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稱號。
如今,南昆山生態旅游區正以“林—茶—游”“林—食—游”為抓手,著力培育好以毛茶、竹筍、馬桗為主的特色農產品,形成“一村一品”森林+旅游發展模式。來南昆山散步洗肺、入住精品民宿、領略毛茶文化、品嘗地道美食,成為新老游客的普遍需求。
南昆山生態旅游區黨委書記譚炳陽介紹,南昆山生態旅游區一方面將堅持重點突破,集中精力發展旅游,完善生態綠道、慢游步徑等基礎設施,整體提升南昆山生態旅游區的環境風貌、內外部交通網絡和旅游品牌形象。另一方面,通過實施區域聯動,整合環南昆山森林度假、溫泉養生和鄉村旅游等資源,形成“優勢互補、客源共享”的協同發展格局。第三方面是打造生態典范,規劃打造“南昆山生態旅游高峰論壇”,不斷優化生態康養旅游度假特色,探索綠色旅游和生態保護的南昆山典范。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門宣